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到年線62保衛戰,好是好在年線短期都處於上揚狀態,關鍵就在12月份營收能否繳出至少6500萬以上的成績單,雖然不滿意但公司營收遲遲沒回到7000萬以上也是不爭的事實,中美貿易戰現在也和緩不少,剩下就只能靠公司繳出成績單,來吸引市場目光了,畢竟25x PE 同業全新數字創新高股價就往上,對比一年過了IET還在這邊打混,加油吧!
coolscott wrote:是 胡毓棠 分析師...(恕刪) 分類這個事情,之前也談過了,公司是做磊晶的,給下游做成元件後,用途五花八門,很難定義類別,大概是光通、射頻、車用、國防,都可以。最近跟公司近距離有關的消息不多,不過相關的產業消息是不少,也算正面,跟大家分享,也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順心:第一個是美國的國防授權法案通過:對於太空發展及空軍等預算大幅增加,還有對國防的肯定,都代表這產業明年會成長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240179第二個是NTT用磷化銦做了300Ghz的射頻晶片。代表說走到高頻絕對是InP的天下,毫米波28Ghz 其實InP效能上已經很有勝算,廠商如果考慮接下來5-10年的發展,直接投資InP製程產能應該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材料長遠的可用性也會支持廠商的投資行為。https://mashdigi.com/ntt-lab-use-inp-to-build-6g-chip/
asiguo wrote:分類這個事情,之前也(恕刪) 1.想請教a大,英特磊有在投入GAN的研發,不過英特磊不是毫米波主打INP嗎?GAN不是也用在毫米波,這樣他不就有點自打臉,還是兩個化合物有不同的用途?謝謝~不太懂他們倆的整體差別與用途2.為什麼市場缺的是晶圓代工,像穩懋、宏捷科,卻不缺磊晶?磊晶不是在上游嗎
cheng.0601a2558 wrote:想請教a大,英特磊...(恕刪) 為什麼缺代工而不缺磊晶?我是不知道這個前提事實正不正確,不過磊晶市場,和製程市場是兩回事,我想是有必要澄清的。你可以想像矽晶圓跟台積電產能是兩回事一樣。但矽材料單一,化合物半導體磊晶材料多元,因此兩個產業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化合物半導體磊晶片一片wafer依照不同應用,可以做成很多很多很多顆晶片(chip/die)。硬要寫成函數關係可能:磊晶片市場規模=f(終端晶片需求、均勻度、晶片大小、製程良率、磊晶片尺寸、磊晶sweet spot area大小、磊晶材料單品價格)所以對磊晶廠而已,除了材料不同外,應用也就變得很重要,例如我說的FPA(可以想像成感光晶片),或lidar(vcsel元件),都是大尺吋的晶片,因此對於磊晶片的需求就會提升,可以想像你要在一張6吋紙切很大一塊下來用,你就會希望紙絕大部分面積是均勻、而且無損。應用往大尺寸走,對磊晶廠的均勻度要求就會提高,顯而易見,大尺寸應用同時也會增加對磊晶片的需求。所以當公司切入大尺寸應用,就該睜大眼睛看,一片的售價,還有chip size,我指的就是GaSb的應用。所以說,從上面那個函數,可以看到這中間變數很多,製程市場的growth不見的能傳導到磊晶市場/相反的磊晶市場的growth也不見得代表製程市場會有相應的增幅。最典型的例子例如:穩懋做3d sensing一開始因為良率低,一直做出不良品,就會狂跟iqe拿vcsel epi,就為了多產一些。等到良率高了穩懋才開始賺錢,對iqe的需求就會降低很多。總而言之我的看法是這是兩個市場,所以還是切開來看比較好,而競爭力始終來自於差異化,對人對公司都一樣,我想英特磊的獨特之處不用多說,也絕對能讓他在磊晶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公司股本不大、估值不貴,潛力十足,這也是我研究這公司的初心。簡單回一下第一個問題的想法,GaN SiC這兩個目前大多是用在功率半導體,電源轉換等等用途。當然GaN hemt也有人說可以拿來做無線射頻,確實可以,不過是原則上大部分都還是高電壓應用。你可以去看基地台的射頻晶片,跟手機的射頻晶片,整個大小就是不同,需求自然也不同。英特磊說的5G PA是指低功率應用,如手機、行動IOT,這種強調續航力的應用。一般在講的GaN射頻,是在講小基地台的應用。不過實際上看嘉晶漢磊的營收,也沒有太好,看來也是有技術上的關卡要突破,特別要做到至少八吋的「大尺寸(對於化合物半導體是大尺寸,對矽是小)可能均勻度變得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磊說要用MBE嘗試看看這個業務的原因,既然人家也還沒做成功,就自然會有潛在的應用市場。類似的道理就如同,GaAs雖然大家都說用Mocvd去做比較好,但UMS車用雷達的GaAs phemt磊晶卻是由英特磊獨吞,關鍵就在於均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