• 11

我們最容易創造的非工資收入---股利!! 卻被拔皮....

股利不是拿自己的錢發給自己嗎???
如果沒有填息還倒跌...領股利會爽嗎???

Jemshon wrote:
股利不是拿自己的錢...(恕刪)


會嗎?

那為何要開董事會呢?

kantinger wrote:
會嗎?那為何要開董...(恕刪)

這種說法其實不精確
這牽涉到個股股民當初買進的位階高低
公司的年度經營績效成長還是虧損
是否長期持有
是否已經攤平成本
所造成填息的難度
只能說
投資一定有風險
至於稅的部分
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
不能老是只拿散戶開刀
股票的流通性
散戶可是很重要的一環
散戶不進場
大戶中實戶就更不可能回來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薪資的健保補充費是雇主交的 ...(恕刪)


雇主還是勞工交的都一樣,企業的人力成本太高會砍薪資
羊毛出在羊身上,薪資階級都是跑不掉的

芭樂068 wrote:
雇主還是勞工交的都一樣,企業的人力成本太高會砍薪資
羊毛出在羊身上,薪資階級都是跑不掉的


既然是這樣 請員工交就好啦

而且按這邏輯 反正都要交稅 為什麼單挑股民下手

一切只是因為便宜行事而已

股票交易一筆一筆都有電腦紀錄 稽徵成本幾乎是零

有所得就交稅我絕對同意

但台灣明擺著就有很多所得課不到稅

為什麼不先補這一塊 不就是懶 不想惹麻煩嗎
不好收的行業也有收到一些的

否則如果有紅燈穿越馬路的

就應該把紅綠燈取消了嗎?

piwu0531 wrote:

在大多國家 , 股利是不能抵扣稅額的 ~


你忘了 "兩稅合一" 公司先幫股東繳稅了...所以股東才有扣抵.

在那邊護航的先貼一下看你們今年除權息收了多少股息吧
跟沒有在買股票除權息的討論這些跟本沒用
買不起股票的人在那裏屁話一堆....

很可憐!! 不用辯論了!!

在這裡好戰 就會有錢嗎??

關掉電腦走出家門 還不是被看不起?

沒錢往股市提 誰來顧股民的正義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5年7月25日電)證交稅、證所稅再度成為股市量能不振的代罪羔羊,近年來股市投資人被外界污名化,以為每個買股票的人都賺錢不繳稅,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繳證所稅有理。

事實就只是要不要徵證所稅、要不要降證交稅這麼簡單嗎?近3年來,除了原本千分之3的證所稅外,股民在台股的交易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減半、股利所得需繳交2%的健保補充保費,未來連長照保險費也準備從股利所得中抽取0.48%。

券商公會說,台股交易「一頭牛被剝6層皮」,交易要繳稅、賺錢要繳稅,連健保費、長照費都算在股市投資人身上,但如果賠錢,很抱歉,「投資有賺有賠,恕不退稅」。

從大戶問卷的結果不難發現,其實股市投資人並不是不願意繳稅,只是稅制的設計要合理,並與鄰近市場具有競爭力;過去千分之3的證交稅一向被認為「隱含」了證所稅的性質,股民不論賺賠都得乖乖繳納,若未來希望投資人核實繳納證所稅,自然應該將證交稅、證所稅的稅率重新整體衡量,而非單純加個稅目,就以為能課到稅。

券商公會表示,證所稅目前僅對初次上市櫃(IPO)課稅,開徵以來僅收到新台幣27億元,但證交稅短徵的金額卻數十倍於此,到底開徵證所稅是否真的有效開拓了政府財源?從2012年以來財政部重提證所稅議題以來,台股交易量反映的現實,不證自明。

談到股利繳稅或繳費,那更是比證所稅還要奇怪的思維。有法人分析,事實上,股利所得根本就不是股民的實質所得,以現金股息為例,股票在除息後會直接扣掉股價,股民只是把原本反映在股價上的錢拿一部分回來,除非完全填息,否則根本沒有賺錢。

股票股利也一樣,股民雖然持有的股數增加,但是也依同比例減除了股價,股價乘上股數的金額,除權前後是一樣的,沒有填權,同樣也沒賺錢;要求股民拿沒有實際獲利的「所得」出來繳全民的「健保費」、「長照費」,這也算租稅正義?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分析,依券商公會的稅制調整版本,將目前千分之3的證交稅改為千分之1.5的證交稅、千分之1.5的證所稅,且就源扣繳,確實是比較合理的方式,不但政府課稅簡便,股民也習慣於原本千分之3的交易成本,就算是交易頻繁的大戶,也可以自行記帳,選擇「核實課稅」的方式,整體交易成本可以更低。

雖然財政部長張盛和堅持,稅制問題對台股的影響是「模糊焦點」;但從證所稅提出以來,台股量能直直落,雖然不能忽視鄰近市場報酬率較佳對資金的「拉力」,也不能否認交易成本偏高確實是把資金逼走的「推力」,在一推一拉之間,台股資金一去不回頭,就算上了萬點,賺錢的也不是本土投資人,而是享有分離課稅的外資,這樣的結果,真的是大家所樂見的嗎?
謝絕貪腐詐騙,,,以上!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