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Roger0607 wrote:
拍照大,想問一個問題,你提出這個疑問,A大不是有回應你了嗎?你再問,是不是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巴菲特平均年報酬率也不到20%,穩穏賺不是很好,為什麼一定要2年一倍?會投資這些高漲幅股票,相對風險也高,誰敢All in ?穩健股風險低,但可以穩穩的賺,也很好啊!

其實如果你有分散投資,或者說最基本的,有了房地產以後(如A大應該也會有一樣),
如果手上有五六支股票,其中沒有哪一支在二年期間漲一倍的話,哪來一年20%的年報酬率?

台股甚至美股也一樣,如果只靠穩穩賺,應該很難破15%,至少我是做不到。
至於只靠低風險的穩穩賺,20%有多難就不用講了。

我覺得我們講的好像不太是同一件事。我原來講的是,不要「只」猜崩盤,母與子那一篇說,
崩盤時投入,一輩子只要做對一次就夠了,把這個捧為最後一階的功力修練。
我只是不認同這個說法而己,不代表我不認同A大下一階段採取守勢。

我認為牛市時能一直達到年報酬30%以上,才是重點。
崩盤時就算All-IN,只要買的是有基本面,沒有融資,出熊市時也不會有多少損失。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其實如果你有分散投...(恕刪)


這樣我認同你的講法,大盤崩,買的公司若有基本面,之後還是會回到股票該有的價值。

我記得2015年時,你也是買有基本面的個股,當股價崩跌後,你有繼續往下承接,在當年只有小小損失。

重回媽媽的講法也沒錯,他說的是只要有能力找出被低估的股票時,他就可以加碼投資,若有能力避開主崩段,就可以找到很多有基本面及被低估的股票,那時要賺一倍有什麼困難?

台股現在11000多點,台灣50那一隻股票有基本面又被低估可以再漲一倍?我個人是覺得很難,所以才要保守。(A大投資股票通常是從台灣50內挑選出來的)

我也認同等崩盤是爛招,但不可否認,它是大絕招,依據歷史經驗,通常大盤漲10年,1年大跌,另外我們很難每隻股票都研究的那麼透徹,只能找幾隻,在自己能力內去做比較詳細的分析,是否有飈股在裹面,就看運氣了…
Roger0607 wrote:
那時要賺一倍有什麼困難?

說實話賺一倍,在牛市中的很多股票上都可以實現,牛市一般比熊市長,三五年漲一倍的股多的是。
隨便選一個股號,月線拉出來看,三年內上下振盪一倍的,恐怕是佔多數。
如果等十年靠崩盤也只能賺一倍,那實在說不上什麼一生只要做對一次的終極投資術。

Roger0607 wrote:
台股現在11000多點,台灣50那一隻股票有基本面又被低估可以再漲一倍?

國巨在萬點後漲了何止一倍,他也不能說是沒有基本面的個股。
靠崩盤那招,我覺得其實是爛招。
追一下1070608廣達籌碼,散戶全面出售,中實戶有買又賣,超級大戶增加1名,看來確實是往好的方向慢慢前進中


以下是我常常分析籌碼面的網站及工具,都是網路上找來的,有一些是熱心版友提供的,我發覺少部份的人無法接受手上還有股票時對公司一些比較嚴格的分析,這是人性弱點中的稟賦效應,不然自已試著自已透過下列的網址分析一下,如果你無法接受持有股票時嚴格看待,我覺得你最終會產生很大的風險。


首先你要問你自已基本面的功夫如何,看的出看不出公司價值點在哪,買進後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去化解風險,當股價往上漲時,因為你不是法人、外資群,你不是靠抽酬金賺獲利,你的資金也是你自已的,如果你輸光後,不像那些法人群們再去由業務拉客戶就會有新的資金進來,對這些法人群來說,他們不能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不交易,因為不交易他們就不會有輸贏,不會有贏就不會有酬金,他們想收管理費,他們也要有本事有一定的績效讓他們繼續不失業。

這幾年我的觀察,外資群,法人群他們就是愛押寶,投資偏積極型,樂觀型,悲觀型,他們在賠錢時比較不會痛,很多基金經理人幫別人投資,每季,每年都能得到不錯的報酬,此時這些法人們就會想,我賺了十億才抽一億,那不如自已去外面操作,賺十億,十億都是自已的,很多就離開公司去自行操作,但有一部份的人最終是失敗收場,為什麼呢?因為以前操作的是別人的資金,在心理面上有很大的優勢,心理想,別人的錢關我啥事,贏了可以抽,賠了反正基金書面上有註明"基金投資有賺有賠 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如果你是用自已的錢投資,當你離開了公司後,沒有了基本的收入,你的輸贏又是自已的錢,輸光了後你就沒錢了,甚至連生活都會產生問題,畢竟你沒有一份基本的收入,此時心理面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我常說,基本面分析一家公司值多少錢,哪有什麼難度,股票買在價值的點上中長期的抱著一定會贏這有什麼問題,但很多人往往過不了自已內心這一關,買了股票,一開始認為廣達63~65元沒有問題,如果你從52買進,卻會看到股價漲到55元短期賺了錢就賣了,又是看到第一次漲到55元,深怕又跌回去把股票賣了,如果你的基金經理人,你哪會在乎漲上去又掉下來,反正又不是你的錢,你只需要用基本面去分析值多少,抱多久會有多少報酬率,反正52漲到55那還是別人的錢,關我啥事,又從55跌回52元有差嗎?

