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

恐怖的亞光

今天報導的部分內容可以參考壹下

「在這些條件下,預估因單價顯著提升,以及成為獨家供應商的情況下,亞光在 2020 年上半年將為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擴產,較 2019 年增加約 250% 到 350%。而且,每支 P40 Pro 光折射元件因新設計與數量增加,將使得單價顯著增加約 300% 到 400%,每個約來到 5.5 到 6 美元之間。因此,預估 2020 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之光折射器件對亞光的營收,可望顯著較 2019 年成長約 1,500%,金額達到新台幣 26 到 28 億元。

而 2019 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光折射器件有 3 個供貨商,其中亞光的出貨比重約 40% 到 50%。但因亞光的玻璃加工相關程式之生產良率顯著優於競爭對手,故幾乎可視為 2020 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光折射器件之獨家供貨商。而整體來說,華為在 2021 年將會持續升級潛望式長焦鏡頭規格,以及調降配備潛望式長焦鏡頭機型之平均售價,因此預估 2021 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光折射器需求,可望再貢獻亞光營收達新台幣 40 到 50 億元以上。」
廖小屁 wrote:
Jiyou 兄您好,(恕刪)


從不覺得賴董會騙人,只擔心他太樂觀(但想想,一般的創業家,應該都是偏向樂觀的,沒夢想的人,只能當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希望未來幾年,玻璃鏡片可以越來越普及,我也很想退休了。

這幾個月亞光營收表現不理想,應該讓很多人受不了把股票賣了,但股價卻利空不跌,不知道有什麼內幕,看著台積電一直漲,我也有點想換股,但想想算了,要賭就賭大的,抱著亞光,能不能翻身就看G+P到底能不能成真,亞光到底能不能成為玻璃鏡片的龍頭,還是只能當HOYA的小弟,反正能不能賺到大錢,一切都看我的命。
廖小屁 wrote:
我只能期待郭大師這次說亞光有準, 然后上次說Hoya獨家的說法不準⋯結果變亞光出G+大立光P,然後⋯亞光獨家組裝⋯...(恕刪)


請問假如亞光真拿到華為P40 玻璃鏡頭的訂單,
對亞光而言是從無到有, 在營收的表現勢必會很明顯,
那麼假如P40 PRO 三月底發表, 加上正式上市時間,
最晚應在幾月份的營收反應出來才比較「正常」呢?
jiyou wrote:
請問假如亞光真拿到華(恕刪)


應該不是從無到有,2019是量少也價格低

如新聞中所估計
「郭明錤說,亞光獨家供貨的光折射器件包括菱鏡 (Prism)與鏡子 (Mirror),是P40 Pro光學變焦規格大幅升級的關鍵;亞光預計明年上半年為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擴產約2.5~3.5倍,預估明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光折射器件對亞光的營收可望顯著增加到26~28億元,年增約1,500%,關鍵就在於單價顯著提升,及亞光成為獨家供應商。

郭明錤表示,正向看待潛望式長焦鏡頭的長期趨勢,亞光可望顯著受益,預估華為2021年將持續升級潛望式長焦鏡頭規格,且調降配備潛望式長焦鏡頭機型的平均售價,預估2021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光折射器需求可望貢獻亞光營收超過40~50億元。」

明年亞光供貨華為的業績是年增1500%⋯ 15倍,不得了的數字!2020 營收貢獻為26~28億, 也就是2019才貢獻1.8億左右,差很大喔! 不知這種光學元件毛利爲多少, 如果樂觀亂算,40%毛利, ⋯那單對華為的業績EPS就貢獻4元左右,再加上原有的其它光學產品的EPS(2019約4元)⋯ 那可不得了⋯⋯

而且這題材若逐漸實現, 目前的訊息可是直接炒到2021年, 「預估2021年華為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光折射器需求可望貢獻亞光營收超過40~50億元。」⋯⋯以上述算法亂估,EPS是11元(7+4)⋯ 11元可是不得了。

