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ago wrote:所以想請問一下,如果以像這隻台中銀為例的話我是不是明天買一張(假設10.2)等過了8月後還是有機會以10.2賣出那我是不是就可以算獲利約7%? 如果在8月時可用10.2元賣出,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到7%... 你是要問這個嗎?如果有這麼好康的事,大家怎麼不押身家來賺?因為沒人可以保證8月時的價格是多少。依照台中銀的記錄,等一年看看有沒有機會填息...
01newbie wrote:如果在8月時可用10...(恕刪) 感謝大大的說明這樣我就明白了,那重點應該是要找能穩定填權息的標的勝過配發高股息的公司。那可否另外請教一個觀念填權息是不是只是一個概念還是有一定的條件內容?有的公司幾天就回到除權息價位有的花了大半年或一年甚至有的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穩定"與否是風險考量,"時間"長短就是成本了除此之外要選金融股的標的還有什麼要考量的?(也許要考量的東西千百種,不敢讓大大們鉅細說明,只求有沒有重中之重的要點要留意,好讓小弟這次有機會做些功課)
借版問一下除權息的問題假設有一個股每張配發現金股利1元(1000台幣)那我想避免補充保費的問題所以買19張(配19000台幣)印象中之前看過一種說法,政府會把退稅的額度算進所得所以19000還要加19000*8.5%(1615) 變成超過2萬還是要被扣補充保費,是這樣的嗎?
amoago wrote:那可否另外請教一個觀念填權息是不是只是一個概念還是有一定的條件內容?有的公司幾天就回到除權息價位有的花了大半年或一年甚至有的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穩定"與否是風險考量,"時間"長短就是成本了...(恕刪) 回到除權息價位主要關鍵是1.公司競爭力 如台積電 只配股息 股價一直創新高2.股民的喜好度 股民愈喜歡 股價愈高 殖利率愈低3.似乎跟時間 無關 產業如衰退 再長的時間 股價只是愈低 ; 競爭能力愈低 股價也會愈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