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宏達電跌到450我就進場接了,想說最多跌到前低403
沒想到變成連三百都跌破
本來我也是對宏達電相當有信心,one x是個好手機,不過缺點溫度似乎太高
剛出產時良率也很糟這是一大敗筆
一開始我認為宏達電還會起來。但是看到手機板裡面介紹的小米機二代
才一萬多就四核心了,而且記憶體相機都是一等一的,比萬差還強悍
我看到這心都涼了,這樣宏達電要怎麼跟別人競爭
就算爭的過去毛利率也大幅降低了
至於有人說營收還會降低這早就在估算之中,只希望全年eps能保住20以上就好了
連聯發科eps都沒宏達電高,股價比他低實在很扯
落水狗每天都是利空,等220我再進一張
話說友達也站上月線了不知道是否可買
yttta wrote:
你的論點很有道理,我...(恕刪)
htc 最大的問題,是以為 sense可以賣錢
以前是可以賣錢,現在情勢逆轉,sense 是htc 無法變革的障礙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一個複雜的 界面
如果這個界面輕便好用,也就算了。
偏偏問題多如牛毛。
sense 不斷重啟,占記憶体,影響效能。
bug 不斷,耗電。
sense帶來的反效果,實值上已經超過正面效果。
很不幸,htc 無法理解sense 已經完全沒有優勢了。
一直要靠 sense抬高售價,反而趕走了低價的使用者。
高檔的產品 卻因sense 的問題,造成使用者不好的使用經驗。
個人經驗 htc 這個品牌,幾乎跟 問題最多的品牌是 同一國的。
真的不曉得 htc 未來的競爭力在那。
別人在軟硬体突飛猛進
htc 卻死守一個沒什麼用的界面, 一直發揚光大,複雜化,制造更多的 bug 來消費自已的品牌形象。
beats 耳機,異曲同工之妙,拿一個無關緊要的耳機,製造產品的複雜度,浪費寶貴的研發人力。
濫品質的耳機,還可能把 beats 的品牌形象拖下水。
決策者 不知在 硬体 軟体系統上下苦功,只知在沒競爭力的小配件上浪費人力物力,失敗是難免的。
簡化,輕量化,統一化 sense
集中人力資源集中在 軟硬体品質改善
降低成本,降低售價
才會有救
supermico88 wrote:
ps.超便宜的山寨機,量超大,獲利也會高,但超低階產品,應該影響不到高階的市場吧?(恕刪)
問題是HTC的高階產品打不過iPhone,連三星也來搶食。
萬元以下的低階市場HTC又不重視,1萬-2萬間的智慧型手機一堆大廠都在搶攻。
產品受不受歡迎不是只看臺灣,而是要看整個全球市場的反應。
pikachuuser wrote:
不會再有這樣的優勢讓宏達電再突起。
因為現在廠商都知道軟體、硬體結合的重要。
我的意思是當初宏達電能崛起純粹只是其他廠商沒想到,而不是宏達電真的有軟體實力,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宏達電花大把精力弄出來的強項被其它廠商輕鬆跟上,而其它廠商擁有的優勢(前面有提過的)卻是宏達電沒法跟上的。
從現況來說,google的原生系統與sense一樣好。
但是要對未來做預期就應該探討原因背後的原因。
google的原生android系統的進步,其實某種程度是因為有sense
以及其他廠商的ui在前面先跑
google要將他的原生系統優化相對容易。
單純討論ui這一點來看,hTC某種程度可以說是與google在互相競爭,
應該要先探討sense以前為什麼會做得好?
我認為大部份的事情背後都有原因,運氣好是很少的狀況。
以android 2.0與現在的4.0作對比的話,
其實在軟硬整合android2.0是ok,
作為使用者來說差異不大,
但ui部份藉由學習
google做到了許多原先沒有的功能,而更加細膩。
而hTC軟硬整合是基礎的能力,這些三星, moto這些一線的手機廠商應該也有
而中間的一些細節功能,包括friend stream, 備分, htc 天氣時鐘,
讓使用者在操作間順手的安排
這些其實跟軟硬結合能力沒那麼大的關係,比較是軟體的工作。
而開發與安排這些軟體背後擁有的,
就是對於使用者的觀察,發想,以及實行。
即使是hTC的觸控以前比對手順,
或者是windows phone時代改ui讓系統比較穩定,
這些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有這樣的能力,而是有這樣的觀察發想,
想辦法培養這樣的能力然後執行出來。
google很強,但畢竟他的業務很多,沒辦法能夠單一的專心在手機上。
簡單來說身為hTC的ceo每天要想的事是怎麼讓手機的體驗更好,很單純。
但google 的ceo要想的事就複雜的多,還有想網頁搜尋有什麼樣的新的獲利,
除了社交google還要做什麼新東西,還有甚麼現存的業務是不應該繼續的。
與hTC這種專心在手機,
以及與各營運商配合所得出的創新靈感來說,
我認為google還是比較差。
我認為hTC對使用者的觀察,發想跟實施還是維持住以前的水準,
就像他現在的連拍連續對焦的功能就是看到手機使用者在傻瓜照相上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當然沒有人會連續拍99張那只是噱頭,但連續對焦這一點對於隨手拍我認為幫助很大)。
而目前看不出甚麼效果是因為從事後來解釋就是因為這樣的點子,進步的還不夠大,
對消費者有幫助,但還不夠大。
另一方面現在google 原生系統會追上sense的原因說來矛盾,
我認為是這兩年htc賣太好了,機種又太多了,
