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wrote:
在下舉個例子給您參...(恕刪)
看到這我就信了,有時候賺錢真的也想有點虛榮心,現實不可能說的,一堆人跟你借錢,光是生活無虞一點,就算說沒賺大家也覺得你賺很多。
樓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算被質疑炫耀,自己的情緒都能理解的非常清楚,虛榮就虛榮也沒什麼好不能面對的,這種精神素質正是在面對漲跌時必備的。而自信來自準備的多寡,加上面對別人提問時也能考量到別人的狀況不可能與自己相同這種理性完整的分析思考模式,看來不無可能。
但我想樓主的方法大家也不可能複製,因為基本面很吃產業熟悉度(估價)的問題,就像某些人覺得會倒,也許買的人就是員工呢?
至少從文中大家應該可以看出幾個重點,要挑有股息的,要選自己懂得,要有耐心。
市場中最大的風險是把無知歸類成風險。
舉例而言,財報項目琳瑯滿目,看得懂得有幾個?而GOOGLE有沒有?
只要GOOGLE可以查到的知識,沒有去查,都是自己的疏失,不是風險。
總之,恭喜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