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madchen wrote:
誠心建議T50反一...(恕刪)



我記得一半年前我有針對t50反1和期貨做比較,最終我做出的結論,就是要買t50反1,乾脆就空大台,錢不夠就空小台~~其實很多人說期貨很危險,我覺得那是因為小散戶不懂,又愛過大放大槓桿,之前我有空過期貨一陣子,那時是在操作群聯之前,那時我用180萬元才空一口,如果我手上有720萬,我最多就是空4口,那時最多我就是空一兩口,單純就是觀察大盤時的小遊戲,目前我是沒有在操作期貨,記得那時差不多贏了4、5萬元。

如果你以1比1的情況去空期貨,那等於就是很安全,我舉例,大台指一點200元,假設現在是10500點,那我以210萬空一口,其實我也不會有被斷頭的風險,大盤跌到0我的210萬剛好賠掉,不過期貨避險,一定要給賣方好處,所以做多期貨基本上是比做空期貨有優勢。其實金融工具運用得當的話那是助力,很多人說不要碰期貨,不要碰選擇權,其實嚴格的來說,應該是不懂的東西你不要碰,懂的話這就是工具,沒有什麼危不危險。不同的時候運用不同的工具。


真的空一口大台,也不需要真的放210萬進去,應該就是要放大盤的漲停或跌停的錢在裡面,不然就會像2/6日時被玩弄,所以以10500點,操作一口期貨至少要放21萬,剩下的錢就分很多批定存,反正每天結束後你一定要保證你的期貨保證金中夠下一個交易日的漲停或跌停即可,這樣就是1比1的在操作大盤指數。不過我個人也不建議操作期貨,應該買股票買一年至少還有股息能領,外資可以靠大型權值股如台積電去影響指數,所以操作期貨散戶會比外資群有著比較大的弱點,但像最近看到台積電展望不好,一跌一個星期,散戶就能發揮機動性高的優勢,但是我還是不建議投資期貨就是了,我操作了幾個月後發覺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不值得。


Acer_kewei樓主
2016-09-26 18:03 #143
回文私訊連結引言編輯收藏評分回報
今天查了一下,t50反1的規模已經895億了,真是恐怖,裡面有1/9是外資持有,目前共發行5,429,149張,無止無盡的張數,5百4十多萬張。投信總共空了台指期48,475口,其中有45,344口來自於t50反1,這塊肉真的是肥~~都快逼近1仟億的作空規模。

大概精算了一下,投信中的期貨空單有約5000口是外資的~~~~

這個t50反1和期貨空單換算困擾我許久了,終於找到資料能推算了。

出處:http://www.yuantaetfs.com/#/FundWeights/1117


Acer_kewei樓主
2016-09-26 18:47 #144
回文私訊連結引言編輯收藏評分回報
所以t50反1和我的做法是一樣的,1點200元,指數9000點,180萬才能做一口,所以4.5萬口*180萬=810億,還有小空一些別的,請詳見上圖t50反1基金。


所以以這個想法來看的話,約買100張t50反1,算是空一口台指期,買25張,等於空1口小台指,所以t50反1的好處在於,如果你資金很小,假設只有8.3萬,你買了5張t50反1,完全是沒有放桿杆的,假設你8.3萬,空台指期,1點200,100點2萬,415點就斷頭被倉(應該不需要跌到這麼多就會被平倉了),但如果是買t50反1,跌400點,就是賠5%左右。


1、看來t50反1和加權反是給小資族放空用的,如果沒有180萬,你放空台指期,很容易跌到400點就再見了~~
2、如果有45萬應該可以玩1口小台指。
3、連45萬都沒有又想放空指數,那就只能選反向etf。

