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路過 有空再慢慢看
路過 有空再慢慢看路過 有空再慢慢看
shih3246 wrote:
太棒了~~此樓女生愈來愈多。。。此樓自有黃金屋,此樓自有顏如玉
還有美食喔,獻上麻油雞一鍋,天氣不對,吃了滿身汗...

ejan1969 wrote:
還有美食喔,獻上麻...(恕刪)


看起來好好吃喔~~

可惜!我不敢吃雞肉(我並非吃素),只是不敢吃雞肉,以前敢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不敢吃。男生還會作料理,而且還可以色香味俱全,不簡單。

我是被逼的,每天要煮兩餐,我爸吃素,我都清炒而已,很簡單,我不會變化,偶爾買外食給我爸吃可以,如果常常的話,他就會用絕食來逼我作飯。雖然很難吃,他還是要吃家裡煮的,我媽更不喜歡作飯,如果她作飯,我可能天天都吃外食,我爸吃的很清淡。
shih3246 wrote:
看起來好好吃喔~~可...(恕刪)
我一禮拜只弄三次午餐,因為這三天我太太在家上班,我是為了我想吃而弄的,所以我想吃什麼就弄什麼,一次就是綜合一鍋,我大兒子禮拜五上半天,中午會回來,剛開始他會報怨,被我罵幾次後就不敢了,不過對象是父母的話,那就沒轍了,大概理解樓主的不自由了...

ejan1969 wrote:
我想吃什麼就弄什麼,一次就是綜合一鍋,我大兒子禮拜五上半天,中午會回來,剛開始他會報怨,被我罵幾次後就不敢了,不過對象是父母的話,那就沒轍了,大概理解樓主的不自由了...


好吃、或美食,就跟美麗、漂亮等形容詞一樣,是沒標準的。
我同事(男性)每日負責煮晚餐,(因我曾問他為何每天準時下班),告訴我說煮東西要好吃,很簡單,只要油多點就行。不知真假?

至於口味,都是訓練出來的。吃久了就習慣就會覺得好吃。所以說媽媽煮的菜最合口味,因為從小到大最熟悉的味道,就是媽媽煮的菜。結婚後就變成老婆煮的菜。

若您經常外食,那肯定不喜歡家裡煮的菜。



刪...刪...刪...刪...刪...刪...刪...

ejan1969 wrote:
前幾天中和頂加套房...(恕刪)


高手在人間,比檯面上出名的理財專家講得還頭頭是道,小弟受教了,感謝e大分享如此棒的見解喔!
英英間LKK wrote:
好吃、或美食,就跟...(恕刪)


我煮的很清淡,炒菜都少油,少鹽,不加味精,甚至有些菜只燙一下而已,再加一點點調味料,我爸有高血壓,要吃清淡一點,說真的吃清淡習慣了,反而吃不下重口味的食物,自己煮的也比較健康衛生。外食口味比較重很油,偶爾吃還好,常吃會很膩,對身體也不好。我只煮素,不煮葷,如果我媽想吃葷,她就自己煮,我是可素食,也可葷食,說真的我反而比較喜歡吃素多於吃葷。

PS.其實我爸是吃"慈悲素"葷菜會吃,我炒菜時會加蒜,蔥,洋蔥...等葷菜。
看到了樓主的不自由,也讓我有些觸動。

財務自由進而提早退休,真的不是一般人做的來的,因為這個世界是被上班族的白襯衫包圍起來的,你要花花綠綠、奇裝異服,就需要比別人更堅強一點才行。

舉個我太太娘家的例子,他們家六個兄弟姊妹,現在的情況是岳父岳母兩個都失智了,岳母乳癌又不良於行,家裡請了一個外傭在照顧,兄弟姊妹有人留在當地,有人在外地,所以想當然爾,留在當地的就會"被"賦予更多的期望。早先在外地的會感謝留在當地的付出,不過隨著兩老狀態變差,需要就醫或是外傭的狀況變多(失智症的老人有時候很番,外傭常常被罵),留在當地被感謝的照顧者,漸漸的變成被責怪的對象,現在留在當地的嫂子已經退出line群組了,因為每個人都有上班族的標籤當護身符,只有她沒有,所以帶老人去看醫生,或是處理外傭的事情都是落在她身上,做的好大家不知道,出了事就是怪罪的對象,有一次嫂子終於爆發,在一次岳母要連續化療的前幾天,在line上說她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玩,化療的事情你們自己橋好,然後就退出群組了,接著其它兄弟姊妹手忙腳亂的你一言我一語,說啊我不行,我沒辦法請假,啊我也不行...

假如我是他們兄弟姊妹的一份子的話,那我一定馬上去找個工作,趕快貼上上班族的標籤,免得中槍。說真的,我沒上班,我願意承當更多的責任,這沒問題,問題是,別人假如不是抱持著感謝的心,而是變成理所當然的話,那我也不願意了。可是你沒上班的話,就表示你很有時間啊,那別人如何會平等的跟你對話呢?我聽我太太跟他留在當地的哥哥對話內容就知道了,我也不會怪我太太不夠同理心,而這就是人性啊,我們都不是聖人,不能期望大家都用聖人的態度來行事。

尤其另一半還有在上班的,像我就是,就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我知道我太太前幾年對我是有點不滿的,原因也許很複雜,也許是他要對別人解釋我的情況讓她不愉快,因為總是會有人,"好心"的要她規勸她的老公,不要整天無所事事啦之類的,這我可以想像;也許有時候她上班遇到壓力、遇到上司同事的糾紛、遇到趕工等等,然後看我閒閒沒事,也會心裡不愉快,這我也可以理解。

也許我每天忙著看盤做股票還會讓她好過一點,至少我也很忙,也許假如我股票賠錢的話,那她可能會比較愉快一些,因為這樣我就得回去上班了。

現在我每天的生活非常規律,早睡早起,晨起運動,中午做午餐,一半的原因是為了自己,大概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讓她好過吧,她好過了,我才會好過,就像分手後要活的更好一樣,我也必需證明不上班我會過的更好。

有時我也會想,是不是找個簡單工作混過去得了,不過真的是回不去了,人會有不得不的羈絆沒錯,就像家人,這是我樂於接受的羈絆,然而工作上班並不是,我還是想要自己作主自己的人生。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恆毅力>,書中談到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的從事某件事,10年、20年,而大部分的人卻不行呢?作者談到願景(vision)的重要性,因為願景才是持續下去的終極動力。


上面這張圖是從書上擷取下來的,頂層的目標就是願景,而中層的目標可能像是去參加馬拉松,而底層的小目標可能是跑5公里、跑半馬之類的,大部分人培養興趣會設目標,大多是中層目標,為了達成目標你會努力練習,有目標生活就會有重心,不過問題在於,一旦目標達到了,就不知道要幹什麼了。而頂層的目標必需是種抽象的目標,也就是沒有終極的一天,譬如選美冠軍最愛講的:world peace,就是一種適合的願景。

這本書給我一些啟發,也讓我思考願景這件事,我自己有一些模糊的方向,也提供給想提早退休者一個參考的方向。
ejan1969 wrote:
看到了樓主的不自由,...(恕刪)
謝謝分享!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