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努力回想一下2015年的交易

啊,我找到了問題,應該是BP 這個交易出了問題。這一檔那年下跌了不少。
從54元入場,以為可以靠股息放幾年,甚至也在29元補了一些,
可惜最後還是在今年43元左右決定認賠出場,順便沖銷一下BAC的獲利。
這裡額外提兩個問題
Acer_kewei wrote:
會不會新保單你們會調高,舊保單不調高?理財說不會啦,因為以後當美金定存利率有3.5%時,如果這份保單第十年才能生出3.43%,那鬼會去買這種保單...(恕刪)

關於這點 股海大在底下的說明很清楚了,就是 不太可能也不會也別想了
底下是某家公司美元保單這一年來的宣告利率

不管外面行情如何,反正已經賣出去了,就堅守原則....股海大的發文看得我永遠不知道他的主題是甚麼,尤其是講到台積電如果外資一直賣會賣到0.1元,我可以想像他的大學老師,看到他的報告會氣的踢他屁股的樣子,但是他在回答別人的主題時候就很正常,尤其是提到保險的時候,他還知道看解約金知道保單有多少錢,而不是業務員的嘴,Acer 大,你在這方面就太容易相信別人的來源是業務員的嘴,比男人的嘴還不可靠。

Acer_kewei wrote:
為啥你對我台幣躉繳保單沒有問題,該死的台灣央行死不升息,所以10年的IRR僅有2.52%...(恕刪)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覺得或是認為台幣保單有2.52%?麻煩你把別人給你的資料拿起來看,第11年的解約金-第10年的解約金=利息的概念,再除以第10年的解約金=利率,這幾年來不可能有2.52% 而且這還是當年度的利率,不包含前幾年的時間價值,所以假設第一年解約金就是你的本金,還沒算前幾年保單的解約金何時會超過你的本金,如果EXECELL跑一下你就知道剩下多少了 超過1.5% 我屁股給你踢三下
我是保險黑傑克,總覺得心腸夠黑了,沒想到保險市場颳起的風,讓大家更誤以為這就是本來的真相,經常我也不想去證明事實了,反正講破國王沒穿衣服,對消費者也不是好事情。

我要勸Acer 大 在公司的領域,在宏碁的這一波中,你是強者,所以可以認定很多事情我們是懂得就繼續談下去,在人生的路上,我們要扮演數百種的腳色,可能是駕駛、繳稅的國民、人家的爸爸、人家的兒子、人家的老公、消費者....在現實的面向中,我們之所以對很多事情感到好奇,是因為人類知道自己是弱者,所以懂得學習,學習到有了相當的成就,就感到有自信,差不多就停止學習。
這也是這三個月來 拍照大在做壞人的原因,他看到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在談一件事情,這個自信如果後來證明是對的,那可以禁得起第二次的證明嗎?如果沒有感受到挫折,那第三次的考驗能度過嗎?---這就是拍照大之前跟我提過他的擔心,因為低檔的時候看對,那直後根的人少,等到漲起來看對第二次,跟的人就會多了,如果第三次錯了這時候受傷的人就很多了。
他的高瞻遠矚,總是令人讚嘆,他的遠慮讓人對他的景仰有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這句話是來亂的)

有沒有注意到,我提到我們都是人家的兒子---這裡提到都是男生的角度想的,其實,在這理財版裡面難生的比例佔了93%,如果是算發言篇數男生占了98.5%,如果是算發言的字數男生大概占了99.5%,是男生會理財嗎?還是男生的個性比較外顯?我遇過賺錢的比例,其實以散戶來講 男女差不多,這就證明了,男生花很多時間證明自己懂這些事情,遠比花時間吸收這方面的知識來的重要。

再來還是希望,Acer能多挖掘一些好公司,能幫助到大家,(當然還有我,這次我沒跟到),也希望各位看官不要用跟單的心理,這樣賺錢沒成長,賠錢你還是繼續責怪別人,希望能自己花時間看懂財報,我也是工科的,家裡賣的是地下錢莊的紙錢,跟商科也扯不上關係。



三子父 wrote:
這裡額外提兩個問題...(恕刪)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覺得或是認為台幣保單有2.52%?麻煩你把別人給你的資料拿起來看,第11年的解約金-第10年的解約金=利息的概念,再除以第10年的解約金=利率,這幾年來不可能有2.52% 而且這還是當年度的利率,不包含前幾年的時間價值,所以假設第一年解約金就是你的本金,還沒算前幾年保單的解約金何時會超過你的本金,如果EXECELL跑一下你就知道剩下多少了 超過1.5% 我屁股給你踢三下
我是保險黑傑克,總覺得心腸夠黑了,沒想到保險市場颳起的風,讓大家更誤以為這就是本來的真相,經常我也不想去證明事實了,反正講破國王沒穿衣服,對消費者也不是好事情。


ans:敬給保單黑傑克~~我也很想知道黃大偉博士與保單黑傑克可以碰出什麼樣的火花

以下是台幣保單躉繳,買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四百萬還有不同的折扣唷~~

http://davidhuang1219.pixnet.net/blog/post/168017121


http://davidhuang1219.pixnet.net/blog/post/168549480


以下是美金保單躉繳

http://davidhuang1219.pixnet.net/blog/post/167651874


第11年的解約金-第10年的解約金=利息的概念,再除以第10年的解約金=利率,真的是這樣算的嗎?我來算算,看下圖沒有第十一年和第十年,我拿第十年及第九年來用你的方式算好了,第十年解約可拿回6655033元,第九年解約可拿回6460942元,所以按照你的公式來算應該是(6655033-6460942)/6460942=194091/6460942=0.03,那a安呢?用你的方法算竟然有3%,嚇死寶寶了~~