當這些法人在分析基本面時,他們是冷酷無情,他們手上就算有部位,他們還是敢發降評等的報告,他們還是會理性的去分析基本面給出一個合理的價位,這一點是一般人比較難做到的,一般人行為就是我手上還有宏碁,靠~誰敢說宏碁不是,宏碁哪有問題了,明明基本面出現了警訊,卻又因為自已的稟賦效應把頭埋進土裡,因為害怕自已從14~16元買到漲到30元的股價,又從30元跌到20元得到後再失去痛苦三倍,所以選擇視而不見這些警訊,很多人在看我分析後期的宏碁時會認為我手上沒有宏碁了,或是放空宏碁了,但事實上我手上還是有宏碁,6/7日時,宏碁最高來到28.5元,老實說,在6/6晚上寫完文章後,我預掛賣28.55元100張,6/7我沒有去調整這預掛賣出的價格,6/7日最高點28.5元,所以沒有賣到,如果賣到了,大家可能覺得很唬爛又是賣在最高點,主力或外資群如果敢在這種基本面下硬拉股價,老實說,我也是不會客氣的把手上的股價賣給他們。



如果你真的無法克服稟賦效應的弱點,又想學我的股市常識及知識,不妨你不要持有宏碁了,請你清空你的心進來客觀的看我的文章,很多人也許無法記得一年半前我分析過宏碁的細節,但因為整棟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我又重覆重覆的一直看這些文章,如果在宏碁目前的價位對上目前的基本面,我如果很樂觀的告訴你目前宏碁是低風險,高報酬,這是在打我自已的臉,目前宏碁的股價已經被外資群、法人群以樂觀的情況取走了眼光費了,也取走了未來轉型會順利的差價了,法人、外資群操作法很簡單,他們就是以目前的基本面預測未來的情況,如果現在是好的,他們就先取走5~7年的獲利當眼光費,當初我們可以把資產翻倍的原因在於法人、外資群根本沒有取走眼光費,宏碁這檔是我們取走了眼光費。


目前宏碁的情況回到2014年時一樣了,那時我的操作法是依基本面去節調及加碼我手上的持股,因為我了解外資群就是這樣在幹,如果你過度的樂觀接受了法人給你的股價,他們是會依每一季的基本面去調整股價或持股的,你有什麼能耐可以去預測接下來一年、兩年的財報,最務實的做法當然就是像法人、外資群一樣依每一季的財報調整持股,如果你做這件事,當然你就可以在當季財報出來前,過度的樂觀或悲觀看待股價,以法人、外資群的個性就是,這一季不好,我給你一季的機會,但股價還是會修正一點,不過法人們也不怕,因為他們在股價上已經留了一個很大的空間,當下一季再不好,他們就會由過度樂觀轉過度悲觀,這時股價就會出現很大的修正,我舉例,如果第二季宏碁的毛利率低於10.5%, 甚至低於10%,這時法人就會轉過度悲觀來狠狠修理你的股價。


目前宏碁的股價要站穩25元,30元,那就是要把基本面的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這三項做出來,如果宏碁有本事毛利率來到12%,營利率來到2%,獲利來到單季本業0.3元,那股價25元不會有啥問題的,若真的有本事,毛利率來到12.x%,13%, 營利率來到2.x%,3%獲利本業來到0.4~0.5元,我對股價30元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目前我看到的基本面就是毛利率連四季降,營利率來到近4季的低點,為了要去賭未來第二季、第三季毛利率、營利率會好去押上我的錢這一點我辨不到,目前對大家來說比較不利的點在於法人、外資群敢給你押寶,把股價拉的高高的,如果基本面出來真的是好時,股價已經是高了,如果押錯寶他們把過高的股價修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去怖局到相對合理且安全的股價,接下來的機會僅僅就是大盤修正或是氣氛差,六月fed升息部份資金撤出造成的非理性修正,這時買到才有機會買到相對合理且安全的股價,現在這種股價及基本面進去押寶,我只能說你是把自已的錢放進到一個很大的風險中,但你一定不會成功嗎?不一定,也許你會成功,但你付出的風險是相對大非常多的。

查籌碼面有用的網站

熱心版友提供的EXCEL比較集保中心資料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說實話賺一倍,在牛...(恕刪)


其實你不用太對這對母子的對話挑毛病,至少觀察及想法是對的,也不會誤導別人,不是最強方法,至少也是一種可以讓人財富自由的方法。


###############################################
一個僅有十年IRR 2.5%~3.5%的報酬率的投資,應該沒有這麼難理解~

我們按照簡單的邏輯來看

1、躉繳保單,你在前第三年解約你都會賠錢,而且這個保單就算你死了,了不起給你多5%的錢,也就是你交100萬的躉繳保單,你就算在保險的期間死了,了不起就是還你105萬。

