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純以過去歷史來看,當...(恕刪) 結果就是股價十塊錢 董事長去職 公司等著倒閉會做的有心做有辦法時你要搞掉他 現在沒心也不會做的來搞轉型 我看他們還是把筆電顧好好了把藍奇搞回來才是當務之急
Stereophotography wrote:結果就是股價十塊錢 ...(恕刪) 找他回來有什麼用,完全看不出他能解決acer什麼問題?他以前塞貨有用,現在可不一定轉到手持裝置,那是馬後砲,時機都慢了,且公司現在哪有多大資源可以投入回到NB、PC是可以走,那不需要他回來,反正就是故好基本盤,先回到適合的規模,起碼先不大虧為準的裁員,企業組織先精簡再說,但缺點很明顯的是不具備未來性,且規模如果過小,成本無法取得規模經濟會是個問題比較轉機一點的市場是歐洲,感覺上有落底的初步跡象,acer在歐洲的品牌度算相對較好的,看看有沒有一點點機會
economic wrote:找他回來有什麼用,完...(恕刪) 坦白說台灣的企業領導人在海外業務 銷售 全球視野方面全部都不及格 然後執行長下台負責 接班的是原來的總經理 請問一下這三年搞到市值只剩1/10這人有沒有份 光是這種小圈圈人事安排改革就注定失敗了塞貨只是當時公司派的莫須有藉口而已 能夠把LOCAL小公司搞到全球第一大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這時候任何外來的和尚只會有NOKIA的那種結果 還不如本來做的不錯的內部人員來操刀 我還是覺得藍奇回鍋才是宏碁的唯一希望了
雷曼兄弟以前,全世界沒有危機意識,歐洲也是過度消費,廣達,仁寶,緯創每一家代工廠年年有爆發性的成長. 雷曼兄弟以後,全球的購賣力突然下降,又加上 平板,手機開始大流行,全球品牌廠的PC/NB出貨量逐季下墜...大概只有聯想小幅衰退0.6%, 聯想是大陸local king,掌握13億人口的新興市場,站穩了大陸,就有了相當的經濟規模和議價能力,可以取得優勢的零件採購價 ,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這幾年才能慢慢拓展非中國的市場. 連HP,Dell都要羨慕聯想.消費型電腦,是過去宏碁最拿手,最會殺價搶單的市場,但市場逐年被平板和手機吃掉. 但商用型電腦,較不受平板和手機影響,仍有固定的市場需求,利潤較高,但品質要求更高,不重視RD的宏碁,在這一塊市場應該是吃鱉的,拚不過HP ,Dell.我覺得宏碁或許要改變追逐出貨量殺價搶單的策略,用心把細節,品質,售後服務的口碑做好,調整體質,先讓產品的利潤改善,這樣出貨量可能會衰退更快,零組件的採購議價能力更差,但至少不要像過去拼命殺價搶單,賣越多賠越多.聯想的利潤其實也不好,2013第1季度(4-6月)獲利表現淨利自1年前的1.4億美元攀升23%至1.7億美元,一家營收如此大的PC龍頭,一季淨利才小賺 1億美金,只要稍有不慎,也很容易虧損.聯想過去也是連續虧損好幾年,2009年才開始轉虧為盈,聯想2009年獲利1.29億美元,2008年同期則虧損2.26億美元.人家聯想有美國IBM的血統,對品質要求仍有相當嚴謹的規範,路才能走得長久. acer是靠業務採購治國,東西只要便宜,一切都好談,品質和細節就容易發生意外.產品出了問題賣不出去被退貨,又得提列庫存跌價損失.PC已經很微利了,那還能經得起任何庫存跌價損失.
就算蘭奇沒有走,留在宏碁,宏碁的情況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聯想的背景跟宏碁是完全不相同的‧而且還可能更慘,做一堆賣不出去的產品‧還要大量提列呆帳‧財報上面遲早要反應這樣的事實‧蘭奇還要感謝宏碁,如果沒有宏碁的經歷‧聯想還看不上蘭奇‧
Stereophotography wrote:坦白說台灣的企業領導...(恕刪) 以歐洲現在狀態,他回來應該沒啥幫助,那個時間點的成長主要南歐貢獻的,現在塞貨風險太大,現在應該放在品質定位、服務、產品線精簡調整、……等等這些短期不會有效益的基礎改善我個人覺得比較有用,東西要有一定水準行銷那些才好做,acer連產品都還沒弄到一定水準,打行銷不覺得可行
pqaf wrote:雷曼兄弟以前,全世界...(恕刪) 基本上我比較接近這種看法,acer最近的策略好像也比較接近這種調整,但以企業規模來看,這樣的調整沒有3~5年根本看不出成效,且企業內部要這樣改變需要處理的人的問題不會小,恐怕不怎麼順利基本上我是覺得acer只要方向別太偏差,企業組織和產品等等的調整可以小虧,那買些支持我會進場支持一下,畢竟acer是台灣還想經營且有能見度的品牌,不然的話早一點賣對股東權益會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