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19:38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有護國神山稱號的台積電,發展挑戰來自缺水荒,專家也提醒電力供應也是未爆彈。
有護國神山稱號的台積電,竟然也會遭逢發展危機,然挑戰不是來自三星等競爭對手,也不是反托拉斯法,竟然來自缺水荒。除此之外,專家也提醒電力供應也是未爆彈。
缺水危機
根據投資台灣事務網站數據,截至2月3日為止,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814家企業超過1兆1922億元投資,預估創造9萬9457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還有28家企業排隊待審。
然而,幾乎每年的工總白皮書,總是提醒我國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問題,這些問題卻未徹底改善。如今因今年降雨量過低,缺水問題才再度引爆。
台灣半導體、面板等主力產業,製造過程均需仰賴大量的水源,尤其是半導體製程需要使用的超純水(Ultrapure water),製作超純水過程使用數倍的自來水,即使已經實施各種節水工程,用水量仍然相當驚人。
轉述媒體報導,台積電的《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統計,該公司在三大科學園區的用水量,竹科廠區每日達使用量達5.7萬噸,占竹科每日使用量近15萬噸超過三分之一,中科廠區每日用水量約共為4.9萬噸,南科廠區每日用水量達5萬噸,以目前大量產出5奈米製程推估,用水量更高,占南科園區用水量17萬噸可能達將近一半用量。全台廠區日用水量達15.89萬噸,若全以水車載水,每天要達近8000車次。隨著極端氣候加劇,缺水問題只會日益嚴重。
此外,台積電規劃在竹科的二奈米新廠,計畫每日用水量更高達12萬噸,超過現有用水量的二倍,竹科管理局因而推出寶山二期,然環評時受到專家質疑,此舉恐踰環境能力,並將威脅民生與農業用水。
耗能產業
晶圓廠不但是吃水怪獸,同時也是吃電怪獸。而且愈先進的製程,耗電量就更大,目前光台積電用電量就居全國用電量的5%,特別是最新的EUV設備的製程,使用電量暴增。去年《天下雜誌》就指出,台積電引入EUV製程之後,將增加超過一個核四廠的用電量,未來台積電用電量將倍增,達全台的一成之譜。
民進黨政府倡「2025非核家園」政策,核能發電設備於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並達成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及燃煤30%的能源發電占比。台灣再生能源截至2019年底裝置容量為779.5萬瓩(7795MW),占台灣總發電設備5594.6萬瓩之13.9%。2019年度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53.6億度(15360GWh),占台灣總發電量比例僅5.6%,與二成的目標相距甚遠。
政府為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已經卯足全力,祭出優惠的獎勵措施,發展各項再生能源,仍難以彌補廢核的巨大缺口。加上再生能源無法作為備載容量,未來台灣電源供應將陷入不穩定的危機。能源供應倘無法克服,台積電等耗能產業新投資,即有可能為之停擺。
政府應及早因應
台灣近年難得迎來大量的新投資,惟當前的水電供應連目前的產業需求都難以滿足,更何況新增的高耗能投資案。台積電這類的半導體廠,需24小時的全時運作,一旦缺水或斷電將造成半導體廠上億元的重大損失。
職是之故,除了廠商除了持續精進節能與回收技術,降低水電消耗外。政府更應提出根本對策,水資源方面,可仿效新加坡與以色列大舉推動海水淡化,從缺水國家變成水資源豐沛的國家;而電力供應方面,不應為意識形態盲目廢核,而應視國內需求逐步退場。否則,將迫使台積電等重量級企業遷往能源供應穩定的國家生產。
guest2000 wrote:
最近盤勢有些變化,似乎將進入整理期階段,畢竟台股連漲數月,不能期待天天過年般的好日子,2330的股價現階段也不算便宜,再過幾天上市櫃公司陸續公佈2月份業績,最近這段期間半導體大缺貨的消息是否經得起檢驗,2月份是過年放假期間,市況若真有大缺貨及漲價效應,2月的業績應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雙位數),讓我們靜待公佈2月的業績吧.
TSMC公佈的2月業績雖然仍達雙位數成長,但並未來到20%的較高值,然仍符合其法說所講的10%~15%範圍.
UMC的2月業績雖較1月少約6億,但若以工作天數比較(155億/31*28=140億),UMC的2月業績144億超出預期約4億,似乎現階段UMC的產能不但滿載,甚至有可能是產品漲價而多出4億,研判今年UMC的毛利率將由去年第四季約24%上升至今年達26%~30%.
晶圓代工是個勞力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我國晶圓代工產業已經執世界牛耳,TSMC/UMC今年的獲利仍將續創佳績.

該怎麼看台積電股價大起大落?市場先生你還好嗎?
guest2000 wrote:
2230的波動巨烈,(恕刪)
塑化料缺!傳光阻稀釋劑將漲價五成,三星晶圓廠頭痛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2 日 12:00
請問 2330 不會也頭痛嗎? 成本可能增加多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