2、保單來到第四未總報酬率就是4.4%,IRR就是1.07%

3、保險公司設計一個要鎖你整整四年的錢報酬率還比定存差,這種東西設計出來一定會被社會淘汰,也不會每個人都這麼蠢無緣無故讓你把錢鎖四年報酬率還比錢不鎖的定存少,這樣商品不可能會存在的,除之第五、第六、第十年後報酬率會比定存好很多,不然這種東西不可能存在的。

4、躉繳型保單的競爭力來自於第六年未,在第十年會發揮最大的效用

5、愈高IRR的保單保險業務員的傭金愈低,尤其是躉繳(一次性付清所有的保費,不同金額有不同的回折扣)

6、我首篇買的電話推銷保險,那個的IRR就真的不如定存,那種傭金相對高,IRR不高的保險真的就是會給你保險,如住院,燒燙傷,急診室待六個小時以上…等,這都會理賠,我首篇買的年繳保險,那真的就是不需要的,當初在股市賠到絕望時存錢買的,至少存錢。因為台灣有一個強過世界的策略,那就是全民健保,如果全民健保倒了,我想保險公司應該會最樂見,當你去洗個牙要500元,補個牙要1000元時,你就知道保險的厲害的,現在的保險機乎沒啥用。

以下的網址花個五分鐘大概就能了解了

http://davidhuang1219.pixnet.net/blog/post/168549480





以下是美金躉繳型保單






會打這一篇文章的原因不是說躉繳型保單多值得買,而是我當初說的,台幣躉繳型保單有十年IRR 2.52%,美金躉繳型保單十年有3.45%,這是一個事實,當初我也說美金躉繳型保單比台幣躉繳型保單多了一個風險就是匯率的風險,我敢放上來的資訊都一定會有佐證的資料。


就像我和大家說的fed這兩三年會升息,所以美金定存利率會升,今年可能升兩到三次,明年升三次,後年升兩次,資金會回銀行,目前美金的利率是1.75%,有一些銀行已經開出2%,2.38%, 2.6%,3%在搶資金了,這是不是未經驗證的事?我說過,我敢放給大家看的,我一定是有驗證過才敢和各位說的,趨勢是不會變的,有的人會因為2%的美金定存去買美金然後定存,有的會因為2.38%, 有的會因為2.6%, 有的人會因為3%去買美金然後轉定存,當愈來愈多銀行這樣幹,一定會有一些股市的資金也轉回去美金定存的,外資群的資金也會轉回美國銀行的,各銀行是要先搶資金,所以開出優待的方案,大家要想一件事,那就是目前借錢的資金利率還沒有調升,這些借錢出來投資的資金會不會也因為看到2%,3%,4%而乾脆就把錢還一還不投資了(因為借錢利率一定是比存錢高,當美金利率定存3.25%時,也許借錢的資金利率都要4%),我愛的股票是大型權值股,我認為長期下來股價一定會受影響,所以我會變保守。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念頭可以讓你避開股價的修正,當初我看宏碁增資54億,我在21.x就先出清出來觀察,因為我認為趨勢是資本變大營收、毛利、營率在不變的情況下獲利會下降的機率非常的高,增資股也會讓籌碼面不穩定,一件簡單的趨勢,我堅持了半年,我出清後2015/5月開始反應,到2015/8股價跌到了底,也許有人說那是2015/8月發生了股災讓你賽到,不過相對的廣達、台泥卻是跌比較少的,所以我既然看到了未來兩年美金利率會一直調升,我手上就會持續買進美元然後定存,下一次買也許是美金定存來到3%,每一次利率的調升也許都能在我身上吸走50萬元台幣去轉存美金。


有興趣的話,可以改用,358樓(2018/4/9改寫)的資料庫版本
可以減少對網站的查詢次數,速度快很多
資料庫預載2557筆股票代號(53週)(約200萬列的離線資料)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11&t=4737630&p=1

snare wrote:
有興趣的話,可以改...(恕刪)

感謝分享,祝大家財源廣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請教A大,沒有質疑的意思,只是想要學習, 當您在13,14元買進宏基,這個價位非常的漂亮 。到28元想要售出, 此時核心持股 會考慮調整嗎,調整的比例如何判斷,因為當初設定目標為等待到轉型成功,是否認為台股將有大動盪,所以降低核心持股,第二難道您不會覺得 很難再買回13元的成本? 請教一下決策的邏輯


謝謝A大的回覆 我看到了 6/6

Junodidi wrote:
第二難道你不會覺得 很難再買回13元的成本? 請教一下決策的邏輯


呵~這個問題似乎中了定錨效應,依據小弟在本棟樓長期見習的心得,A 大是從「當下」衡量宏碁的價格與價值,

心無罣礙,不會被以前的價格所侷限住。

不過上周 Acer 籌碼面很有趣,不少散戶丟出手中持股,大戶和中實戶吃下這些股票,

加上融資還有八萬多張,這周剛好又有股東會,接下來的多空攻防應該很有趣。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