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

SPY 選擇權之亂搞記實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當然,我是沒有算竹北的富百田建案,這個案子總共45000坪,但分成七期,一期最多可能賺個0.5,不過這是山坡地開發案,不知道新竹人的接受度如何?搞不好賣個五到十年的,回收不知到要到猴年馬月去了。




有人知道竹北這座山是在做什麼工程嗎?


還有建案 依山

甲山林也在新竹蓋18萬坪大型別墅社區....

 這案子如你說的沒個5~10年,如何回收? 
Morgan Stanley wrote:
有人知道竹北這座山是...(恕刪)

新竹平地風大,山上難道會是和風徐徐嗎?
冬天的東北季風如果沒有山勢抵擋,恐怕落得跟淡水一樣。
宏璟的伯爵山莊,賣了有三十年了吧?不怕死,又搞一個富百田…..
自從ER 以後,AMD 已經有好幾天獨漲,脫離龍頭股nVidia甚至整個大盤 的掌控。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再逆勢收綠呢?


johanneschuang

Zen4看來真的不錯

2022-05-16 22:13
我就是愛拍照

我比較期待今年的繪圖卡爭霸,雖然繪圖卡佔營收還是比較小,產能也還不夠,但是卡皇之爭,對市場佔有率有很大的影響。

2022-05-16 22:45
AMD 現在的產能,除了遊戲機這種有契約的以外,優先供應Epyc 和Fpga這些超高毛利的產品,其次應該是筆電,再來是DIY 和桌機,最後才是繪圖卡。

繪圖卡的晶圓面積最大,良率最低,還要負責寫驅動程式,搞定遊戲廠商,最後的缺貨的溢價還都是板卡廠商賺走,真是有夠難做。

今年的zen4 最重點的觀察對象就是APU 針對的筆電市場。下半年產能限制趨緩,希望能在筆電市場好好攻城掠地一番。
johanneschuang

Zen4 APU應該要明年初了吧,筆電毛利應該也不高,拚的還是server

2022-05-17 7:03
另一個有趣的點:隨著Intel 和nVidia 的產品的瓦數不斷上升,因為電源供應不足而不得不使用全AMD 產品DIY 的人,不知道會成長多少? 據目前的爆料說,下一代 4090 就要 600W,加上Intel 13900KS Turbo 時的300W,整機隨便就要 1000W到1200W 的電源供應。

對比AMD的 7900 GPU (450W)+7950 CPU (250 W),兩者瓦數的差異,有可能一差就300-400W。如果現在手上機器的電供沒辦法負荷1200W,就必需要換個電源供應器,光這個部份的錢,大概這就可以省下100多美元,應該夠買家升級DDR5的價差了。

如果再考慮一天開機三小時,一天差1度電,一年開個300天,就差了三百度電。如果算上冷氣的錢,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兩千台幣了。
PYPL 這個跌勢也太精美了一點。
但是以不成長的角度看,16倍PE 還是貴了點,比不上BAC的9倍PE加上2% 配息安全。
如果考慮成長性,PYPL 的PEG 是1.7,BAC的PEG 是0.65,還是不如BAC。

24/02/22: 52.60% of AMD shares were held by institutions
13/05/22: 64.96% of AMD shares are held by institutions

自從財報以後,AMD的機構法人持有股數,上升了12%多。
從這個狀況可以看出來,這些機構對手上持有的股票的研究,其實並不深入,比不上對AMD的產品稍為有點深入了解的一般人。
johanneschuang

AMD網路訊息很多啊,相關產業也很多人放話,法人又不可能去看這些rumor操作

2022-05-17 7:05
我就是愛拍照

的確,所以說其實法人也並沒有那麼神。

2022-05-17 7:09
顯卡600瓦的耗電量聽起來非常驚人,那已經是接近冷氣機的耗電等級。現在的2瓦LED燈就已經很亮了,沒注意到顯卡這麼耗電。未來的電價肯定會越來越高,顯卡的功耗非調降不可。
抄底抄完了,改作多了?

真是翻臉翻得太快,我還沒上車,等等我呀。。。。

美系外資最新報告喊多台積電 (2330-TW)(TSM-US),看好半導體長線需求持續成長,終端產品半導體內含量提升,加上明年晶圓代工價格再調漲,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則由 860 元上調至 912 元。

美系外資指出,5G、AI、電動車與高效運算等應用,將持續推升半導體需求成長,並由 28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驅動,年複合成長率可達 23%,成熟製程約 10%。

美系外資表示,在半導體需求擴增、終端產品半導體內含量提升等因素帶動下,預估 2021-2025 年全球晶圓廠營收複合成長率將達 16%。

從台積電釋出的長期展望來看,目標為營收年複合成長率約 15-20%,美系外資認為,台積電長期目標優於原先預估的 10-15%,看好未來 5 年半導體產業產值將成長 7-9%。

雖然在先進製程護體下,台積電晶圓代工龍頭產業地位仍難以撼動,長線需求也持續看俏,不過,受大環境因素影響,今年以來面臨外資資金撤逃壓力,股價也從 1 月的歷史高價 688 元往下探底,上周更回測 500 元整數關卡,但近 2 日在外資陸續回補下,股價已自低點反彈。
johanneschuang

好在昨天有買一點00662了

2022-05-18 9:51
真是想太多了吧?
三星的五奈米晶圓密度是 134(MTr/mm2),進步到3奈米,照古代的算法應該要有 5*5 / 3*3 * 134 = 372,現在後莫爾時代,大家都把平方拿掉了, 這也就算了,照理應該也要有 5/3 * 134 = 223 (MTr/mm2) 才對吧?結果三星3奈米還是只有203(MTr/mm2),

三星2奈米的密度,如果能照 3/2*203 算,也才304(MTr/mm2) 根本都還不如台積電的3奈米的314 (MTr/mm2)。到底誰在緊張?更不用說照之前的成長幅度來算,三星二奈米,很可能連290(MTr/mm2) 都還達不到。

一個2025才能達到台積電3奈米密度的公司,說台積電搞1.4奈米是怕被追上?這也差得太多年了吧?

南韓媒體報導,台積電宣布開發 1.4 奈米製程後,再次引發晶圓製程競爭。緊追台積電的三星將對台積電動作有明確回應。

韓媒《BusinessKorea》報導,台積電 6 月將 3 奈米製程的研發團隊轉為 1.4 奈米團隊,因 2021 年三星代工論壇宣布,2025 年量產 2 奈米製程,時程搶先台積電。台積電現在才要更進一步,領先三星開發 1.4 奈米製程。

台積電和三星一直競相開發 10 奈米以下製程。另市占率台積電勢不可擋,據市場研究調查機構 TrendForce 資料,台積電市占率 2021 年第三季達 52.1%,遠超三星 18.3%。不過三星仍在追趕台積電,目標是下半年使用下一代 GAA 電晶體技術量產 3 奈米,電晶體更小、運作速度更快。採用 GAA 技術的時程,三星也領先台積電。

除此之外,英特爾最近也加入技術競賽。英特爾先前宣布將在台積電和三星之前開發 2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代表英特爾 2021 年宣布重回晶圓代工市場後,2024 下半年準備量產 1.8 奈米製程。然而市場人士都抱持懷疑。

晶圓代工廠努力對付微縮製造技術,晶片尺寸越小,電路就必須更精確,技術壁壘越來越高,產量管理也越來越困難。要在基礎上超越領先者,還是有難度。
  • 47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