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in wrote:
金融股近來是都有新...(恕刪)
淨值增加是代表公司價值的增加,IFRS9的導入只是代表淨值及未來財報的透明化。 法人專家對各金融公司的價值已早有研究,若有出乎想像的數值,股價才會反應。 未來的淨值要增加就是經營績效要好。
最近幾年我是全持有金融股,主要是看好,安定性、殖利率及低股價。有些長期持有者會在乎殖利率,多數金融股的現金殖利率在4-6%,比台積電3.2%高。今年1/2月獲利揭曉後,可能會發覺很多金融股的P/E、P/B ratio 蠻具吸引力的。
從2017/2018金融股的營運表現,應已走出2016的低潮。幾次的海外投資失利及「配合政策的聯貸」,各金控機構應有些教訓,應會有較穩健的經營。全球資金充沛,壽險機構加重台股投資,及台灣個人的資金充沛,除非有全國性或國際性的金融風暴,金融股應是相對安全的投資。
******[2018/1/4工商]
跨過2018年,全球唯一壽險全面啟用覆蓋式IFRS9正式上路,壽險業者表示,由於2017年最後一天利率又往下,債券價格攀高,因此大部分無活絡債券可望重分入OCI(類似現行備供出售)項下,預估壽險業淨值可望增近千億元,年底淨值有望逾1.45兆元,甚至逼近1.5兆元,創歷史新高紀錄。
但壽險業也表示,由於歐盟最後決定壽險業全部遞延適用IFRS9,另外如香港、南韓等保險業也可自由選擇用遞延法,所以台灣成為全球唯一壽險業全數啟用覆蓋法IFRS9的地方,壽險業多出系統調整及編二套報表的成本,但好處就是因為只有台灣做,標準及作法也就以台灣為「標竿」。
IFRS9即規範金融工具,取代現行的IAS39,金融資產分類及認列損益方式會有變化,如新公報即不會有「無活絡市場」的分類,備供出售改為FVOCI,且若股票放入OCI,則出售股票的損益,將不進入當期損益表,改入淨值項下的未分配盈餘,所有上市櫃公司都已在2018年1月1日如期接軌,只有壽險業是採取「覆蓋法」方式接軌。
也就是壽險業可指定資產採用覆蓋法,如股票分入FVPL(即現行交易目的),但指定覆蓋,則股價波動進入淨值,但買賣股票損益仍是可認列進損益表。
壽險業者表示,去年底股市表現佳,因此大部分的股票都選擇用覆蓋法,即未來實現獲利仍是進損益表。
至於無活絡債券部位,整體壽險業有9.3兆元以上,有些會分入OCI,有些則仍維持成本法,而去年9月如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無活絡市場部位的債券未實現利益就達1,448億元,整體壽險業約1,700億元,估計有半數可能分入OCI,加上去年底債券價格又拉高,則去年底壽險業淨值可望增加近千億元,壽險業者都表示2018年有「好的開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