為什麼我要研究及向etf,因為我發覺,愈到高點,愈多人把放向etf妖魔化,是有1.04%的基金管理費沒錯,但剩下的似乎逆價差,轉倉,你在放空台指期時也會遇到。


所以這三個工具應該是要這樣用
1、如果有超過200萬資金的人,應該要放空台指期(應該是說操作台指期)
2、如果有超過50萬的資金的人,應該是要操作小台指
3、如果只有一二十萬那就只能選反向etf,對你來說能不會桿杆放太放被強制平倉。



Acer_kewei樓主
2016-09-26 20:14 #145
回文私訊連結引言編輯收藏評分回報
嗯~~~繼續分析反向etf

期貨交易成本比較低
期貨交易成本比股票便宜將近 56 倍

1、
股票交易的成本有:
手續費千分之 1.425,
(買賣時各付一次,通常網路下單還會有手續費折扣大約 5 折)、
證交稅千分之 3 (賣出時付一次),
合計交易成本 0.4425%

2、
期貨的交易成本則有:
手續費每口 70 元 ,約十萬分之2 (買賣各付一次)、
期交稅十萬分之 2 (買賣各付一次),
加起來交易成本是 0.008%。


3、
「T 50反1」ETF 有2種費用:

1種是外部費用,像一般股票一樣,買賣時有交易稅( 0.1 %,比一般個股 0.3 % 少),還有手續費( 0.1425 %),每次交易要另外付。
另1種是內扣費用,包含ETF的管理費1 % 和保管費0.04%,另外還有買賣期貨的轉倉等費用。這一筆費用會自動扣在ETF的淨值中,投資人不用另外付。由於反向ETF以期貨等衍伸性金融商品的方式,複製當日指數相反的報酬率,因此也沒有股息可領。

4、小台指期,約十萬分之4


所以資金大的,應該還是得玩台指期,台指期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懂風險控制的人玩了會很慘,明明只有二三十萬,卻敢操作一口留倉,一口當沖,因為才需8萬3,有時會讓不懂風險管控的人很快就gg,t50反1比較適合新手,買了就買了,你就沒有錢了,就不會一直放大桿杆。


勝~~~~
如果買進台指期貨,
1口台指期貨的價值相當於 180 萬,
只需要付出手續費 140 元和證交稅 72 元,
共 212 元


敗~~~~~
買100張t50反1,
只需要付出手續費 2565 元和證交稅 1800元,
共 4365 元,若手續費可以5折,3082元。

哇塞~~差10幾倍的成本~~~~所以資金不夠大,還是別作空了~~~不然作了Etf成本真的蠻高的~~一年還要收1.04%的管理費~~


不過~~期貨要每個月轉倉~~~如果要作長應該會比較省錢,但是~~~做太長又要付1.04%管理費~~~怒
看了A大的文章這麼久,真的覺得你的經驗真的非常值得學習
前幾樓看到你說你以前都做短期波段交易,不知您為何突然決定要長期投資宏碁,而沒有再照以前的玩法玩呢
我剛加入股市約一年,每天都會仔細閱讀你的文章,學習寶貴的經驗,目前你提到的心態真的是我極度欠缺的,也沒有辦法好好的改善
剛剛去下載今年度的所得稅資料,
當然還是沒有2353的股利所得,
真希望後年的稅單可以看到這筆所得
一周一次的集保股權分怖出來了~~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這一周三大法人進出宏碁的狀況,這周三大法人共賣了宏碁8835張,這周1000張超級大戶少了7343張,嗯~~這周的三大法人買賣和集保中心看起來就蠻符合的,先回顧上一周,那時我們看到集保中心最終的結果和三大法人買賣情況不同時,我們斷定那是主力或外資群在演演戲,少數人不以為然,但股價會說話,上一周宏碁一周漲了0.95元,這一周跌了1.5元,上周底應該就知道三大法人的買超是騙肖的,純單是拉高股價然後繼續賣,看來上周我們的推測似乎是沒有錯。






看一下這一周的股權分怖,1000張的超級大戶倒了7343張,為什麼能倒這麼多呢?下圖很清楚的看到,因為有200~600張的實戶接了約3100張,1~40張的小散戶接了4294張。





