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紅米機低價策略 VS 周永明300億拼命花錢策略


七七三 wrote:
問題是他把這些賺的錢拿來補貼硬體去了
賣越多要補越多而且要保證網際網路賺的夠補硬體的錢 懂嗎?
對我來說這種營利模式很差...(恕刪)


首先你要知道,硬體雖然利潤低,但是不虧錢,小米本身就把自己定位為互聯網企業。

hello1059 wrote:
開始完全是燒錢,盈利都是模式和用戶數穩定后的事
台灣可能沒網路業,這麼干過,
你理解不了。

FB好像現在也沒盈利吧,優酷之類的也還沒盈利。

七七三 wrote:
你本來可以賣8000
現在你賣5000
你中間的利潤需要重網際網路補回來
當然現在是有不過等他規模在擴大就不一定補的過來...(恕刪)


你還是沒搞懂,比如這個手機的成本是4500,那小米可能就賣5000,HTC可能就賣9000,小米一台手機賺400,HTC一台手機可能只賺1500。那HTC的那3000哪去了,通路店鋪、廣告代言等等都花在這上面了,1500也就是他賺的全部了,賣完也就完了。小米不是,小米是以極低的營銷成本賣手機,就賺了400,然後通過經驗粉絲,靠周邊以及MIUI衍生出的生態圈賺錢,比如主題什麼的。

如果以傳統的手機行業來看小米,毫無前途,如果以互聯網的角度來看小米,值得期待。

台灣的電子業具體說應該是IC設計很厲害,但是互聯網產業比大陸落後太多了。互聯網企業有一點很重要,搶佔用戶的入口,用戶越多越容易賺錢。


economic wrote:
兩個相比,我個人沒覺得HTC比小米好,但長遠看我也對小米很保留,門檻不是太高,且使用者的熱情和忠誠度我覺得拉長時間我也沒信心,短期競爭優勢存在,但拉長幾年我非常保守看待..(恕刪)


門檻不高,但是只有他以互聯網的方式來經營手機。


economic wrote:
所以我認為他短期有競爭優勢,但這門檻不高,且用戶的忠誠度到底可以持續多久,跟HTC紅的時候一樣,買就對了,但會不會有競爭對手,會不會行銷麻痺,這恐怕都是疑問
基本上科技業除了極少數我覺得有相對長期的競爭優勢外,我覺得風險極大,兩年前的Apple根本想不到今天會變得如此困難,三星也是會遇到同樣問題,一個一個市場都擊敗對手,真不會失誤被擊倒?我是很懷疑..(恕刪)


用戶忠誠度不是一般的高,小米會去經營粉絲,這是其他手機廠商不會做的。這個門檻不是做手機和ROM,而是互聯網的思維和生態圈的培養。
http://tech.163.com/13/0814/12/96868L8I000915BF.html

你可以看看雷軍的這個訪問。
七七三 wrote:
我倒覺得紅米策略很危...(恕刪)


HTC的策略就是你說的,不能說錯,但是他沒有認清自己,這個品牌再怎麼營造也無法超過三星和蘋果了,結局只能是被收購。曾經HTC也有機會,但是沒把握住,整個管理層都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3325km wrote:
HTC sense, 本來是好東西。卻被HTC 玩死。
會玩死的原因,HTC 關著門改版本,認定偉大的sense 有賣點,只想著可不可能再改一改賺更多錢。
小米不是這樣玩,把重點放在使用者有了什麼功能會用起來舒服。..(恕刪)


不全是,HTC是sense為手機服務,一切為了賣手機,而小米是手機為MIUI服務,想法擴大MIUI的用戶數,這是最大的區別。小米最開始只做MIUI,後來才有的手機,不但小米手機能用,而且為各種主流機型製作MIUI的ROM。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經營理念。
我個人認為HTC手機的定價是沒多大問題,

做生意賣東西就是要毛利,要賺錢的,三星,蘋果都一樣,

消費者喜歡撿便宜,挑好用的也沒有錯...只是在產業食物鏈裡消費者還是常常自食惡果...



與紅米相比...

一般民眾在感覺上HTC等知名大廠的用料可能會比較實在點....單純品牌的自我迷思而已,


當財團遇上財團,

比的就是資金,人才,後台,通路等等,

HTC在各方面個人感覺就如同沒天然資源優勢的台灣,

如果沒有痛定思痛,大破大立...那慢慢的也會變成希臘化一樣,



不是說大陸不好,每種商業都有它的手段跟玩法,

就如同台灣的財團....如電信業者,超商業者等等...

