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師的左手 wrote:
這幾天申請的信貸終於...(恕刪)
跟你分享一下融資(信貸)的基本概念:
1.這個人有沒有錢
就像前面分享的,對於個人負債最高金額是有規定的(如果是擔保借款,如:房貸等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所以,你的薪水決定了你可以貸款的額度跟利率,這是一個基本參考點。
2.這個人如果有錢,但錢是放在口袋,還是都花光?
在這個部分,不同單位由於對你的資訊掌握不同,所以,判斷的差異會很大。
常常會聽到說,薪轉銀行會好一點?其實這也不必然,通常會考慮幾個要素:
(01)戶頭的進出狀況(薪轉銀行才能關心這個,但有些銀行會要求你提供,以增加核貸率),如果你是月光族,那就不用說了,薪水再高也沒有用,他會依照你戶頭進出的狀況來判斷,你這個人是真的有錢?或是有能力賺,但沒能力存
(02)相關的資產證明,這個範圍比較廣,簡單說,就是看有沒有他可以查到的聯徵記錄或其他資料,如別家銀行給你的信用卡額度是30萬,你要申請的是50萬,且聯徵記錄都正常,合理推測,你有其他資產(如:別家銀行的定存或基金投資等),他也會比較放心借給你,因為可以間接推論你有錢。
3.這個人有沒有信用風險?
這個一般都是看聯徵記錄,但聯徵記錄依據銀行法的規範,主要是包含:信用卡、融資等行為,所以,聯徵是查不到你在其他銀行有沒有存款?有沒有買基金等狀況。在這種狀況下,銀行的思考是:
(01)小白要拒絕?其實這個看銀行政策,但不可否認,小白不是加分項,所以,銀行也會怕
(02)信用分數還不錯?其實銀行沒有這麼單純,要比對你其他資料,有人說要養信用,但很現實的說,你的核卡就是5萬元,就算每一次都正常繳款,銀行也不可能敢借你100萬,這個風險概念不一樣。
(03)分數一般,違約記錄有?這不能說一定借不到錢,就看前面1跟2,銀行可以拿到多少資料
4.各家銀行的政策?
其實每一家銀行都有差,但最大的差別在於:
(1)你是不是他的客戶:他手上有很多有利於你的資料(你有定存、有一堆相關投資),如果是一般般,其實沒差。這也是我們最常聽到銀行求老闆或特定公司高階主管借錢的故事,你們公司往來主要戶頭是透過我們,你又是唯一大股或是好高高層,其實,怕你跑路的風險就很低
(2)他們缺不缺業績:這個你很難從銀行本身獲利方案來看,你可以參考這家銀行有多少方案?如果包山包海,看的你眼花撩亂,恭喜你,他借你錢的機率相對較高,表示公司積極在拓展新客戶,但反過來,如果這家銀行主打多快可以核貸?你可能很悲慘,要快速核貸,通常會仰賴一些固定規則,其實反而比較難(這個概念不適用在特定單位)
(3)內規有關於其他徵兆的規範:有些銀行內規很嚴,你犯了一些天條,絕對沒機會(如:一個月內聯徵被調閱3次以上)。
回到你的個案:
1.薪資穩定:這個你不太會被扣分,如果工作時間夠長,都是在同一家公司且是正常薪轉,已經有小加分
2.戶頭狀況:你幾乎不會被加分,你要貸的錢跟你的工資相比,其實算很多了(你已經是要借年薪了),換言之,銀行很容易認為你還不起,如果你戶頭餘額又不超過10萬,換言之,不算利息我都要假設你還5年,說真的銀行會怕,這個單風險有點高。所以,從核你20萬,且如果是薪轉銀行,我猜你戶頭進出很頻繁,每月剩下的錢,不到薪水的1/3
3.信用記錄:看起來你就是空的,唯一查到就是你的學生貸款,抱歉,這算扣分項。並不是銀行覺得你不ok,應該說,你年紀不大、未婚等,再加上助學貸款,換言之,銀行浮現的畫面就是你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年輕人,很棒,但還不出錢時,你爸媽不會支持你,我們會怕怕的。
4.各家銀行政策:其實開20萬,設定一個好高的利率,這家是最認真的。他們用利率來降低你還款的風險,其他家,怕死的是連核貸都不願意。我們不用說銀行是趁你窮要你命,畢竟,他是要跟你一起承擔風險的。
個人建議:
1.借錢沒有在怕利率的,真的缺錢怕的是沒有資金來源。所以,我覺得利率不是一個問題。
2.關鍵在值不值得!我不確定你主要的資金需求是什麼?如果是投資,問題很簡單,再加上這個利率,賺不賺得回來?風險願不願意擔?如果你覺得值得,其實沒什麼不可以。但如果你覺得不值得,請放棄這個選擇。
3.這次學到經驗,下次該怎麼辦?
這可能才是關鍵!從你的敘述,你使用的信用工具跟理財工具很少,所以,這次發生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我不建議,因為這樣就覺得你要去培養信用記錄,很多人,在培養信用記錄的過程中,只是變成了無法抑止的消費慾望出現,從想理財變成被錢追著跑。
你應該要思考的是,跟這次借錢的經驗一樣:
(01)我有沒有預期外的財務需求(想要大筆金額投資、想要做一些我願意負債的事),如果有,才要認真的培養信用記錄
(02)我是不是一個細心有紀律的人,如果是,可以研究一下,該怎麼做,不要太相信偏方,重點是信用工具和理財工具可以多瞭解,選擇不會超出你控制的範圍去學習跟應用
(03)我是不是一個國際化的生活方式,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覺得信用卡並不是一個必需品,但如果你常出國,這個東西確實可以省下很多麻煩,概念就是,這種預支後付的工具使用(包含貸款),請盡量是因為它方便,有些好處,再來使用,不要是因為預支的概念而使用。
以上給您參考
nickola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