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奶茶 wrote:
你高興就好 不要像...(恕刪)
談崩才好, 工廠不痛, 不會離開中國.
痛是必然的過程, 美國當年就是太善待中國, 今天才會付出代價來拔工廠....
從五月份的進出口資料來看, 台灣對中國出口75億美元, 其中49億美元是晶片, 這一塊中國不得不買, 實際中國向台灣購買的產品也不過才29億美元, 相對於台灣每個月280億美元的出口, 金額非常小, 如果扣掉基礎原物料有國際行情價格的, 還有台灣接單中國出貨使用的零組件, 那中國採購台灣商品的金額恐怕連15億美元都不到.
也就是說, 75億美元的出口, 中國人跟台灣買去用的 (扣除非買不可的IC製品), 其實只有1/10~2/10而已. 每月7~14億美元之間.
就算台灣丟掉這部份的市場, 未來從美國那邊補回來是輕而易舉. 現在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大約是每月35~39億美元, 明年成長到60億美元以上幾乎沒有難度, 所以不必擔心中國要怎麼死翹翹. 他死翹翹反而更好.... 因為中國根本就沒跟台灣買多少東西, 不必在那裏吹牛皮. 別把中國看得多重要, 他市場大, 但是他不跟台灣買, 所以不用幻想太多. 反而是台灣向中國買得比較多.
美國開始在世界各國查貼標, 中國要省關稅罰款越來越困難, 更沒本錢跟台灣在貿易上開戰... 甚至中國廠商為了穩住美歐日訂單, 還必須轉向找台灣工廠製造出貨.
美國在挑報復的項目, 本來就有分 1.一定要實施的項目 2.可有可無的項目 3.逼不得已才報復的項目. 目前第一二項已經實施了, 美國可以跟中國慢慢來拖. 因他最想報復的項目在本月已經都開始實施懲罰關稅了, 至於第三項, 有一部分工廠離開中國也是好事, 因此川普不可能讓步. 不用懷疑...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