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3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ltelung wrote:
玉山金今天怎麼這麼...(恕刪)



但營業人員說有張單5千多張賣在20

weber2654 wrote:
看看這幾天的走勢,...(恕刪)

外資近3年共賣超玉山金超過一百萬張,
但是玉山金股價非但沒被賣下來,還年年填權息
玉山金每年配股,股本年年膨脹,獲利卻影響不大,保持1.5元左右
這不是績優股?什麼才是績優股?
我三、四年前玩台灣大,五、六年前玩聯發科,
近三年只玩玉山金,而且是存股,只進不出





抱不住的股票不會賺錢

《集中市場》地緣風險升溫,三大法人賣超61.49億元
2018/04/12 15:12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中東地緣風險升溫,加上Fed貨幣政策立場將轉趨鷹派,使周三美股三大指數下挫,台股早盤在股王大立光 (3008) 領軍下一度衝破11000點,隨後在權值股台積電 (2330) 、鴻海 (2317) 、聯發科 (2454) 同步走弱下,指數由紅翻黑跌落11000點之下,一度下探10920.62點,尾盤在大立光 (3008) 獲買盤拉抬下,指數跌幅略見收斂,終場加權指數下跌18.73點為10955.29點,成交值縮為1090.82億元。櫃買市場在佳邦 (6284) 、美時 (1795) 、艾恩特 (3646) 等中小型股點火下走高,重新站上各均線,表現相對強勢。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57.6679億元,投信買超2.6039億元,自營商賣超6.4332億元,三大法人賣超61.49億元。

 電子權值股今日漲跌互見,台積電 (2330) 、鴻海 (2317) 、聯發科 (2454) 同步走弱,今日舉辦法說的股王大立光 (3008) 獲買盤力挺收在最高點3300元,帶動光學股玉晶光 (3406) 、佳凌 (4976) 、先進光 (3362) 及光燿科 (3428) 強勢大漲;PCB族群在華通 (2313) 漲停、燿華 (2367) 跟進走高下人氣火紅。傳產股中的電機股在高價族群上銀 (2049) 、為升 (2231) 、亞德-KY (1590) 點火下,帶動類指衝上歷史高點。金融股受惠人行公布12項金融開放措施,今日在保險族群旺旺保 (2816) 放量強彈,開發金 (2883) 、兆豐金 (2886) 穩揚帶動下,使類指強撐高檔。

 5日RSI為59.28,10日RSI為54.44,9日K值為66.27,9日D值為55.41,20日乖離率為0.14。台股早盤一度收復11000點關卡,無奈中場過後在台積電、聯發科及台達電等電子股走弱下,使盤勢開高震盪走低,所幸在股王大立光持續力挺多方,加上中小型股於盤面上活蹦亂跳加持下,使盤勢跌幅收斂,終場得力守月線之上。分析師表示,在中美貿易戰趨緩、人行公布12項金融開放措施,以及台股月線有撐等影響下,顯示多方仍未棄守,使台股待整理過後,仍有機會續向上挑戰前波高點。時序進入法說會高峰期,由於過往第2季為產業淡季,因此,投資人可關注公司對於第2季的看法,惟近期台幣未明顯出現升值,外資操作轉為偏空,使本季操作難度將明顯拉高,可留意被動元件、光學族群、DRAM、高股息概念股及業績表現靚或具題材之個股及族群。 (編輯整理:龍彩霖)

KingDavid520 wrote:
外資近3年共賣超玉...(恕刪)


我也是跟你的觀點一樣,去年2次增資,每股獲利並沒有減少,表示獲利跟得上股本膨脹的速度

懶人國 wrote:
無人銀行還不成氣候吧...(恕刪)


