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大家覺得技術分析有用嗎?

ayz847 wrote:
從以下24條致勝法則...(恕刪)


第二十條很明顯是技術分析的突破壓力進場

ayz847 wrote:
(B)是來否定(A...(恕刪)


這位大大的邏輯也太清楚了~

哈哈~找到前後矛盾之處
原文出處:
http://tx.liberal.ntu.edu.tw/~PurpleWoo/Methodology/Analy-TxStatisticsCanon-Causal.htm

冰淇淋的銷量:偽效果實例

以相關分析發現: 冰淇淋的銷量最高的時期,就是各游泳
場所遇溺事故發生得最多的時候。若誤認此為「因果關係」,
則會導出以下理論:若禁止冰淇淋的銷售,則可以減少遇溺
事故。
以冰淇淋的銷量為影響遇溺事故的原因,就是一個偽關係。實
際上,兩者都可能是由於氣候發生熱浪引起的應變項,而氣候
才是自變項。


鸛鳥送子:偽效果實例

歐洲有鸛鳥送子的傳說,而荷蘭有一項研究的統計數字顯示,
鸛鳥巢的數目與人類嬰兒出生數目之間呈現正相關。 若誤認
此為「因果關係」,則會導出以下理論:若飼養鸛鳥,則可以
減少不孕症。

兩者之間其實也沒有因果關係,而是鸛鳥與人類的生殖周期相
同,它們卻都跟數據觀測之前9個月的天氣相關。也就是真正的
自變項是季節氣候。

-----
若就因果論來看, 試想, KD 指標的構成:

1. 收盤價
2. RSV
3. %K
4. %D

1--->2--->3--->4

所以是誰在帶著誰走呢?
那我們加一項:

0. 愛用 KD 指標的交易者數量與其掌控的股票或資金

那就成了:

0--->1--->2--->3--->4--->?

? 處是不是填 0, 就留給看倌自己想吧...

但最原始的驅動力就是市場心理跟資金, 沒有心理變化 and/or
手上沒有資金或股票, 那就不會創造出新的一筆成交記錄.

但這個會成立哦:
0--->1--->0--->1--->0--->1--->...
多殺多就是個例子.

dancingra wrote:
我常拿碟仙比喻市場...(恕刪)

很有趣的比喻。

dancingra wrote:
原文出處:http...(恕刪)



股市真的要探究源頭的成因

而不是單純只看表面的現象,很容易陷入誤區

量子力學是以量子出現在某一位置的機率分佈來預測量子的行為

所以量子力學是運用機率來預測量子未來的行為

那我們是否可以說量子力學是對量子行為作技術分析呢?

如果可以這麼比擬,那量子力學這種技術分析被當作無上的科學理論

為何以機率統計研究預測股巿未來走向的技術分析被嗤之以鼻呢?
期海漂流17年 wrote:
量子力學是以量子出現在某一位置的機率分佈來預測量子的行為
所以量子力學是運用機率來預測量子未來的行為
那我們是否可以說量子力學是對量子行為作技術分析呢?
如果可以這麼比擬,那量子力學這種技術分析被當作無上的科學理論
為何以機率統計研究預測股巿未來走向的技術分析被嗤之以鼻呢?

這樣說好了,
現在科學可以精準算出答案的就是科學。譬如A+B會如何化學反應。
現在科學還不能精準算出答案的就是統計學。譬如男+女會如何愛情反應。

譬如過去氣象是統計學,因為常常不準。
現在也不算很準,但好多了,所以算統計科學。
未來如果連台北車站幾點幾分會下幾毫升的雨都能計算出來。那就是科學了。

現在量子力學已經在可預測的範圍,所以算科學。
可是股市的走向還無法精準預測,所以是統計學。
如果哪一天,可以在每個股民腦袋內植入晶片,利用超快速大電腦,精準分析每個人即將發生的買賣行為。因而無誤差的算出今天會漲跌的點數。那這個就不是統計學,是科學了。
社會科學很多時候不是決定論的性質,但一些指標
定義卻又是決定論的,然後使用的人在解釋上就
把技術指標/分析,當成像 F = ma 這種決定論性質
的東西;果其然,那就完全沒必要作停損規劃。

拿一串數列,丟進公式去算KD值,不論做幾次,
結果都會一樣。但以股市收盤價作為數列,上個月
出現一次,這個月又出現一次,兩次都能算出相同
KD值,但卻不能保證數列後的次一日漲跌必相同於
前一次,就跟簡單的箱中抽紅白球抽後放回再抽的
實驗一樣,它是非決定論的性質。(除非你早就知
道箱中全為某一色之球,那它就是結果可決定的,
那這種就完全不必停損,一路重押下去就對)

其實也不至於嗤之以鼻(至少我不是),前面也提
到過,心理 + 資金 可以產生一次次的成交價/量,
而將價 and/or 量作特徵分析,也近似於把市場心理
變化特徵作了分析。如果歷史經常能重演時,我相
信技術派的人應該會獲利豐厚。

大原則是市場心理推動市場在走,而不是技術指標
推動市場在走(技術指標反而是被已刷新的成交價
量推著走),真要有意見,我相信是對於錯置因果
關係的論點。
以技術分析判斷買賣時機,當然有用,否則為什麼證券商會一直推薦呢?

happywork01 wrote:
這樣說好了,現在科...(恕刪)


以成敗論英雄是世俗的標準

原本無可厚非

但出類拔萃者,則追本溯源而非人云亦云

量子力學若非有那麼多天才投入研究並公開成果

則不會有今天的規模

相信股市也有許多天才投入研究

但是卻很少公開成果大多祕而不宣

相信這是技術分析所以未達科學層次的原因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