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neschuang wrote:
Zen4 APU應該要明年初了吧,筆電毛利應該也不高,拚的還是server
筆電CPU/APU毛率的確不如server,但是勝在量大,況且AMD 還可以靠筆電CPU ,蠶食N家的筆電GPU 市場。
筆電的cpu 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產能夠,早晚會打,不打不行。
有產能,產品夠好,才可以攻下大量的市場份額。
台積電美國設廠遇難題!日媒揭3困境:搶人落後英特爾
東森財經
2022年5月27日 週五 上午2:04
台積電2020年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置先進製程晶圓廠,無獨由偶,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也正在擴建該州的既有廠房。但不幸的是,台積電赴美設廠不僅碰上建造延宕問題,連招募足夠的晶片工程師也成為一大挑戰。日媒報導,不少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半導體製造業在做什麼,而台積電在人才搶奪戰中暫時落後英特爾,薪資和企業文化也導致招募困難。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挑戰重重,光是找到足夠的工人來建造這座位在亞歷桑那州鳳凰城北邊,耗資120億美元的5奈米晶圓廠就已十分困難。台積電原先規劃在今年9月份將生產設備搬進廠房,但因施工延誤,已經告知供應商將推遲到明年Q1。
p33mcv wrote:
想請問拍照大,為什麼Amd的Gaap PE ratio和non Gaap的PE ratio會差這麼多?我們普通看美股的時候是看Gaap還是non gaap的Pe ratio?
分析師李永年表示,「美國股市是全力的大漲而且像是輝達,它也一反電子盤的弱勢反而是上漲超過5%,所以昨天(26日)台積電還有一些IC設計,等於是被誤殺了,那今天就展開報復性的反彈,除了那斯達克指數之外,通通都已經收復了月線,當這個底部已經正式確立了,那我們台灣股市也就有機會跟著收復月線,從空頭的格局再度返回多頭。」
2022-06-03 00:11 經濟日報/ 記者
李孟珊、鐘惠玲/台北報導
半導體摩爾定律面臨物理極限,為延續摩爾定律有效性,2.5D/3D先進封裝技術受到產業界高度青睞,現階段已進入高速成長期,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和半導體巨擘英特爾2021年在先進封裝資本支出領先,同時掌握技術制定話語權;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也積極布局,業界看好,三大巨頭將共同創造摩爾世代推進的商機。
日月光投控在先進封裝布局報捷,昨(2)日宣布旗下日月光半導體推出VIPack先進封裝平台,整合六大技術,提供垂直互連整合封裝解決方案,利用先進的重佈線層(RDL)製程、嵌入式整合及2.5D/3D封裝技術,協助客戶在單個封裝集成多顆晶片,實現超高密度和性能設計的下世代3D異質整合架構。
日月光表示,AI、5G通信、高效能運算和汽車應用數據增加,半導體市場快速成長,對創新封裝和IC協同設計、尖端晶圓級製造製程、精密封裝技術及全面的產品與測試解決方案需求提升。
台積電積極推進先進封裝進程,竹南廠將是核心基地,今年第3季有望啟用,業界指出,台積電2020年整合旗下前後段封裝製程,推出自有先進封裝技術平台3D Fabric,2021年3D Fabric平台進入新階段,發展類似系統單晶片(SoC)的微縮,追求更高系統效能、更低耗能及更緊密尺寸。
台積電和日月光已對外說明,半導體異質整合發展趨勢下,雙方並非競爭關係,要「共創價值」。
英特爾去年在2.5D/3D封裝資本支出達35億美元;英特爾認為,在實現摩爾定律優勢而言,封裝變得愈來愈重要,因此於Foveros封裝技術上,英特爾汲取晶圓級封裝能力優勢,提供首款3D堆疊解決方案,而Foveros Omni則採用晶片與晶片連結與模組化設計,供應不受限的靈活高效能3D堆疊技術,預計2023年量產。
業界分析,台積電和日月光等台廠在推進先進封裝的產業優勢上,有完善的供應鏈,使交期縮短,具競爭力的人力成本;但英特爾也和台積電、日月光合組開放式小晶片封裝聯盟,所以整體來看,是半導體三大巨頭攜手創造摩爾世代推進的龐大商機。
