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廠,DRAM,半導體代工廠都一樣是高設備投資,高折舊,新廠前面7年大都是在虧損,除非發生類似DRAM報價爆漲3倍這種特殊市況下,新廠才可能馬上獲利。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正好是這種高投資產業的描寫。
台積電必需靠過去完成折舊的許多舊廠來支持公司獲利和南科新廠的虧損。
夏普兩座新廠開始運轉後,每年得攤提600多億折價費用,這種吃重的會計攤提,要持續7~8年,以目前的面板報價逼近現金成本的情況,賣出面板的收益,只夠支付上游材料費用和人事費用,根本沒有餘額去支應每年幾百億折舊費用,換句話說,夏普新廠每年要虧損6百億,必需等待報價反彈,虧損才能減少,除非報價驚驚漲,才能支付每年這600億折價費用,讓損益勉強打平。
夏普舊廠的產值極小,獲利極少,根本無法支應兩座新廠前7年的折舊費用。
相對的,群創熬過10年寒窗,已經完成10幾座舊廠的主要折舊攤提,所以去年一下子稅後淨利快400億,但以鴻海持股比例如此低,就算群創大賺特賺,鴻海就只能認列區區幾億的收益,杯水車薪。
鴻海如果前年群創股價只剩$9時,花300億吃下群創3成的股權,當群創去年獲利快4百億時,鴻海就能分享上百億的收益。如果,花500億,吃下近半股權,就得合併財報。
當然,如果群創虧損時,也得按比例認列虧損。
未來7~10年,花幾百億,投資群創的收益,會遠比花5000億投資夏普新廠高。夏普新廠想自力耕生,甚至貢獻獲利給集團,大概要等10年後吧?
鴻海其實沒什麼利空
只是三年來獲利一直衰退
去年股價莫名想上200
讓大家以為現在很便宜
pqaf wrote:
張忠謀前陣子說,台積...(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