從1/19那周的集保中心,1000張以上的超級大戶共有55666張被關進廁所,1~10張的小散戶和超級大戶關在一起,三個多月過去了,1000張以上的超級大戶出到剩3632張,目前的集保股權分怖就是1~40張的散戶這三個月買了92405張,其中1~10張的小散戶62967張,目前超級大戶已經把老虎和小棉羊放在同一條船上的局勢扭轉了,目前就剩下小棉羊獨自在船上,之前超級大戶及主力不敢去製造大波動或是殺盤,那是因為他們也還在船上,現在他們下船下的差不多了,只要讓他們抓到一次的機會,他們就會發動攻擊,這種感覺就像之前宏碁上漲時一樣,雖然合理價是25,但是空方的弱點就在那,就看多方要不要打,股市中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戰爭,這些弱點我看到了,主力或超級大戶也一樣看到了,當初我說25以上進入借券賣出的槍位,如果多方去打,空方必死無疑,因為整個籌碼就是對多方有利,打不打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回到目前的局勢,多方的弱點也出來了,這三個月把小散戶集中起來了,他們的成本約在28~33.75, 目前的股價為22.5差不多就是小散戶崩潰的臨界點,而且超級大戶被關的部位也出的差不多了,會不會發動攻擊?這一點我不知道,但是條件已經存在了,當你的生或死在別人的一念之間,投資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情境,遲早你會gg,如果你的融資快斷頭了,我只能說在目前的籌碼面上,你會出局的機率超高。







今年到目前為止,很多股票的股價都跌回去今年初的起漲點了,也不只是宏碁,我說過目前不是宏碁的問題,而是大環境的問題,最近很多公司開財報看起來都還蠻慘的,像日月光,矽品,光寶科…等,第一季的財報會把兩、三個月前我提醒大家的匯率利空表現出來,最近空方會針對公司財報來一波攻擊,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是空方的靠山。



星期五台積電,鴻海的賣壓有減少,三大法人的期貨轉正,外資群似乎對於台電積展望不好的利空態度稍稍軟化一些。




大人可能會問,a大,宏碁最近這樣的走勢,你認為空方還沒有發動攻擊?都還的這麼慘了還沒有發動攻擊?嗯~~很多東西是比較出來的,我們來比較一下有被空方攻擊的走勢和宏碁的走勢


看一下宏碁的走勢圖,宏碁一邊跌還會一邊拉,拉抬還能過周線、月線,剩下的廣達,鴻海,台達電完全碰不到月線,為啥宏碁上漲能碰到月線?道理很簡單啊,因為當初超級大戶被關到廁所中,不拉上去站上月線怎麼會有人進來接,3/7日宏碁拉上月線26~27之間,還停留了10個交易日,這就是第一次超級大戶要倒貨的現象,4/19再拉一次站上月線,但就站上去一天後繼續倒貨,效果都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4/19那一次,實戶都進來了,短短的這兩周超級大戶倒了12602張給實戶和他們交交朋友。




看下圖集保股權,0309~0323超級大戶拉到27元,買了16350張,最終0309~0427超級大戶賣了27269張,超級大戶賣的27269張已經是扣掉當初拉抬到27元的16350張,所以拉起來是為了要出貨,這一點不用再懷疑。










Acer_kewei wrote:
我記得一半年前我有...(恕刪)


其實您對指數期貨也有誤解

指數期貨也有除權息

不過基本只體現在7-9月

因為其他時間除息對上市指數影響過小

7-9月台指期只要不跌

買台指期的就會賺到股息價差 (去年就是如此)

今年至少400點

但是這很難講

有時台股就越除越低 (如同股票未填息)


股票期貨

則是除息後自動扣價和扣相當之多方保證金

和增空方保證金

實質上和股票一樣 (要注意其每月強制結算)