野村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鄭明宗最新調升信驊投資評等至「買進」,看好信驊從原本的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市場,大步拓展新伺服器上的CPU附加卡的微型BMC主板設計(BIC)、RoT安全晶片市場,有助整體市場規模急速向上,看好結構性擴張將持續到2024~2025年。
樂觀派外資估算,信驊2022年每股純益衝上59.4元,年增率高達55.1%,如外資擔憂所述,2023年就算產業循環可能略有顛簸,年增率還是以雙位數狂奔,每股純益增長至69.73元,2024年更將再大增35.9%,每股純益94.74元,意味每股賺進百元並非遙不可及。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台積電(2330)今早召開股東會,董座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均親自出席並回應股東的提問,也揭露,台積電今年營收可年增三成,並擴大持續資本支出,投資會以台灣為主,而新冠疫情、世界經濟均讓半導體短期內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但台積電已經準備好迎接挑戰。製程部分,3奈米將於111年下半年量產、N4X於111年設計定案。 劉德音提到,公司去年營收以美元計算,年增24.9%,今年預估可以成長30%,展望未來,數位化加速與半導體技術端的繼續領先,將讓台積電進入高結構性成長的幾年,也因此,擴產需事前準備,台積電大幅增加資本投資。
他也表示,台積電的擴產仍會持續以台灣為主,但也會延伸到美國和日本,這兩年新冠疫情造成各地半導體供應鏈混亂,台積電在生產和出貨也極大化與彈性調整,給予客戶最大支持,也增加與客戶的信任。
劉德音認為,儘管新冠疫情、世界經濟等干擾,半導體產業短期內依舊存在不確定性,但台積電已經準備好迎接未來挑戰,而不變的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價值。
就先進製程方面,台積電的5奈米已經邁入量產的第二年,2021年占比約19%,3奈米將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而N3E將於N3量產後一年量產;也補充在先進製程端,會有N4P和N4X,N4X於2022年設計定案,2023年上半年試產。
此外產出方面,台積電2020年出貨為1240萬片約當12吋晶圓,2021年出貨量為1420萬片約當12吋,而7奈米以下出貨,2020年佔比41%,2021年占比50%,在全球半導體(不含記憶體)占比2020年為24%,2021年為26%。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今(8)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劉德音表示,通膨目前對半導體及科技業尚無直接影響,但全球經濟及半導體庫存確實持續修正。不過,高速運算(HPC)及車用需求相當穩定、有些仍供不應求,台積電對此進行出貨調整,今年稼動率仍相當滿。
至於2023年展望,劉德音坦言全球經濟確實有隱憂,由於經濟局勢正在改變,2023年的需求「目前還沒有很清楚」,正與客戶討論如何支持相關需求。不過,經濟的循環狀況可能幾季就過去,台積電擴產主要是因應客戶需求,掌握長期營運成長機會。
劉德音表示,目前全球通膨持續,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多地封控,造成供應鏈狀況大亂。不過,目前通膨雖仍處高點,但已慢慢緩和,對半導體及科技業尚無直接影響,但長期需求可能有所影響,對此仍在仔細觀察中。
劉德音指出,全球經濟及半導體產業鏈庫存修正持續進行中,目前已看到的需求下滑主要在消費電子、智慧手機及PC,台積電對此持續修正生產計畫,所幸高速運算(HPC)及車用需求相當穩定、有些仍供不應求,因此持續進行產品出貨轉換,今年稼動率仍相當滿。
對於股東提問對中美2大經濟體成長趨緩看法,劉德音表示,中國大陸相對趨緩主因封控相關政策,拖累全球GDP下滑,但美國經濟仍相當強勁,並非全面下滑,庫存水位升高確實是目前現況,主因消費電子產品需求降低,但台積電認為今年業績展望均能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