不果郭大師狼來了紀錄不少,不久前「亞光是最大獲益者」壹模壹樣的描述也出現過然后貢龜,套牢壹堆我等散戶。

所以只能說,有代觀察,不怕套的可以繼續試看看⋯
jiyou wrote:
請問假如亞光真拿到華(恕刪)


不用等營收看得到啦, 股價會先反應啦, 營收出來股價都反應的差不多了。
廖小屁 wrote:
不用等營收看得到啦,...(恕刪)


上一回亞光菱鏡是二供, 假如郭鐵嘴的說法屬實,
不知道這一回亞光能變成「獨家」且價格提升的關鍵是什麼
我知道不用等營收出來, 股價就會反應了,
我的意思是, 假如股價真的反應一段, 但營收卻出不來,
(也就是實際情況不如郭鐵嘴講的這麼好),
是不是就該早點腳底抹油了
jiyou wrote:
上一回亞光菱鏡是二供(恕刪)


如果能看得準,早點腳底抹油澇跑,就不會套那麼久了⋯⋯, 因爲外資法人業內比我們早腳底抹油,等不妙的實際營收公佈,股價早溜滑梯到我們目瞪口呆,也懶得抹油了⋯⋯

不過鏡頭高階化的趨勢,具玻璃鏡片生產能力的廠商,看來的確是愈來愈有機會了, 以前賴董看起來像畫餅說夢話的階段,我們都能等了, 如今潛望式鏡頭,接下了G+P潛望式鏡頭也逐漸要實現了,對於有玻璃鏡片實力的亞光,沒有理由在這邊棄守。 反正就繼續等下去,看鏡頭高階化能變出什麼名堂,搞不好亞光真的就出頭了。。

另外,手機全屏幕趨勢下,超微小鏡頭畢竟是要挖洞的,不夠看。 屏下鏡頭的進步才是全屏幕手機的終極目標。 所以⋯ 需要有更好透光性的屏下鏡頭。

半年前壹樣像講夢話的報導, 也許不久的未來也有實現的機會,這個我很期待,亞光應該很有機會, 跟塑膠鏡頭壹拼,就靠它了!

「108-07-04. 關於屏下鏡頭趨勢的報導。 其中有提到為何可能需採用g +p 鏡頭。

「【拓墣觀點】屏下鏡頭技術待優化,三星可望搶奪先機

https://medium.com/@trendforcemkt/拓墣觀點-屏下鏡頭技術待優化-三星可望搶奪先機-a1a73614062b

屏下鏡頭技術仰賴軟、硬體合作,成像效果尚有優化空間
相較於一般手機結構,要能完成屏下鏡頭的性能,整個螢幕結構、光學、成像設計都需重新調整,一般情況下,光線穿越螢幕後會減損,進而影響屏下鏡頭實際能接收到的光線,光線折損也會影響成像品質
另外,光線穿透螢幕的玻璃基板後會經過有機發光層,易造成色偏或圖像模糊,這也顯示幕下鏡頭在影像清晰度和顔色準確性方面具較高挑戰性。

OPPO也與相機模組供應商合作,透過增加鏡頭的感光元件尺寸、畫素和光圈設計提高鏡頭效能,由此看來,不排除手機廠為增進屏下鏡頭效能,會提高採用G+P(玻璃+塑膠)鏡頭的機率,因為玻璃相對塑膠鏡頭,有較高透光率、折射率與較薄的厚度,且玻璃鏡片較容易再加工達到鏡頭微小化,因此屏下鏡頭采G+P會比全P鏡頭更具優勢。」
廖小屁 wrote:
如果樂觀亂算,40%毛利, ⋯那單對華為的業績EPS就貢獻4元左右...(恕刪)


請問這個EPS貢獻4元是怎麼求出來的
如果營收貢獻27億, 40%毛利
27*0.4=10.8
10.8除以股本28.11=0.384

一年不是貢獻EPS0.384 嗎
jiyou wrote:
請問這個EPS貢獻4(恕刪)


您的算法答案是...3.84元......
jiyou wrote:
請問這個EPS貢獻4(恕刪)


賺壹個股本(28億)EPS是10元
賺0.4個股本(28 x 0.4=11.2 億)則EPS是4元。
  • 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