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orys wrote:從94年到現在. 收益為37.2% 你來跟我說你的投資理財基金有沒有賺到這樣的% g數?...(恕刪) 37.2%的報酬率很好嗎? 談投資不要沒有時間成本的概念, 14年啊!假設從新制開辦2005/7至2018/12底算13.5年來說好了, 總報酬37.2% => 年化2.37%這樣算好還是不好呢?台股報酬指數從2005/7/1=6663.24, 2018/12/31=17354.55, 總報酬160% => 年化7.35%你都不好奇錢到哪裡去了嗎?全班平均80分, 小孩只考了30分, 回來還跟你嗆說, 你來考就會比較好嗎!? 這樣有道理嗎?
總歸是錢在自己手上賠,噤聲(我甘願)錢不是在我手上賠掉,就論斷”為什麼賠捏!why why why”(我不甘願)如果讓勞工有自選的空間,投資心裡素質佳的,到了“未來”一定沒問題投資心裡素質弱的,時間累積下來,未來真要退休遭逢沒錢退,會形成社會問題(包袱),到時全民買單,可能是政府現階段無法放手開放給勞工自選的考慮之一(把人民保護太好)現在股市萬點,大家都覺得”投資,我可以”,當經歷指數高山低谷(人生還這麼長),現金流及壓力能否渡過低谷多言幾句,現在股市萬點,所謂存股,往回看怎麼買怎麼賺,一堆人跳進去這個策略(現階段我想很多人投資是賺了指數賠了差價),看到存股大成功,覺得我也可以,”萬一跌,我有信心渡過的!“~~我懷疑01上幾位讓我敬佩的大大的存股策略,我相信他們的策略不僅只於文字所述,更多是心裡層面在預期面對大波動的準備,真的要很仔細咀嚼各大大的分享並了解自己及自己的配置結論:萬點,大家都覺得我可以,有位大大曾分享:投資也是一段修煉過程大家樂觀中有謹慎,很重要。
不需要拿來跟"自選"比, 單純就是跟市場大盤比.市場大盤的績效就是單純什麼選股操作都不必, 只要客觀地定期按照權重分配, 股息再投入,這是連機器人都可以做的事, 也不需要有什麼先見之明, 很難嗎?這樣做, 2005年投入10萬元, 至今就會是26萬, 而不是只有13萬多,算算全民那麼多人的退休金就讓白白讓這些人糟蹋了, 錯失了這10多年來難得的多頭時期
希望能一直到年底五一勞動節,勞工好Happy!勞動基金運用局1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勞動基金整體收益,一舉衝破二千億元大關,來到2,153.6億元,收益率為5.55%,獲利績效寫下歷史新高;以新制勞退來說,第一季大賺1,221.7億元,平均每位勞工帳上賺逾一萬元。
退休金是什麼概念?一堆人要說投資, 投資可以穩賺不賠嗎?如果可以保證我退休金穩賺不賠, 我壓我薪水。誰敢說他穩賺不賠?有啦 詐騙集團都說穩賺的。個個都說自己是理財高手, 都在嘴什麼東西幾年後賺多少馬後炮, 要找他現在報個明牌,都說天機不可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