王道銀行
真的感覺不出向上
持有20張的我表示很無奈
我的 YouTube 頻道網址 【youtube.com/@TZWG】
各位學長姐同學好

自從賣掉100張2892後,轉眼又到2017結算,準備除權息的期間

目前轉為2884

當時每月買1~2張,,慢慢買目前2884有32張

其餘資金應該會等除權息後,將所剩資金的一半做一次性買進

祝大家投資順利





上市公司董事酬金第一名 中信金每位董事年領6692萬元


〔中央社〕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布上市公司申報去年董事酬金支領情況,中信金控平均每位董事酬金高達新台幣6692.6萬元,比台積電董事還高出一截。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布資訊,中信金去年稅後純益372.2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91元,董事酬金達4.68億元,平均每位董事酬金6692.6萬元,是唯一平均每位董事酬金超過5000萬元的上市公司。

去年賺進3431億元、EPS達13.23元的台積電,平均每位董事則是領到4497.5萬元酬金,若加計員工酬勞,平均每位則領到9111.8萬元,則是上市公司中,平均每位董事領到董事酬金及員工薪資最多者,比起排名第2的統一,每位董事領到董事酬金加計員工酬勞7063.3萬元,多出超過2000萬元。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布資訊,去年上市公司平均董事酬勞前10高的公司仍以電子股居多,除台積電外,還包括大立光、彩晶、國巨,傳產股則有統一、統一超及和泰車,金融股包括中信金、台新金控、富邦金控,董事酬勞都令人咋舌

其中,前5名的中信金、台積電、統一超、統一及大立光,董事酬金相當於平均月薪超過200萬元,跟絕大多數勞工相比,高出不只20倍。

此外,也是有部分上市公司去年虧損,董事依舊坐領高額酬金,其中,龍燈-KY去年稅後淨損1.52億元,平均每位董事還是領走519.3萬元,龍燈-KY解釋,去年獲利受到匯率影響,若不計匯率影響數,稅後損益年增約8%。

宏達電去年大虧169億元,一次虧掉2個股本,不過平均每位董事可領482.58萬元,宏達電說明,董事支領固定報酬,不論盈虧都需支付,董事酬金與公司賺賠無關。
-------------------------------------------------------------------------------

董事薪酬籌若跟公司賺賠無關,這樣董事的功能是甚麼?

員工的績效獎金為何要跟績效有關?

這樣的公司能不倒才怪?

灰狼01 wrote:
上市公司董事酬金第...(恕刪)


會有何影響呢?!

傳元大期貨擬下市

元大期貨(6023)據傳持股近7成的元大金控(2885),將透過收購至持股達100%,屆時元大期擬將下市,對此,元大期貨董事長林添富昨(10)日回應,元大金朝100%持股目標不變,但目前沒有急迫性,端視金控營運策略進度而定。


元大金目前對元大期持股68.65%,為第一大股東,三商美邦人壽、羅盛豐分居第二、第三大股東,持股各為8.59%、7.26%,前十大股東合計持有元大期87.28%持股。

元大期貨的前身為寶來曼氏期貨,於民國96年11月掛牌,成為國內首家上櫃期貨公司,101年4月正式與元大期貨合併,成為元大金控子公司,並更名為元大寶來期貨,之後再改名為元大期貨。

曾任職於寶來曼氏期貨的期貨業大老回憶,當時寶來曼氏期貨與元大期貨合併,成為金控子公司,原應下市,但時任寶來曼氏董事長賀鳴珩希望維持上櫃資格,加上寶來曼氏期貨市值高於元大期,元大金控綜合元大期100%的持股與寶來證券逾4成的持股後,整體持股比重68.65%,尚不到7成,因而持續維持寶來曼氏上櫃資格,也維持此持股比重至今。

不過,近來市場對於元大期擬將下市的傳聞沸沸揚揚,對此,林添富去年曾表示,金控子公司原則上不另上市櫃掛牌,最終仍會走向金控持股100%;林添富昨日重申,元大金朝100%持股元大期目標不變,但今年年初元大金併購大眾銀,目前資金並不充裕,今年內收購剩下3成元大期股份可能性不高,因此,今年元大期也不會下市。