公司的精神跟人力都集中在滿足這多機種,多量的需求,對sense的重心放得比較少,
以至於sense的進步也放慢,這在銷售量不好,以及轉往重質的策略,
以及組織調整後應該會有所改進。
而只要持續創新,就會有可能有比較大的feature發生。
但是大點子,創新不是說來就來的,
或者是說很難在產品發佈前知道他是大點子,
因為消費者大部份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甚麼,
我認為hTC在觀察,發想跟執行這個能力還是在。
而google或者甚至是微軟這些軟體公司最大的軟肋就是在硬體的整合部份。
就像是one x的照相功能,可以做到連拍對焦,是因為多了一顆獨立image sensor。
這個例子當中,雖然多了這樣的功能對軟體影響不大,
但是如果是像是以前觸控面板這樣的創新,軟體相對的更動跟優化的工作就加重了,
我不知道未來的比較重大的突破會是偏向純軟體的部份,
還是像是觸控這樣軟硬相關的部份,但如果用最簡單的50% ,50%來看
總是有軟硬相關的能力,會有一半的優勢。
google當然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但是它跟hTC不是真的競爭,
說真的hTC只要還是用android 的原生,有android market,
hTC賣的越多,對google還是有利,
這也是為甚麼amazon根本就沒有android的形了,google還讓android上kindle fire。
而且google讓hTC大一點還有制衡三星的效果,
對google來說最佳狀態是每一家手機廠的份額都一樣小小的,google最大,
類似intel在pc 晶片的狀況。
所以一般傳言也只是說google“不爽”,但也從來沒說hTC這樣做對google有什麼利益衝突,
頂多是sense“印象中”會破壞android印象的一致性。
而這些是現狀,重點是後續會是怎麼樣,因為唯一肯定的是狀況會持續改變。
以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
反而hTC最大的風險會是google學微軟收回ui的更動權。
然而以利益來說這個動作就是把三星推到了android可能9成的市佔(畢竟現在應該就超過五成)
在這種狀況對google不好,
第二是google最大的願望是增加android的市佔,
最大的對手是ios,而不是轉頭去對付自己政營的人。
現在像是hTC或小米這些公司等於是與google共同合作想出新的ui feature來對抗ios
google從本身的利益出發反而應該是歡迎這些動作。
第三則是google從以前到現在的企業文化就是開放,跟微軟的封閉不一樣,
所以消費者用的google許多服務都是免費的,
而文化就像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難改變的,尤其是google這麼大的公司,
既然是開放的文化除非對個動作利益有很大影響,
不然沒有誘因google會將ui 的更動權回收,
而且他也會觀察windows 8手機到底反應如何。
目前短,中期的期間我是覺得這樣的可能相對小。
yttta wrote:我的想法和您恰恰相反,只要王雪紅董事長與周永明執行長繼續掌控hTC,我就絕對不敢投資宏達電。)
...(恕刪)這邊您沒有特別說原因,但我想s3晶片的事件,黃斑瑕疵,“中國人的品牌”,以及威盛應該是大部份的理由。“...(恕刪)
很抱歉因為太忙到現在才有空回覆您,在此先恭喜您,hTC股票過去幾天大漲。
最主要的原因是王雪紅董事長對股東權益的漠視。看看過去威盛減資與私募的過程,就可以瞭解到過程中股東權益受到多大的傷害。所以才會說建議樓主要從威盛的歷史來看一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期待一個領導人改變作風是很難的。過去威盛如此,誰有信心未來宏達電不會發生?事實上過去宏達電就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了(關係人交易:多普達及S3)。
周永明執行長的問題當然遠遠不及王雪紅董事長那麼致命,但我也不認為算是輕微。我看到的是「過度自信,自識不明」。有自信是好事,但「過度」太多就很不好了。樓主可以從周執行長去年Q4起到今年上半年的發言看出,公司都已經陷入重大危機了,還在那邊大放厥詞,不好好檢視自己是否出了問題,等爆開了才知道。有這樣的執行長,我是不敢投資的。
目前宏達電的負債超過千億,如果往後也都能像去年一樣EPS 73.38,這當然不是問題。但若不幸今年Q4就被外資猜中陷入虧損的話呢?信望愛基金會有能力吃下hTC所有的庫存嗎?值得大家深思啊...
這種經營者的誠信令人質疑,
景氣不好大家都知,
華碩、聯發科怎麼就不調降?
外資幾乎每天上千張的持續減碼,
持股已經跌破40%,
還不知要減碼到多少,
恐怖的是融額餘額竟一路從7月初的3萬餘張攀升到6萬5千張,
誰會當愣子幫散戶抬轎?
第二季營益率持續下降只剩下9趴多,
已經回到92年間的水準。
反彈了半天,
也不過來到261.5元,
距前低230.5元不過30元的價差,
8月營收一公布,
若又低於7月(可能性很大),
馬上至少1到1個半的跌停板,
更別說9月、10月...
看看K線圖,
5日、10日、20日線開始收斂糾結在255元上下,
是上、是下終將攤牌,
到時又會是不小的一段幅度,
再看看上面那幾道一路下滑的鍋蓋,
哪種可能性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