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 wrote:
也因為沒有神算師,所以保險公司的賠付條件,不可能抓得很準確,保單賠錢是"常常有的事情"(會覺得奇怪的人請舉手)
如果大家重複透過重複申請,讓醫療保險變成可獲利的行為,那按照保險原則(1),保費就必須逐漸提高,因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但為何要改變政策?因為一旦保費持續拉高,參與保險的人數就逐漸降低,這就違反一開始的原則(2)
所以,為了不讓實支實付醫療險變成"有錢人圈的遊戲",金管會這一命令可說是有效的處方之一(不敢說是絕對,但至少屬於該做的事情)
這裡甚至還沒討論到無效醫療,把保費理賠當遺產、、、等等可能情勢
該做的政策,還不支持嗎?
妳可能搞錯保單賠錢的原因了,
一種險種會賺錢還是賠錢,
基本上跟三個因素有關。
一、利率
二、營運成本(包含研發成本、銷售成本等等)
三、理賠率
目前想討論的是第三個,理賠率。
但是理賠率其實跟是否副本理賠並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關掉副本理賠,並不會降低理賠率。
真正影響理賠率的,是我前面說的,原本不該出險的,卻出險了。
開放副本理賠,其實只是讓原本就出險的部分額度提高而已。
但是整個出險的比率是不變的。
因為當我這次的出險是正常的比例情況時,
開放副本理賠只是讓我花兩倍以上的錢,買到兩倍以上的保障而已。
並不會因為開放副本理賠,就讓原本的保費提高。
就如同不會有下面這個過程:
買的人變多>理賠的人變多>保費提高
一樣。
因為雖然理賠的人變多了,但是理賠的比例並沒有變,
所以不會照成保費提高。
影響保費的,主要有三個因素,就是上面說的那三個。
其中營運成本的部份保險公司可以精確地抓到,所以不會有誤判。
利率的部份會有誤判,但是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中。
而會影響理賠率的,主要就是我前面提的:原本不應該出險的事件,卻出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