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不知道如何投資?就從最簡單的現金流開始吧!

maggiedavid wrote:
+1pimco總回報...(恕刪)


pimco總回報的淨值比高收益債穩定且持續向上攀升, 我自己的投資組合裡看到是這個現象, 總回報從我開始買淨值約接近11, 現在已經12.72了, 而且五年長線淨值是逐步攀高, 但高收益債, 我買的那檔這五年來除了金融海嘯突然的下殺, 其他時間都是在18~20區間盤整, 即使金融海嘯殺到15, 後來也是回到19塊附近盤整, 整個趨勢就類似很紅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

所以我的組合中pimco總回報是賺利息兼賺淨值, 高收益債是收息沒賺到淨值, 但新興市場債就更high, 有兩者優勢, 配息不輸高收益債, 近年來淨值成長也優於pimco總回報

======
剛發現我買的新興市場債沒有五年的淨值, 只有兩年多而已, 新興市場債應該是這三年內才有的商品吧!

樓主的概念是對的,不過市場上卻有更好的標的物可以選擇。
在台灣,除了統一超商以外,很難說哪一家可以活到30年後,甚至中華電信、中鋼都很難說。

而,與其選擇只有台灣市場的防禦性股票,個人認為還不如選世界級的防禦性股票,例如:

P&G
GIS
J&J
Unilever
KFT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做個紀錄先..

理性的討論.全部都是很好的觀點.正反面都有.

小弟受教了....要來慢慢消化

謝謝各位大大精闢的分析.請繼續




我來學習的 ^^

maggiedavid wrote:
其實要深思這個問題
而不是一味把高息債的好處抬高
這樣可能更能幫到大家...(恕刪)


說得很好, 看來還是有人可以看得到這個點.
看到這樓蓋這麼高了, 但多數人都關注在高收益債的部份,
通常只要談到這個, 觀念就很難扭轉, 所以總覺得多說無益, 一直不想進來插嘴.

基本上, 我認同樓主的現金流概念, 我也認為對多數人而言, 從將來事後來看, 恐怕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有些作法我則不認同, 例如以比重過高的高息債券, 以及不計較未來本金減損的觀念, 這其實都是很危險的.
不管是債券或股票, 都不應該一開始就追求過高的息率, 因為以正常的市場效率而言, 過高的息率,
有很大的機會會導致投入資本的逐漸減少, 而隨著資產減少, 未來的配息金額也必然逐漸下降, 雖然息率看起來還是很高, 於是在規劃時看起來很理想, 你可能以為只要1000萬就可以規劃未來的生活, 但最後卻發現, 本金減少了, 配息也減少了, 面對只會上漲的物價, 你開始擔憂了.

正確的作法是反過來, 要追求資本與股息都會成長的現金流, 才能保障你的未來.
國外有許多人為了退休規劃的投資, 重視的都是這個點, 過高的息率, 可能意味著配的比賺得多, 也意味著未來成長空間有限, 反倒是低於3%的股息率, 意味著未來的股息提升空間, 比較受青睞. 眼光放遠一點, 不要被眼前只能看到的那一層糖衣給誘惑了.
我最近也開始把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轉化為債券與中華電

因此樓主與我想法不謀而合

但是, 我擔心台灣人西瓜偎大邊的個性以及蛋塔效應

君不見最近各大基金公司都力推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的產品

我開始擔心會不惠不久的將來就泡沫化了?

maggiedavid wrote:
從最簡單開始??k大...(恕刪)


配息率並不等於報酬率

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E級類別(收息股份)

近五年年報酬率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年報酬率(%) 2.00 6.49 11.53 4.07 7.93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全球債券基金美元A(Mdis)

近五年年報酬率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年報酬率(%) -3.14 11.67 18.80 7.35 10.91

這兩支有名的基金
剛好它們在2011年都表現失常,績效大不如前
但是今年又恢復水準了
它們的年化報酬率,絕對不只3%.

Konbini 711 wrote:
不要一個人拼 ……開...(恕刪)


今年也陸續買了幾支國外型月配型債券基金,
大大,小弟有幾個疑問想請教一下

1.每月收到的月配是否會被歸納在所得稅課稅?
2.或是在境內外所得600萬統計數值時,是否也要被納入計算?
3.在之後二代健保收入計算,會不會也要被再收一筆?


Lemon Cat wrote:
今年也陸續買了幾支國...(恕刪)


1.每月收到的月配是否會被歸納在所得稅課稅?
算最低稅賦制..
2.或是在境內外所得600萬統計數值時,是否也要被納入計算?
算最低稅賦制..
3.在之後二代健保收入計算,會不會也要被再收一筆?
境外所得和健保稅無關
<刪除

151615161525
千葉先生 wrote :
fuming630219 wrote:


關於

聯博美國收益債卷基金-A2/AT/B2/BT

該基金在國內有分A2(不配息)、AT(月配息)、B2(手續費遞延不配息)、BT(手續費遞延月配息)這幾類

強烈建議您不要買B2、BT

B股雖然投資滿三年就不用手續費但是內扣管理和分銷費貴很多

B股每年內扣費用會比A股多約1%

長期下來報酬率自然會差很多

目前(2006)的公告手續費1.5%銀行都有折扣

所以千萬不要去買B股【理專不管怎麼說都不可以買B股】

的解釋有無需補充的...
...(恕刪)




與其買 聯博高收益債 為何不買 安本環球 -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月配)

一樣是配息 ...(恕刪)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