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龍頭台積電宣戰 「反讓對手AMD取得台積更多先進產能」
里查德表示:「我們不認為台積電相對於英特爾的製造優勢在短期內會流失,台積電領先的製程技術不僅推動產品領先優勢,也拉高毛利率。英特爾重返晶圓代工市場後,超微(AMD)可望從台積電取得先進製程產能,而英特爾會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物。基於這個原因,預期AMD的市占率將繼續擴大。」
台積電「恐不會把英特爾需求列最優先」
里查德說,台積電在產量和製程技術上的領先無庸置疑,儘管英特爾表示,將繼續自行製造晶片,同時要把晶片製造外包給包括台積電在內的第三方;但英特爾重返晶圓代工市場的決定,並維持頂尖的製造能力,意味台積電不會把迎合英特爾的需求當作最優先事項。相反的,AMD和即將併入的賽靈思(Xilinx)的頂尖晶片都交由台積電生產,一旦AMD和賽靈思拿到更高的市占率,意味台積電將爭取到更多生意,可能導致AMD更早取得技術和更好的產能配置。因此,里查德將AMD目標價提高至九十六美元,上週五(三月二十六日)AMD股價收盤上漲一.六%。
花旗:英特爾幾無成功機會
花旗證券先前也指出,英特爾在晶圓代工「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因為英特爾若要再進入晶圓代工市場,須延攬具晶圓代工產業經驗的老將來為其掌舵,並改變其商業慣例,但目前並沒有看到英特爾這麼做。
晶片製程 至少落後台積電2.5年
Jeffries證券分析師里帕西斯(Mark Lipacis)表示,英特爾的晶片製造能力至少落後台積電二.五年,縮小技術差距的難度頗高。里昂證券科技研究部門主管侯明孝則說,英特爾幾年前就嘗試進軍晶圓代工,當時該公司擁有最好的製程技術,最後仍以失敗告終。
除了目前 Intel 的製程技術已經落後了一些以及市場上的競爭角色衝突之外,組織文化的重新形塑也是一大挑戰。曾經有待過 Intel 的台灣人透露,Intel 的製程部門在公司內部彷彿是雄霸一方的諸侯,在與設計部門協調配合時往往姿態很高,這跟許多人所以為的同一家公司應該更好搭配並不一樣。
相反的,tsmc 與客戶之間雖然是跨公司的合作,但是 tsmc 想要做這筆生意(尤其是大客戶例如 Apple),就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去配合與幫忙解決問題,對於客戶的設計團隊來說,反而是相對比較好的經驗。Intel 新成立的 IFS 部門是否能扭轉原有的心態與文化,做到像 tsmc 那樣耐煩的客製化功夫,以及細微周到的服務精神,會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我甚至懷疑,儒家文化的注重群體、相互依賴、關係網絡、服務精神等特質,或許也扮演了一點內在影響的角色。有搭過各國飛機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一些亞洲航空公司(例如台灣、日本、新加坡)的服務態度,比起歐美國家的航空公司要好很多。當然,這無關乎價值評判,一個社會更偏向個人主義在其他方面未必就不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