只是更現實

是算您 股價+股息 的總值

好處是免稅 免二代健保

壞處是幾乎完全被廢掉的兩稅合一退稅吃不到


舉例來說 你買宏碁期 20元
配0.7元息

除息日 你宏碁期實際買入成本會變成19.3元

賣19.4元就能賺到200元 (未含稅和手續費) (股期一口=兩張股票)

賣20元就等於你有賺到填息財
期貨市場是不會給你的除息的。不過買賣期貨的人就自己先算好了。


如果你去看大盤六月期跟九月期的價差就知道那是除息後的大盤價。



Succubus wrote:
期貨市場是不會給你...(恕刪)


指數期貨才是如此

不過六月期的價差

是時間價值吧...

會在六月除息的很少 (如南亞科..)

而且今年可能實際現金除息+現金減資 值會更高 (還一堆公司沒公布 特別是鴻海集團)

買九月的可能被害?
最近在01上看到有一些文章開始在說自已賠錢了,覺得股市是坑殺的地方,什麼投資可以碰什麼不要碰…等,這就是散戶心理,散戶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是為什麼呢?因為大部份的人開始賠錢了,其實01的小散戶不要唉唉叫,我也知道大部份的散戶都開始賠錢了,看下圖~~

下圖是大盤與0050技術圖形,看的出來大盤指數剛跌破年線,所以從此可以看去推測這一年投入股市的人"平均"是賠錢,而且是沒有加上買來賣去的手續費,交易稅,大家應該不難去推測大部份的人目前都是賠錢,對我來說是誰賠錢那不重要,我只需要知道大部份的人是賠錢的,我就能以賠錢的人性賠點去推測大部份在市場人的心理。

看一下圖中的0050成份股,台灣前五十大積優大型權值股,年線是81.7, 目前是79.2,所以這一年投資台灣五十成份股的人大概也賠近3%,如果扣回除息拿到的錢,投資一年都是打水漂,完全沒有任何獲利,看到這裡,聰明的人應該也會知道,目前台灣前五十大的優質權值股都在年線以下,前幾天我僅提供了幾檔權值股,和台積電,廣達,鴻海,台達電…等,事實上台灣五十成份股大部份的股價目前都向下修正了。




以下是宏碁技術圖形,目前年線價格為19.25,股價為22.5,比起台灣五十成份股表現的算是優秀,但覆巢之下無完卵,當台灣五十成份股再往下修正,未來所有的股票都會跟著修正。




以下是華碩的技術圖形,目前華碩是在年線上約2%,年線價格272元,目前股價278,華碩一直站在年線上,不是華碩很強,而是華碩的股價和淨值僅僅差了不到兩年的獲利當眼光費,而大部份的台灣五十成份股,在跌破年線後,其實眼光費還是被拿走很多年,我說過,大盤出現大修正時,不是給你逃命用的,大盤在大修正時,反而是觀察你想的要長期投資標的是不是值的買進,接下來一兩年,fed加速升息,資金持續外撤,我想這些大型權值的投資價值會慢慢的浮現,投資價值還沒有真正浮現時就有一堆散戶在唉唉叫,那代表當初在買進時股價買太高了,而且也沒有使用資金配置,當初我在怖局宏碁時,我都用了近九個月去配置資金,天天的觀察、研究、記錄再透過長期間的資金配置,這才是獲利的關鍵,常常吃飽沒事就在all in,all out,你怖局的價格怎麼去打敗"平均"的人,投資很簡單,你只要打敗愈多人,你就愈有機會賺錢。


Acer_kewei wrote:
最近在01上看到有...(恕刪)

A大您好:
想請教a大一個問題.為什麼外資喜歡上下擋單讓散戶在區間買.是有什麼用意嘛???
這種做法真正目標是想往上拉.還是往下殺呢?
感謝賜教
今年的股利0.7有算入所得嗎? 之前都是免稅 今年有要算入所得嗎?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