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想請問各位先進,開放陸客來台投資的好處在哪裡? (非政治文)

釣魚釣到麥香魚 wrote:
歐美人士,誰要來台灣?
要中國文化就去中國了,要便宜的就去東南亞,
來台灣的歐美人士大多數是商務需求,隨著台灣閉鎖,不與對岸交流後,

要中國文化就去中國了,要便宜的就去東南亞,+1

說到重點了,就是特色。一個國家沒有特色就沒有觀光價值。
大家都是出國看過世面。講一些大家都會懂。
看百千年歐洲文化藝術古蹟。大家會選去義大利,看古堡喝美酒 去法國。
看海做休閒SPA,去泰國 與巴里島,東方文化 選中國或日本。泡溫泉 大家想到還是日本文化特色。

台灣有何特色?
在台灣家庭即是工廠的情況之下。居住、辦公、商店全部混雜在一起也是一種特色,但是還是無法跟香港比叫高度都市化的特色。

台灣的特色在哪?
台灣溫泉區沒像有日本有文化內涵。
墾丁海可以跟泰國或印尼海灘比嗎?消費會比他們便宜嗎?
台灣的古蹟好想都拆了差不多了,剩下的有些修修都變樣了,文化特色也好像看不到。
自然風光,某些區還有賣點。但是也被過度開發了。

台灣必須走向開發自己的特色。才能做市場區隔.

大大說隨著台灣閉鎖,不與對岸交流後
台灣有閉鎖? 有不願意交流嗎? 請舉例。

君不見中國XX省長或市長早就透過訪問名義來台灣多次了。還有中國高官還有一個死在台北...
三通只剩下直航無法通。原因在於既得利益者..的問題。
常態包機是誰不願意做? 貨運包機是誰擋?

歐美的企業都直接進入香港或是大陸,著眼在大陸的市場,台灣已經被邊緣了

我覺得台灣永遠都是邊緣,從來都不是世界的核心。
連一個科索夫都比台灣強,連太平洋的幾萬人的小島都比台灣強太多了。
連一個WHO都進不去.... 可能連旁聽都會被趕走.....



earl258 wrote:
大大說隨著台灣閉鎖,不與對岸交流後
台灣有閉鎖? 有不願意交流嗎? 請舉例。

指的是經濟政策對大陸的保護與限制,
這才是歐美企業在乎的重點

歐美相對比較守法,所以政策制度不利的狀況下,
寧可進入香港或是直接進入大陸與中國政府打交道

台資企業怕輸給別人,明著遵守台灣政府法令,
暗地裡資金還不是去大陸佈局,目前資金回籠,
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大陸的投資環境惡化,加上台灣預期會開放三通,
台灣的環境相對較大陸來得穩定,所以資金回流佈局

這些都是信心面的問題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2008-02-26 11:14 by superscreen
悲哀的是大陸客佔美日多少的比例而已,
我們只想著要吸引平均消費低又水準低的大陸客
------------------------------------------------------------------------------
公司附近有一家粵菜館,只要是來台北市的大陸客,
很多都會被遊覽車載來這吃飯~

水準低,一眼就可知道是大陸人是沒錯。
但平均消費水準,應該比美、日客高!
而且是高很多....
大陸有錢人比台灣多,原因也很單純就是因為人多...
跟台灣早期瑞士團的闊氣有的比....
樓上有人說自己國家沒有特色
那我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沒特色不知道要趕快創造特色嗎?
怎麼還反客為主唱衰自己呢?
台灣應該只想把自已的事做好,該來的自然就會來。

不要一天到晚寄望人家來灑錢施捨你,別人又不是傻瓜,自已國內也有很多吃不飽的人。
釣魚釣到麥香魚 wrote:
歐美相對比較守法,所以政策制度不利的狀況下,
寧可進入香港或是直接進入大陸與中國政府打交道


歐美企業為何要投資台灣?
考慮不就是一樣哪幾項 政治、經濟、法律、環保。
但是中國開放後因窮怕了一切向錢看。

所以有錢一切好談的原則。
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土地、寬鬆的勞工法令、環保法令。
歐美企業當然棄台灣往中國、越南、印尼、印度這種開發中國家前進。

很簡單看IKEA商品生產地就知道世界的工廠在哪了。
也因為台灣因為1980所謂經濟起飛、地價、物價高漲也導致了後來的1990之後的泡沫化。
廠商的成本在1990年中國開放相較於中國的低廉工資與台灣有10倍差異。
全世界當然開始考慮中國市場。台灣當然這種小地方永遠都不會是主角。


不過後來產業轉型台灣往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業發展。
光電產業一年超過2000億產值
機械加工一年超過五百億產值
工具機一年超過五百億產值
自行車產業一年超過五百億產值
當然大家都很努力。
但是台灣永遠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會變成幾大工業國成員
雖然台灣各方面都有成就。

但是某國也是看到台灣有這資源想利用。
舉凡 農業科技技術管理種苗全部交流挖腳。 直接拿到回去種,猛力招商。
現在機械加工產業、遊艇、LCD、IC晶圓、............先給各種甜頭、廠房優惠、免息貸款、地方租稅優惠、退稅、水電優惠、土地優惠、污染當作沒看見。只要來這邊設廠就好。
earl258 wrote:
現在機械加工產業、遊艇、LCD、IC晶圓、............先給各種甜頭、廠房優惠、免息貸款、地方租稅優惠、退稅、水電優惠、土地優惠、污染當作沒看見。只要來這邊設廠就好。
...(恕刪)


等到人家學會了你的技術,或是廠商在那邊的投資大過於台灣,或是在大陸落地生根,或說泥足深陷, 就是人家殺著使出來,台商、台灣遭殃的時候了。台灣已經在嚐苦果。

台灣聰明的話,就該學日本,好的技術留在國內,次級技術拿去國外授權賺授權金。而不是像台灣有一批人,急著想把台灣的各種優勢產業、技術往外送。
llinsh wrote:
有人說自己國家沒有特色
那我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台灣特色不是沒有,只是被發現的太少。
因為文化就在生活之中所以大家都沒發現。也沒人注意.
而且台灣文化界傳媒界教育界一直都是被壓抑的。

當台灣人自己不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有些人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先認清自己是誰你才能跟別人介紹自己的特色。
666陸客來訪 買氣不如預期

蘋果日報很明顯的戳破其他媒體報導中國遊客來台報喜不報憂的假象
理論上中國人能夠出國坐郵輪的消費能力應該算中上水準以上
但實際上買氣卻不如預期,在故宮紀念品頂多也只買一千塊左右
更有這樣惡行惡狀的中國遊客:

昨不少陸客到台灣民主紀念館拍照後立即上車,到了國父紀念館,近半陸客嫌冷不願下車,但有一女子穿越管制區,爬到國父銅像拍照遭警方制止,女子咆哮:「有人這麼做,我才這樣。」幸導遊緩頰化解衝突。

為了維護台灣的旅遊品質,小弟認為對中國遊客數量適當的管制是必要的,更不能一廂情願,來了中國客卻嚇跑了歐美日本客!

想當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不也大張旗鼓,要海撈中國遊客的錢,現在卻落得連年鉅額虧損的慘況,所以中國遊客並不是萬靈丹,並不是賺錢保證.

我們更要這樣思考,唯有能夠吸引大量歐美日本客,才有可能吸引真正有消費能力及優質的中國客來台灣.若腦袋一味的只想著中國客,只是在台北街頭製造一堆中國來的盲流而已...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