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pineman wrote:
我一直在文章中強調,「扣股息降成本」這件事和「用降成本來算報酬率」是兩回事。前面那個扣股息降成本甚有實際用途,讓自己知道投入的資金回收了多少,還剩下多少待回收。
主要的問題在於後者(用降成本來算報酬率)是錯誤的。我這兩天的文章都是在講後者。...(恕刪)

其實大家只要紙筆拿出來算一遍(算自己的股票即可),就可以清楚知道p大所要表達的 "用降成本來算報酬率" 所造成的謬誤。

這件事怎麼說呢? 應該說是個 "思想正確,政治錯誤" 的事件。公開教學,釐清大眾錯誤的觀念當然是好事,p大和p大(咦?)已經在別樓教過大家很多次了,用心良苦。但就這次事件而言,不知道樓主怎麼想,不過如果換成是感性的我,當我興高采烈跟大家分享我這幾年來投資的豐碩成果,卻被當場潑冷水,被指責亂算一通,還強調 "至少提醒她3次了",這樣我心情也多少會受到影響。我會比較希望p大用寫私訊的方式口氣婉轉地提醒或建議我正確的算法,或者,至少在公開PO文時語氣溫柔一點嘛~~
ejan1969 wrote:
樓主PO的那些東東,瞭解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然後就是摸摸頭說好棒,然後就好了。


真的沒辦法計較太多。其實阿花樓主也不是數學白痴,反正就是一種比較阿Q的算法而已。

pineman wrote:
雖然改用正確的報酬率計算方式仍然是賺錢的,但目前賺錢這事實,並不能用來支持用錯誤的報酬率計算方式是對的。

P大的算法的確是比較嚴謹正確的。

今天天氣不好,但是有彩虹
shih3246 wrote:
很好奇~ 請問是否有...(恕刪)

你在本版Po這文,你就已經輸了,因為你根本搞錯重點。


在你的定義裡,財務自由=被動收入>生活支出。
生活支出就不提了,被動收入應該是指“股票/保險/基金/債卷...”等工具所帶來的相對穩定的3%~6%殖利率。
你如果是想賺價差,那就必須時時盯盤進出,那就不叫做被動收入。
如果我們可以同意上述論點,接下來我就告訴你,為何你已經輸了。

根據上述,我們的被動收入=投資本金 x 殖利率。
殖利率不要高,我們以4.5%的殖利率計算就好。以台股來說,殖利率高於4.5%的股票滿地皆是,這並不是
無法達成或是需要什麼特殊選股技巧才能達到的殖利率。
所以根本的問題不在於選股,根本的問題在於“如何存到足夠的投資本金”。
換句話說,根本的解決之道不在於你選擇投資什麼,而在於“如何充實正職專業,讓正職的收入增加,以存到投資本金”。

懂嗎?
許多問類似問題的人,都搞錯重點。你們來這發問,基本上都帶著僥倖的心態,希望可以得到一個明牌或是簡單的投資
管道,然後把錢丟下去以後就不必太過操心,每年穩穩領個數十萬,生活支出就無虞。
抱著這種僥倖的心態,就是絕大多數人不管投資什麼,還是無法財務自由的真正原因。
你必須先充實自己的正職專業,你必須先有一個穩定的薪資收入,而且是相對來說較高的薪資收入,這樣你才有辦法存到足夠的投資本金。等你這些都有了,你最後一步才是來這裡問“我該選擇什麼投資工具來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
哥目前每年光靠台股的現金股利,可以領到50~60萬。這不是因為我投資理財多厲害,而是因為我的正職專業讓我可以領相對高薪,我才可以快速存到足夠多的投資本金,最後才能創造穩定且夠多的被動收入。

很多鄉民會說了:“你薪水高啊所以你能這樣做,我月領3萬要存到何時?”
但你有沒想過,我的高薪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我十年以上努力充實自己努力工作才得到的。
如果你認為,你無法像我一樣在正職得到高薪,那你憑什麼覺得你可以像萬中選一的投資之神那樣,只靠投資就可以生活?
靠正職收入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絕對比靠投資理財達到財務自由的人,要來得多好幾倍。
看清這點,充實自己的正職專業先,不然財務自由對你而言永遠只是夢。
Blue sky 1111 wrote:
卻被當場潑冷水,被指責亂算一通,還強調 "至少提醒她3次了"...(恕刪)


大人冤枉!!!

首先是非當場(那是x大提的,我是在和x大對話中講的,詳花農樓#8742),再來那不是「指責」,頂多只是「指出」「表示」,最後是沒有講「亂算」(亂算一詞後來有出現,但不是針對任何特定人),而是完全中性的用語,原文是「她那個降成本的獲利率計算方式, 我至少提醒她3次了。」,哪來的「指責」呢?

雖然被冤枉而喊冤仍然可能是政治不正確,但所謂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冤一定要喊一下,午餐才吃得下,請大家理解。
pathless wrote:

你在本版Po這文,...(恕刪)

「 靠正職收入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絕對比靠投資理財達到財務自由的人,要來得多好幾倍。看清這點,充實自己的正職專業先,不然財務自由對你而言永遠只是夢。」

pineman wrote:
大人冤枉!!!

首先是非當場(那是x大提的,我是在和x大對話中講的,詳花農樓#8742),再來那不是「指責」,頂多只是「指出」「表示」,最後是沒有講「亂算」(亂算一詞後來有出現,但不是針對任何特定人),而是完全中性的用語,原文是「她那個降成本的獲利率計算方式, 我至少提醒她3次了。」,哪來的「指責」呢?

