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lson huang wrote:
我的確不夠了解台汽電
所以之前受不了開始減碼...(恕刪)
最近去看了KANO,裡面近藤教練對投手講的一句台詞讓我心有戚戚
"不要害怕球被打到,一旦你開始害怕,就會開始閃躲"
台汽電股息配發超乎預期,21日差點碰漲停
我們慶幸說還好沒賣掉太多
那如果今天台汽電是跌停呢 ?
我們就會變了樣子,扼腕自責怎麼當初不全賣掉!!!!
但是你必須明白比賽規則(產業結構)並沒有改變,對手實力也相同
只有計分板上的分數高低(股價)給了你不同的壓力等級
讓你改變想法的其實是恐懼,而不是這場比賽(投資)多難打!
投資股市需要理性
我想沒人否定這句話
不管是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籌碼判斷
都是人類理性行為的一種面向的體現
經濟學理論的源頭,更是從"人是自利理性"的假設開始研究
但是近起的行為經濟學點出一個新論點
就是"有限的資訊品質造就有限理性,人們的選擇會往對自己不利又喪失理性的方向偏移"
當大腦的理性機制被非理性限縮,我們的應對進退往往就會失常
思考的藝術這本書的作者魯爾夫杜伯里,把這個叫做"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為什麼叫做非受迫性 ? 因為這是大腦自然產生的偏誤
說穿了,就是人性
所以很多股市前輩說作投資你必須要有信念,要有紀律,要逆人性
我認為其實真正要說的不是希望你教條式地把資金拿去按表操課
而是該好好的去學會如何避開這些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選擇高品質的資訊與知識來源,揚棄低品質的
藉此提升你的投資理性 (或說財商)
而這是需要持續不斷學習的
一如KANO球隊,是在不斷的自我提升中登上了甲子園的投手丘
一併分享出來給大家參考
J1977 wrote:
HBDBD wrote:
現在月營收採取合併營收
不是要含子公司的營收嗎
j大說台汽電的月營收並不包含其
子公司 森霸等的營收
能請j大說說其中的眉角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併及單獨財務報表準則"來說
合併財報是指對子公司具有實質控制權,或持有具表決權股分超過50%才予以合併
但即使加計今年增持4.6~5.5%股權
台汽電持有各轉投資公司的總股份如下
-----------------------
大園汽電29.31%
星元電力38.27%
星能電力40.50%
國光電力35.00%
森霸電力38.00%
-----------------------
你可以看到全體仍然沒有超過50%
因此台汽電在股權認定上是對各子公司皆無控制權的!
這些子公司只能符合國際會計準則28號--"投資關聯企業準則"
以權益法帳列業外長期投資
損益表則認列於業外損益,所以要看稅前淨利
台汽電的命脈實際是完全捏在業外損益這裡
月營收連看都不需要看
但因子公司盈虧會對母公司財報形成重大影響
所以IFRS期中報表必須要求會計師獨立核閱重要子公司財報
有些人不懂這層關係
看到月營收下滑就說8926不行了
這是錯誤的評價觀點

J1977 wrote:
"不要害怕被打到,一旦你開始害怕,就會開始閃躲"
台汽電股息配發超乎預期,21日差點碰漲停
我們慶幸說還好沒賣掉太多
那如果今天台汽電是跌停呢 ?
我們就會變了樣子,扼腕自責怎麼當初不全賣掉!!!!
但是你必須明白比賽規則(產業結構)並沒有改變,對手實力也相同
只有計分板上的分數高低(股價)給了你不同的壓力等級
讓你改變想法的其實是恐懼,而不是這場比賽(投資)多難打!
所以很多股市前輩說作投資你必須要有信念,要有紀律,要逆人性
我認為其實真正要說的不是希望你教條式地把資金拿去按表操課
而是該好好的去學會如何避開這些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選擇高品質的資訊與知識來源,揚棄低品質的
藉此提升你的投資理性 (或說財商)
而這是需要持續不斷學習的
一如KANO球隊,是在不斷的自我提升中登上了甲子園的投手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