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假裁員風 wrote:你誤會了 20萬是...(恕刪) 我沒誤會啊,你看我計算是 20萬/5% 先求得總資金,再乘以95%得到投資資金,只是我殖利率只抓7%,看大大你的說法,感覺實際上有10%,或者殖利率略低,但總投資金額加大一些。只是一年提35到40萬,又和前面說目前只達成股息20萬的說法不一致。所以我先前才覺得你可能是哪裏寫錯了。雖然我被搞得有點亂,不過已經瞭解20萬過一年確實不是無薪大家裏的實際情況,這樣就不用再想學如何用20萬可以過一年了。
高收益債確實波動頗大,我持有2年左右,總共12檔,分散多區域多幣別,算是買在高點,以淨值來看,全部都是虧損的,虧損最多的一檔達-30%,歐元計價的一檔,淨值虧損+匯差才會那麼慘,不過整體加計配息還是有獲利,總共3.61%(台幣計價),平均1年1.8%。高收益債我算是買在高點了,這2年來每一檔的淨值都是直直落,不過整體的獲利還是正的,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簡單推估,現在進場的話,未來的獲利應該會更好一點。月配息高收益債不太適合當成投資標的,不過當成資產配置的一部份就還不錯,重點就在於"月配息",這是我重要的現金流來源。樓上有人問說,為什麼不定存,然後每個月領出來用就好,其實照我持有的這2年來看,1.8%的獲利確實是跟定存差不多,不過資產配置通常不是只有單一目的,我台幣資產已經夠多了,需要配置一些外幣資產來平衡,降低整體資產的風險,而月配息高收益債同時滿足我現金流、外幣、多區域的需求。理財投資是一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事情,因為影響損益的變數太多了,尤其是海外的標的,真正持有它時,經驗才會是你的。每種標的都有其市場需求,不要太排斥,很多人一看到"配息可能來自於本金",就直覺的認為不好,其實股票的配息都是配息來自於本金(從財報就可以看出來,配完息公司淨值就減少),怎麼沒人認為有什麼不妥?高配息帶來高現金流,我高收債部位700萬左右,每個月帶來差不多3.5萬的現金流,所以高配息對需要現金流的人來說就是一件好事(最差就是本金領完吧),譬如現在政府在推的以房養老,不也是配息來自於本金,最後房子可能沒了,但是生活過的舒服,高配息的高收債也是如此。高收債為何能高配息?因為他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源就是那些高息垃圾債,當然垃圾債容易掛,有一定的違約率,所以買的時候就是盡量分散。現金流的規劃是每個人最終都會面臨的事情,俗話說狡兔有三窟,現金流也是如此,政府給你的年金可以領到死,但是金額可能不大;房租也不錯,不過門檻頗高;股息也很好,可是一年才發一次,收入容易斷流;月配息高收債也是個不錯的來源,可能不能領到死,但是C/P值比年金好。高收債不適合用存股的方式買入,因為他不是放越久領越多的,在需要的時候一次買入就可,當然你可能像我一樣買在高點,不過也可能買在低點,誰知道呢?要平衡一點的話,可以分幾年購入來平均成本。
ejan1969 wrote:理財投資是一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事情,因為影響損益的變數太多了,尤其是海外的標的,真正持有它時,經驗才會是你的。每種標的都有其市場需求,不要太排斥...(恕刪) ejan大大的投資態度,深得我心。方式、標的,適合自己最重要。相較於版上一知半解,排斥、貶低他人的發文,大大的文章有營養多了。
錢放在定存 成長非常有限還要自行去提領不如大概規劃一下每月想要多少金額or零用金自行投入如安聯收益成長的基金每月就自行配息到你戶頭 長期來看含息報酬率也比定存好現金流或基金除了投資 也有分散風險的功用手續費更是不用擔心 基富通跟鉅亨網很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