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台幣再度向30元叩關,結果會如何呢?
外資前兩天雖然買超,但520前可是連連賣超。
光是18日當天就賣超了高達157億元,累計今年以來,外資已倒貨台股逾六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水位。
不過,以前只要外資大幅賣超台股,往往令新台幣匯率走貶,但今年連動似乎不明顯,新台幣匯率反而走升。
這代表...外資賣股之後,資金並未全數撤出,反而轉向其他管道停泊,伺機等待台股買點。
主因無他,就算匯出台灣也找不到適合標的,台灣防疫成果確實較佳,資金自然較為信任台股。
今年以來台幣能夠維持強勁走勢,原因有三:
1.外資的賣超主力多半偏中長期操作,要撤也不是一股腦走,反而有可能先停看聽。
2.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令台灣投資人贖回海外部位,資金匯回台灣...台幣獲得支撐。
3.全球掀起降息風潮,加速債券提前贖回,但台灣在新興市場中...政經情勢相對穩定。
不過,外資熱錢究竟跑哪去了?
根據四月統計,具有外資保管行身分的外銀機構,有幾家被列入台債買賣超前10大,由於比重遠高於過去數值,且它們鎖定到期日較近的短債,引發市場關注。
櫃買中心公布4月債券買賣超金額統計,買超金額最多的並非本土金融機構,竟是法商巴黎銀行,買超金額167.67億元,睽違18個月後再度登上國內「買債王」寶座。
第二名則是中華郵政,買超金額109.90億元,渣打銀行第三(92.29億)、農業金庫第四(75.64億)、花旗銀行第五(57.82億),台灣銀行第六(51.34億)、彰化銀行第七(48.01億)、德意志銀行第八(37.46億)、匯豐銀行第九(29.46億)、兆豐票券第十(17.22億)。
買賣超的前10大金融機構當中,有5家來自於外商銀行。
配合4月台幣曾有一波升勢,外資大舉進入台債市場,疑似熱錢炒匯,短暫賺取匯差,恐怕是央行不樂見的。
但這些炒匯的熱錢,等到台幣回貶之後,還會回到台股嗎?

今日外資賣超290億,期貨多單小減870口。
指數依然出現量背離的走勢,MACD雙線糾結,柱狀體負值擴大,顯然對多方不利。
但能夠就此判斷行情轉空嗎?
對於時間波的操作者來說,苦等不到自己認定的轉折,貿然進場...多空都是枉然。
以目前指數...仍維持在0.618的位置附近來看,中期反彈的格局尚未完全破壞,若全球股市皆然,台股又有可能出現例外的崩跌走勢嗎?
雖然港股受到國安法衝擊,連帶令人揣度兩岸關係緊張,甚至誘發台灣捲入所謂「代理人戰爭」的可能,但冷靜思考一下...真的會發生嗎?
答案應該還是否定的。
原因無他,以目前川普和習近平的動作來看,一個噴口水、一個鴨子划水,其實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
股市在這種政治干擾的情況下,往往都是短期回檔,而事後來看...砍在阿呆谷的機率很高。
不過,現在比較應該追蹤的,反而是台積電的走勢。

在赴美設廠的消息面衝擊下,看多和看空的法人角力中,目前看來是多方略勝一籌。
然而,在今日價跌量增的走勢出現後,對於上檔均線糾結的壓力能否突破,反而出現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旦台積電的走勢反轉,似乎也將影響台股的多方氣勢,是否成為真正的X因子,有待觀察。
最後,小小提醒自己...
市場永遠是對的,順勢操作不吃虧。
與您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