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

50後的精彩來自行動和渴望: (小退休者的投資配置操作實錄與玩咖人生)

生活玩咖 wrote:
玩咖隨筆: 現金為王
不過如果要真的大手大腳的進出,還是要等一下,我的觀察指標是金融股何時大跌,我就會開始大筆進出。(恕刪)


快了!
生活玩咖 wrote:
快了!(恕刪)


左線預備 ;右線預備。
twjcy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左線預備 ;右線預備) 左空右多隨心掃射!

2022-09-30 12:45
掉進水溝的包子

我昨天也進場,只是緩跌跌不停的格局,還不敢大買。

2022-10-01 22:40
左線預備 ;右線預備。接下來是全線預備,開保險才開始射擊。
生活玩咖 wrote:
左線預備 ;右線預備(恕刪)



開始射擊: 三發連射






由於心理跟環境各方面的因素,訓練不足的士兵在使用全自動武器的時候,不能自如控制點射長度,經常扣住扳機不放,一口氣打完整個彈匣,從而造成過大的散射。美國陸軍通過實戰得出一個符合自身特點的結論:3連發點射能夠在彈藥量,準確度和火力密度之間提供一個較好的平衡跟性價比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yez88pg.html
這幾天確診居家隔離中,症狀減緩後,就覺得關在臥室也還不錯,看書、上網,難得的悠閒時光。倒是累了老婆要包辦所有事。
掉進水溝的包子

現在感覺快恢復了,感謝關心[加持]

2022-10-03 19:16
0050ETF

[讚]

2022-10-03 19:31
玩咖隨筆: 選股

“ 遠離金融; 少碰電子; 擁抱傳產”

這十二字是玩咖今年第二季以來的主要選股方針。在這個升息年,玩咖一直示警金融股的風險,而對電子股也是淺嚐即止,因為電子産品需求彈性最大,在通膨下最容易被影響。
而台灣出口導向下,重電子,寵(保護)金融,過去它們相對活的比較美好。但物極必反,電子每年資金周轉率動則5倍10倍的,吃營收吃成了大胖子,能承受一年兩年的節食嗎?

今年通膨年下,玩咖的大資金主要就是進出傳産和美元。以結果論,玩咖做對了!
CCF55

[讚][讚][讚]

2022-10-09 12:54
LoversLane

這段時間尋找低負債高現金流量個股

2022-10-11 11:47
“ 遠離金融; 少碰電子; 擁抱傳產”

今天大跌. 玩咖的持股竟然無感... 無法向下加碼.
只好少量買進幾乎跌停的電子股. 雪中送炭一下..

玩咖 YTD 績效: (大跌日子秀績效會有點招人仇恨) 一半多來自股票. 一小半來自美元匯率
剛剛付訂了下個月出發的歐洲團. 玩咖發現旅行團也出現 M型化. 特價團爆滿.高價團亦同. 唯中間價位的相對冷清. 也許反映了台灣真實經濟狀況.

abelli

[讚]

2022-10-11 14:58
twjcy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2-10-12 0:13
玩咖投資隨筆;

好價錢是等出來的,昨天和今天共打了一千五百萬。繼續跌繼續買。
投資沒有高深的學問,降伏妄心,安住真心,低買高賣而已。

玩咖不會報明牌,也不會鼓吹自己的持股,投資就是一連串個人選擇的結果,有人說小孩才選擇,大人通通都要。但通通都要往往通通都得不到。真正的大人才會懂得選擇的智慧。

玩咖
貼上玩咖三個月前發文,說明當時七月14000點為何要進場。
在當時一個買進賣出循環之后,現在再進場的思維理由,和當時差異不大。如上文所述,投資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

玩咖

生活玩咖 wrote:
你的問題不好回答。不..
1. 不必渴求完美:做股票能夠大部分的資金買在低點區間就很漂亮了,而不是追求100%的資金買在最低點。這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是這種心態,就算真正的點到了你可能還是不會出手...
2. 不要再沒有預測性的地方去做預測:玩咖認為半年或一年之後的股市比現在的高低,可能有預測性。但是股市已經跌到14000,1個月之後的高低是沒有預測性的。難道為了要等低點一整年不碰股票嗎?
3.戰術性持股還是戰略性持股?:手段不同,目的不同,持有長短也不一樣。玩咖在14000的買進比較像是戰略形持股。換個角度講,一堆人在18000的時候存股喊的震天價響,現在全都銷聲匿跡了,而玩咖此時開始買一些非主流的存股標的。重點是用七折價買到,配息配個兩年,我的成本也是相當於8000點的位置了。
4. 風險永遠是陪伴利潤的。不要風險就是不要利潤,我能作的就是降低風險而已,五趴的風險追求20趴的利潤,我一值是如此.

(恕刪)
“ 遠離金融; 少碰電子; 擁抱傳產”

玩咖狂想曲: 台股何時出現兆元市值的傳產股??

用數字來看,0050 有50支股票,把非電非金的股票(姑且稱為傳產股)算來, 占比只有12趴。

用數字來看,台股市值中,電子股達23兆,金融股達5.7兆,非電非金的傳產有10.5兆。占比達26.5趴。佔比是0050的一倍多...

用美股來看,美股市值前十大股當然電子居多,但出了十名之后,反而很多是非電非金的公司居多.....有醫療,有百貨,有食品,有石油,有日用品,有汽車,有建材,有化粧品,有精品,有製藥,有遊樂園...等公司。

而台灣的傳產股則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族群眾多,良莠不齊,共同的是沒有國際品牌,沒有資源原料,沒有足夠市場,資金和人才。

醫療: 在臺灣不是生意,而是健保制度下的一種服務。也許有人會說他有繳健保費..
石油: 沒有原油,只能煉油賺差價,還會被罵不環保
汽車: 做不起來就是做不起來
精品: 台灣人的教育下的DNA, 只會只想做工程師和醫師。會做LV精品的人可能還沒出生。現在還在玩文創商品...
化粧品,日用品,百貨: 沒國際品牌的加持..過去大潤發在大陸還有點樣子,可惜還是玩不過大陸...殘念
大部分的傳産只能保持著“活著”的狀態。然後等待著像海運價格飛天一樣的運氣來到。

雖說如此,但是當電不行,金不亮的時候。從傳產股裏挑,是玩咖的選擇,主觀期待能出一家兆元市值的傳產。
以台塑而言,要漲到158元, 以南亞而言,要漲到約127元....以統一而言要漲到180, 才能達到,有的曾經靠近,但從未達到...
如果日後有一家能達到,也許台股輕傳產的生態才會改變...

玩咖
LoversLane

能上兆必須要能打世界盃,要打世界盃題材的傳產,我只想到兩家集團。

2022-10-24 10:01
tanntann19721825

學習中,感謝大家

2022-10-26 9:25
  • 8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