以元大期昨日收盤價45.95元估算,元大金控如真要收購至持股100%,將砸約33億元資金,但元大金近年經營策略著重於保險、銀行增資,擴大金控規模,加上元大期貨獲利佳,未有急迫收購的必要,故近期元大期應將持續維持上櫃。

jye0622 wrote:
各位學長姐同學好自...(恕刪)


以您這封詢問出發 , 想請問幾個問題

1. 身為金融股長期投資的話 要追求的主要是穩定的報酬

那 大家持股水位 大致上 (VS 全資產) 會抓怎樣的比例
※ 主要是以分享為主 , 不是要探查隱私

真的超高持股水位 (VS 總資產喔) , 這樣如果遇到行情反轉 彈性會很低 ( 沒錢可以加碼攤平 之類的)
※這部分我爬文沒有特別看到 , 倒是大家很常提到 "即便套牢 、但長期來看還是能勝利 , 所以勝率很高"
所以 大家真的會壓 "身家" 的比例 90% 以上 ???

「身家」是單指動產

2.壓身家在股票市場上是大多數人(且經過經驗實證上)最佳的選擇(因為報酬率較高)
但是 一般來說為了避免單一持股發生問題(甚至是系統性風險)會讓整體報酬 大好大壞
一般都會做資產配置的動作 ( 多產業持股 、 現金部位的配置)

所以其實第一二兩點 要請教的算是同樣的東西吧


3. 買進手法 大致上有 一次性買進再平衡 或是 定期買進 這點我倒沒有太大疑問

但我有疑問的是 , 大家蠻偏好 "除息後"買進?

除了建立部位可以比較多張之外(單價較低) 除權息後買好處在哪? ( 對大戶來說 主要應該是避稅吧 )
用K線看 的確 除權息後買入是好時機 , 但是用 "還原權值"線來看 , 其實差異根本不大呀

這種長投方式主要就是要期望公司獲利帶來整體市值的增長,所以需求的是 現金的再投入 ( 股票股利本身就是再投入的概念 )
來加速資產的累積

因此除了避稅外 我實在不知道 特別選在除權息後買進的好處在哪? ( 雖然K線上來看 , 除權息後 大致上會整理一下子) , 但整體上來說 , 還原權值K線是一條平穩向上的趨勢線

因此 定期買入 , 這樣的概念應該是還要勝過 除息後才買入才對呀( 這裡指的是 , 有大筆資金 不是定期買入 而是 等到 除息後才一次性買 )

這點也請高手指點一下 謝謝




這些問題或許有點小白 , 但是這幾年來我去REVIEW了我自己的投資績效 , 其實並沒有真的多好
問題就是 看不上 5% 殖利率的長投標的 , 結果因為飆股不敢壓身家 , 看對 賺得也不夠多
看錯捨不得停損(或是有停損) 對報酬率也是有一定影響

當然對於我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 "持股單一" 持股水位壓滿 , 以為是績優股就沒有停損 結果整個長套 ( 錯過這次大多頭 )

6605 <= 這支 不管用甚麼角度來看經營績效都不算差的股票 , 結果 9x => 12x 沒有停利(當初想要長期投資 ) 結果加碼到滿手
之後 套牢一路往下

前一陣子整個殺出 重頭再來 , 浪費三年時間不算 還虧了 10% QQ

當然我自己有知道我自己(部分)的操作問題 , 因此主要也不是針對我自己的問題來說詢問

只是把整個大方向 POST 出來 借鑑大大們的想法 來做為未來操作的微調參照 謝謝
公路車ing wrote:
因此除了避稅外 我實在不知道 特別選在除權息後買進的好處在哪?
你自己不是說了,除息後買入可以避稅...
另外,個人覺得有一個重要的好處:持有成本『看起來』比較低...
帳面上持有成本低,未來容易顯示獲利,
持有過程也容易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要忽略愉快的心情的重要性,
要能長期定存股票就全靠它了
  • 30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