如何的靠在台灣本土的政商優勢,

整合上中下游加上網路實體通路優勢,

慢慢的壟斷市場,斷絕民間公司的生路一樣....



只是很確定的在殺戮的商業戰場上,

任何產業遇上家大業大的大陸...隨著時間流逝,通常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拼贏了...他就成功出頭天

拼到倒掉了...勝利的你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因為你也無力面對其它的對手了...





煩不成眠的深夜,害怕清晨的黎明。
幾乎沒有人對自己手機的UI有100%滿意,或多或少,總有那麼一點不爽。
即使有99%程度的滿意,但時間久了,換個UI換個心情也理所當然。

基於以上考慮討論盈利模式,在這作個設想:

某品牌在各便利店里安置傻瓜式刷ROM機,瀏覽、選擇、投幣、確定就可以換一套自己定製的專屬ROM。
以全台2000萬隻手機來說,每年刷一次每次100NTD來算,整個台灣市場價值估計有20億。
加上周邊產品、流行元素導入,甚至可以付費下載電影電視劇。
每年的收益……???!!!

技術上,個人覺得可以實現。
一切隨風去 wrote:
首先你要知道,硬體雖...(恕刪)

你的看法跟只有在成本上的不同
你的成本指硬體成本
就是所謂的所有零件加起來費用
而我所指的成本是你把所有費用加起來的成本
你賣一隻手機組裝好 出貨到客戶手上
至少有通路成本和運輸成本
小米的定價很明顯只有生產成本而已
他算是虧錢賣沒錯
因為他光賣手機是沒利潤的
不可能撐起一個企業
他靠的是互聯網啊
但是互聯網利潤一定要補得回來硬體上所少賺的錢啊
這不難懂吧
當然短期是如此他有賺錢
等到她成長到一個規模後
成本是大幅增加的
長期能不能這樣繼續營運賺錢下去 不知道@@
對了 你舉優酷跟FB沒意義 因為他們初期是不賣手機的
所以根本沒有這些生產手機問題
很明顯示不同的產業

七七三 wrote:
你的看法跟只有在成本...(恕刪)



經營互聯網燒錢燒個兩三年毫無利潤是很常見的事
很明顯的你不知道互聯網的營利重點是甚麼

懂的人說得再多跟你也是牛頭不對馬嘴

就看2498Q3_EPS就知道了
是死是活說太多沒用
我猜肯定不好看
手上拿NEW ONE 支持HTC
但我已為Q2應該會大賺
當時NEW ONE賣的到處缺貨
但事實卻相反
如此好商品只獲得 1.5EPS
我很難想像之後該如何在紅海市場上生存
雖然品牌忠誠者仍在
但如今SMART PHONE一隻很少人真的拿久
換機速度真的快
我寧願其分多次平價購買

七七三 wrote:
你的看法跟只有在成本...(恕刪)


你從哪看來虧錢賣阿
不懂別亂裝懂好嗎?
幫幫幫幫 忙拉

一切隨風去 wrote:
如果以傳統的手機行業來看小米,毫無前途,如果以互聯網的角度來看小米,值得期待。...(恕刪)


以網路補貼手機這麼厲害,那麼以電信基本費補貼手機,豈不更厲害?鴻海就準備這麼搞,鴻海還能自行組裝手機,再跟 HTC 異業結盟一下,推出 0 元高階手機,這時看紅米還敢不敢拿 C/P 值來說嘴!



一切隨風去 wrote:
門檻不高,但是只有他...(恕刪)


我覺得他忠誠度不高就是因為他用互連網,且利潤沒有真的出來,現在的市值其實跟FB一樣很虛,獲得的利潤根本不值那個價,初期的市佔率成長快得來的價值,但獲利、尤其是長期獲利模式難說
互連網賣硬體和服務賺錢他也算小,馬雲吃到最大最好的那一塊,且各種服務都有,領先太多了,這個才是真正有忠誠度的領頭羊,小米這種真有適合利潤,非常容易直接被馬雲收割的
不過短期2~3年內的狀況我看好,但能否轉換成掏寶這樣的忠誠度和影響力,競爭對手也不是只會看而已,我很保守在看這方面,不是只有美國會網路泡沫,中國互連網泡沫也是存在的,光看成長的市佔率給價值不可能永遠持續,利潤才是投資者長期需要看待的,等到拉高價格倒貨給最後一個笨蛋且企業獲利被市場攻擊時,那一天會面對現實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