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3:06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陳奕先台北報導】過去台灣企業遭中國企業高薪挖角的事件層出不窮,在人才持續出走,國內在保守的開放政策下,海外高階人才延攬的工作也遭遇阻礙,對此,研華董事長認為,國內專業人才出走並非壞事,但在海外高階人才招募的動作應該更積極,才不會落入專業人才只出不進的情況。
近年來台灣低薪環境為社會最擔憂的議題,高階人才均跨海外尋求更好的薪資待遇,業者更抱怨,國內培養的技術性人才,也容易遭大陸惡性挖角,使得關鍵性技術流失,且在育才方面,我國大學過多,也導致台灣出現結構性失業,因此,台灣在育才、留才、攬才均須建立完善制度,強化我國企業競爭力。
根據OECD最新的一項調查,台灣人外移的人口中大專畢業生的比例是六成,比率世界第一,比大家熟知的印度高技能人才外移的情況更嚴重(印度大專畢業生是外移人口的五成)。
產業人士指出,陸資違法挖角,衝擊我國高階幹部或技術核心人才,例如先前曾有中國企業挖走國內某零件組裝大廠培育中的幹訓班菁英,不僅人才流失,且離職人員還帶走部分企業關鍵技術,衝擊公司的產業競爭力。
觀察近年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除了產業發展是整個政策導向驅動,企業享有優惠的租稅條件,並且以高薪廣納海外各國高階人才,同時,也投入大量資源培育國內人才,驅動產業發展,配合龐大內需支撐,帶動大陸經濟快速成長。
反觀台灣,產業人士指出,我國在人才教育出現問題,台灣失業問題大多屬於結構性失業,過去大學的快速設立,讓職場上出現大量白領階級的人才,但是專業技職人員卻大幅下滑,藍領階層出現人才斷層。
現今職場供需已出現明顯失衡問題,因此,學生招募不足的大學開始退場,產業人士呼籲,希望政府能在技職教育多下工夫,將部分人才由大學推向技職專科學校,滿足市場所需。再者,薪資待遇仍是留才關鍵,可透過限制型股票等紅利制度,讓國內辛苦培育的人才不輕易流失。
針對教育制度的改革上,劉克振指出,希望多增加產學合作的機會,才能讓學校了解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並呼籲學生不要大學畢業後就往研究所擠,應該先去業界了解市場生態以及企業真正需要的專業技術;而在企業實習上,應該多讓學生參與運作,不是單純的跑腿、買便當,才能有效將產界與學界聯結。
另外,劉克振認為,在全球化的社會浪潮下,近年出國留學人數反而較以前下滑,不利於國內產業發展,因此,政府應鼓勵台灣人才踴躍赴外吸取經驗,同時,也開放海外人才來台交流,營造全球化的教學環境,有利於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對於中國企業的惡意挖角,劉克振表示並不擔心這種問題,且樂觀表示,在一個全球化社會中,不要怕國內人才出走海外,因為他們有一天會回來,並且貢獻自己在海外習得的豐富經歷,替台灣產業挹注新的動能;另一方面,台灣也應多開放全球高階人才來台,促進我國產業升級。
此外,薪資結構的改變也是企業端該思考的問題,我國平均薪資普遍偏低,但工時卻仍高居全球排名前段班,企業主總是期待能將人事成本壓至最低,藉以提升公司獲利,抱持著找人力、而非找人才的心態,迫使專業高階人才出走。
因此,如何改善台灣實質薪資倒退,有效提升我國薪資競爭力,藉此吸引全球頂尖專業人才進駐,提升產業競爭力,進入薪資、人才、產業競爭力之間的正向循環,均有賴企業與政府攜手解決。
===========================================================================================
以我自己找工作應聘工作的諸多情況來回頭去看上面文章所說的狀況,我覺得很多公司找不到或是覺得沒有適合人才,又或是總是覺得人才缺乏不夠使用的很多原因....其實有不低的比例是出自於用人單位公司自己給自己的過高期待與自我設限所造成.....! 歸納出幾點:
1. 其實很多工作,並不需要科系的嚴格限制,只要有相關工作經歷就足夠了:
很多大廠招聘"採購"一職,科系要什麼電子科系/工商管理/企管系之類的....然而熟悉各類電子物件與實務工作並有多年相關經歷與熟悉業界相關廠商的人,卻因為不是這些科系畢業...所以被很多大廠人事HR給打XX...;
2. 很多工作,其實外語能力未必是必要或需要的:
很多大廠招聘某些職務工作,往往都會要求精通英語(有的要精通日語)..,甚至還要具備托福500分以上亦或是具有日本語幾級能力檢定證書...然而熟悉各類電子物件與實務工作並有多年相關經歷與熟悉業界相關廠商的人,卻因為未必正好會這些外語..而裡所當然地被很多大廠人事HR給打XX...;
3. 人事HR問希望待遇,其實很無聊:
單純的工作搭配什麼條件以及怎樣的工作內容要求而搭配如何怎樣配合的員工,公司本來就該有薪資待遇規劃計畫做為給薪與獎勵,我每次被HR問到時,總覺得像是被人貨比三家...,應徵工作的人往往有不同工作經歷/背景/環境與諸多不同因素...因此每個人身價不同...但我總認為HR問希望待遇這些傻的可以與無聊的鳥問題時...總覺得是越低薪資越容易獲聘似地~~;
4. 巴不得你能領一人薪資但能同時當四至五個人來用你...那跟果汁機超級榨乾甘蔗/柳橙沒兩樣..;
我看到很多家公司的招聘啟示內容,不知道是HR主管天真的蠢的可以,亦或是人事HR耍白癡還是故意以此邀功,又或是這家公司老闆吃人不吐骨頭....!?舉例(真實案例)如下:
A. 招聘資材人員,須熟悉鼎新系統/熟悉模具開發/懂工業繪圖AUTO CAD/熟悉操作車床/需具有汽車駕照 ;
B. 招聘採購人員,需熟悉電子產品製作流程/熟悉QC檢驗流程/機構件塑件金屬件模具設計開發管理/支援倉管進出料與進出貨作業;
不知道是我笨看不懂還是我太單純,感覺內勤人員與工程師與倉庫管理員與模具師傅都混在一起,都雜在一起,只要你要拿我這份微薄薪資,就得要幹這些內容工作....
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與明顯,其實很多人才都在四周,只要這些企業老闆/HR人員在一些條件上寬鬆些也不需過度在意,非得要什麼什麼條件才行...其實這樣會看到更多不同類型且讓你眼睛為之一亮的人才也說不一定!
上述是個人感想,是對與錯並不重要...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感覺而已.....!
ok....繼續潛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