雖然被冤枉而喊冤仍然可能是政治不正確,但所謂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冤一定要喊一下,午餐才吃得下,請大家理解。

您的用詞好可愛~好吧!此案發回更審。
不好意思,我好像上篇PO文語氣重了些,抱歉~

從p大以往的文章和與我之間的書信往返來看,都能感覺到p大是個很理性、就事論事、思緒清晰的人,只是在網路這種媒介,有時候無心講出來的中性用語,都可能會無意中傷到人。我們可能其實是用著很關切體貼的心情和表情在發文,可是對方看不到我們的表情,因而產生誤解。我有時候會遇到類似的狀況,所以才提出來跟p大及所有人分享,希望p大不要見怪。

希望您午餐能夠吃得津津有味~
pineman wrote:
這次報酬率的風波是我在花農樓引發的,然後在這樓繼續燃燒,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再講清楚一點。
我一直在文章中強調,「扣股息降成本」這件事和「用降成本來算報酬率」是兩回事。


感覺p大很有求真確的精神,我也是胡攪一池春水的人,抱歉。看你執著在「扣股息降成本」這件事和「用降成本來算報酬率」上,我試著用會計觀點,希望能解除你的疑惑。

基本上因為花教主並非是對中華電信有重大影響力,但她又是長期投資者,所以被歸類為備供出售,因此她的扣成本方式是錯的,但若她是持股超過20%的股東,那扣成本算法會計上是沒問題的,若她以經營者心態,此做法當管理參考也行,只是計算上可能有問題(不確定她如何算)。

股利當做成本收回時,分子不能有股利(股利不能當報酬),另外,股價差額的未實現損益若要列入分子,差額也要列分母,另,因為沒認列股利,依會計上的權益法是還會認列投資收益(公司盈餘)這一項,該投資收益也要列入當分子與分母。還有,股利要當成本收回,只限於計算當年一個年度的報酬率。在算逐年的投報時要注意一致性基礎。

所以股利跟盈餘相當(中華電信配股率96%?)下,用股利用盈餘差異不大,問題是在已實現的股利,分母扣除,分子就沒有此項,未實現的損益,分子與分母同時計入。

若是已實現的出售損益,列入分子沒問題,分母也可扣除,金額小沒關係,若大額,分母最好用加權平均資本計,最保守的就是一般人常用的期初資本。

個人覺得最簡單的報酬率計較算方式就是分母用期初資本(固定),分子是已實現(股利+出售)加未實現損益,隔年未實現再回沖,所以股市波動大時,看損益要看兩年以上比較準。

希望我寫的您能看得懂,會計的東西有點久遠了,又不知怎麼表達較好,希望沒寫錯。





pathless wrote:
你在本版Po這文,.
靠正職收入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絕對比靠投資理財達到財務自由的人,要來得多好幾倍。
看清這點,充實自己的正職專業先,不然財務自由對你而言永遠只是夢。
..(恕刪)

觀念正確,給你拍拍手~

但請勿把自己的標準加諸在別人身上。
請有一點同理心,評論别人對不對,請仔細考量對方的各種背景、個性、生活條件、人生觀、宗教信仰,然後再給别人意見。
把自己的標準加諸在不同背景的人身上,是不恰當的。
不是毎個人都適合靠上班賺錢的。
財務自不自由,那是感受問題。
每天在小數點後面計較,那離自由太遠了。心就不能自由。
投資,不是純算術,如何讓自己內心真正寧靜下來,反而更難。人家不精算過得自在,那就不要精算吧。
懂得控制主要風險,不要出大狀況,也許生活還是可以自由自在,每個人財務狀況不一樣,請各自找尋自己最好的方法。

我如果認真上班,賺的錢也應該不會比投資少。
但我後悔了嗎? 沒有
不上班讓我有機會多花些時間跟自己對話、跟家人對話,同時跟小孩之間有更好的互動。
我很閒嗎?沒有,更忙,忙一大堆小事,我以前沒注意沒機會或不懂得要做的小事。


想聽skylar grey 唱這首歌,跑去看 水行俠,没想到 水行俠還真好看~
有機菜菜子 wrote:
希望我寫的您能看得懂,會計的東西有點久遠了,又不知怎麼表達較好,希望沒寫錯。...(恕刪)


會計我是大外行,我只聽過會計帳要分什麼貸方借方,然後聽過會計系有一堆初/中/高/成本會計的課,再多就莫宰羊了。至於認列規則也只知道一些新聞或財報書籍上比較常提到的。

我比較搞不懂的是財報或財務分析上會用到除法的,不外乎像毛利率、營益率、一些財務比例數字(如流動比、速動比),以及一般散戶投資人最關心的EPS。至於投資盈虧印象中似乎只看到金額,好像沒有看到所謂報酬率這類數字(還是我大多只看簡式財報及券商提供的財務分析資料才沒看到),所以不太懂大大文所提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說明一下?先說聲感謝!

pineman wrote:
我比較搞不懂的是財報或財務分析上會用到除法的,不外乎像毛利率、營益率、一些財務比例數字(如流動比、速動比),以及一般散戶投資人最關心的EPS。至於投資盈虧印象中似乎只看到金額,好像沒有看到所謂報酬率這類數字(還是我大多只看簡式財報及券商提供的財務分析資料才沒看到),所以不太懂大大文所提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說明一下?先說聲感謝!


讓我試著解釋一下這段:


意思如下:
被投資公司公布決算後,投資公司不管被投資公司盈虧都要按持股比率認列損益,投資帳上每年會增減該年度的損益認列額。
若公司有分配現金股利,則要從投資帳中減除。股票股利只計增加股數,投資金額帳不變。
年底時投資帳餘額則和投資現值(股價X股數)相比較,認列當年度"評價損益"~依規定入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

公司若要知道投資標的當年度投資收益率,計算式=(投資帳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期初餘額。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