嗯~~~我想應該是前面幾年利息比較低,所以後面幾年相對要比較高才能把整體利息拉高,ok~~還是看一下我們黃大偉博士怎麼算的吧~~

#######################################################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前面看文沒太注意...(恕刪)


那個…可能是你不夠了解我,我可是保守型的投資人,不能因為我投資的標的賺的%比較多,就認為我是積極型的投資者,雖然很多人認為當初的宏碁是轉機股很危險,風險很大,但事實上當初14~15元買進時,我已經想好接下來兩年會發生的不同情況了,轉型成功及失敗我都有考慮到,而且我一開始就是以就算轉型失敗所要負擔的風險有多少,當初算了一下,大概一兩年就能化解風險,這兩年還有免稅的資本公積當股息能領,基本上宏碁那時本業已經不賠錢了,公司的態度就是死活都要做到小小賺,各項財務指標都已經明顯的逐季改善…詳見前五仟篇。

至於崩不崩盤,我個人是覺得fed加速升息那是fed覺得世界景氣過熱,既然景氣過熱代表經濟很好,經濟很好的情況下fed才敢一直升息,那問題來了,經濟很會怎麼會崩盤?唯一要擔心的事是,fed升息,資金撤出,股市會預期性的出現修正,每一季的fed升息也許都會有一波資金撤回,因為每個投資人,投資機構能負擔的利率不同,有人覺得利息還在2%以下還是值得投資股市,有人覺得利息在2.5%以下還是值得投資,有人覺得3%利息以上還是值得投資,如果fed一路升到後年來到3~3.5%,那在不同利率下都會有新的一波資金撤出潮,股價是由資金堆出來的,我又偏愛大型權值股,大型權值股受到資撤出的影響一定相對的大,當所有的權值股修正後,會出現比價效應,鴻海才70元,憑什麼廣達有60元,廣達才50元,憑什麼華碩有270元,資金就會從股市價格比較高的權值股轉到低的權值股,當優質股出現股價修正,投機的人覺得優質股這麼便宜,那我還玩啥投機股,投機資金就會往權值股跌,投機股股本小,禁不起大量的資金往權值股跑,所以容易出現非理性的大跌。


既然我覺得資金外撤的趨勢會到明後年,而美金升息的趨勢會到明後年,所以怖置一些確定會獲利的資產應該也是相對正確的策略,雖然美金定存利息在這兩三年僅能得到2~3%,但如果資金撤出趨勢持續,那兩三年後容易出現相對便宜的大型權值股的股價,我是以"平均"來看,看整體資金的流向,我沒有預期一定會崩盤或哪一些股票一定會跌,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整體市場資金減少,所以整體市場股價會下跌。
股海出擊 wrote:
這位朋友,可以去翻閱...(恕刪)


股海大如有時間的話,希望能開一棟樓讓大家來討論美金,台幣各年期優利保單的優缺點,小弟定當拜訪。
在這方面也算有一定經驗,因為18年前買的20年期6趴利率台幣儲蓄險終於快繳完,只能說這些錢真的是繳給保險公司炒股炒房結果變成自己跟小孩買不起房,短年期的如太早解約完全賺不到利息,長年期分期繳的的又要有無比的耐心跟它耗。

Acer_kewei wrote: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覺...(恕刪)

你這種態度讓我很不舒服 就說過了 國王有沒有穿衣服不關我的事情,你喜歡就好吧
就當我沒講就算了
我前面看文沒太注意,沒想到A大也會去買儲蓄險。
我是不知道你家裡的狀況,
不過覺得這和一個會去重壓宏碁這種轉機股的人,實在搭不起來。
難道A大是下意識的覺得崩盤即將來臨了嗎?
三子父 wrote:
你這種態度讓我很不...(恕刪)


不要在說了,他不想聽,記得他曾經指教過我,不願意聽

別人說的

我也曾經說過,他也是

~~今天再次驗證了~~

我學過保險數學,教授是美國執業精算師

以上.......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qena wrote:
股海大如有時間的話...(恕刪)


我對於終身險的計算模組有點忘了

只有概念記得,真要討論

會有數學上公式的誤導

不太適合

但是對於銀行端賣的,還算可以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15年前我也當過保險員,我印象中除了純儲蓄險,可以算出真正的獲利,其餘的很多都是話數,剛剛有人講業務的話不能信,嗯!這點有同感!我怎麼中槍了,身為業務,我算是少見的誠實者…哈哈

我當保險員時,我太太跟我買了約十萬元/年的儲蓄險,然後…然後…你們知道的,我的一生就被騙了。
Roger0607 wrote:
15年前我也當過保險...(恕刪)


R大如果是美女保險業務,應該不用講什麼話就有一堆業績。

好啦,我是來亂的,希望各位大大聽一下冷笑話消消氣。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