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別碰生技醫藥的 3 理由

以前...民國70、80年代時
人們只看到資產股的資產價值
高資產的國泰金、台火等公司炒到天價高
那時的電子股
許多人聽都沒聽過
當時的股民們不知道什麼叫智彗財
普遍認為電子股沒有資產只有本夢比
結果數年後....
電子股本益比達50-100倍
佔大盤權重高達5至8成
開啟了長達20-30年的輝煌時代
人手一支電子股
當夢實現時投資大眾才瘋狂的追逐
錯失最豐厚的投資報酬
那時的電子股中掛羊頭賣狗肉爆發詐欺案件的也不在少數
但全部的公司都是騙人的嗎?都是本夢比嗎?

現在電子股傳產化
本益比只剩10倍
為何???
現在當韓國技術超越我們
大陸及東協國家科技直追我們
挾製造成本優勢在價格上狠砍搶走台灣的訂單
使台灣的電子業毛利大不如前

後來的網路公司雖經歷泡沫洗禮
但現今Amazing、臉書、推特
甚至大陸的阿里巴巴...
都是市值驚人的大型企業
可惜台灣因創意不足加上市場有限
無緣參與此種大型網路經濟發展

現今政府力推生技發展
許多人存疑
為何??
一來新藥發展本來風險就高、失敗率也高
二來股民不做功課、盲目投資
(例如....發展哪種新藥?市場有多大?目前進度為何?其他如各種基本面、股東結構、籌碼及技術分析等.....)
生技發展至今....
不可否認有許多魚目混珠的公司
假借生技之名.....行炒作之實
然而卻也有許多努力奮鬥打拚的公司
一旦新藥成功了,市場評價會徹底翻轉
不然就你最聰明
許多股價1、200元生技公司的投資人跟外資是笨蛋嗎??

投資市場裡高風險高報酬是不變的道理....
在股市投資
如果想賺取比一般人高的獲利
就別在停留在舊思維
假以時日
生技股也會出現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這種領頭羊

如果無法改變自己的思維
就當個保守的投資人
買中華電信或金融股
但受世代變遷、科技創新及景氣環循的影嚮
你以為這種公司就沒有風險嗎??
連台幣都有風險
沒有風險的是美金
(哦對不起、現在在人民幣跟歐元的威脅下,脫離金本位的鎂也有風險)
Nothing is free!!
連資金都有成本好嗎?




KAKE LEE wrote:
為什麼不能碰?會漲...(恕刪)
挑字錯誤
是Amazon
更正一下囉!!
救命的藥不能賺太多,只能賺富人藥。
相信生技業會用一顆藥解救蒼生的人~
可以GOOGLE一下"感冒特效藥"
順便了解一下"藥"對癌症的療效

相信可以對用藥能治的病症和範圍有更多的概念
也能知道難度有多高...

Benlux2016 wrote:
這部份也不能這樣說...(恕刪)

我也不想看這麼悲觀
但我看到的事實就是如此
生技公司好的一定有, 但印股票換鈔票的比例也不低
造夢~ 放出期望獲利~ 市場自動計算出目標股價, 做高後賣股
我買不買生技? 當然買~
我只能說, 若台灣堅持發展生技股當重點產業
台灣經濟長期不會好轉的

il-lee wrote:
1. 2010年後...(恕刪)


生技基金逆風揚帆 近3月賺逾1成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7240

全球股市隨中美貿易戰忽漲忽跌,但生技與健康照護類指數卻不畏波動,截至8月1日,美國證交所生物科技指數(AMEX Biotechnology Index,BTK)今年以來漲幅達20.61%,居全球指數之冠,帶動投信發行的生物科技和健康護理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績效衝破8%。近3個月生物科技類基金漲幅更為突出,平均收益高達13.2%,健康護理近3月平均也有8.13%。法人表示,今年生技產業在新藥核准以及企業併購活動上都非常熱絡,產業前景佳,值得長期布局。

儘管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日益嚴重,生技與健康照護需求水漲船高,但生技產業並非未曾遭遇逆風。2015年美國總統大選打得正激烈時,2位候選人希拉蕊、川普難得有志一同地同聲宣布,要在當選後改革藥品的定價機制,2016年1月,AMEX生技指數從4200的高點,在2個月內跌至2500點。




企業動態 > 生技醫療
生技基金逆風揚帆 近3月賺逾1成
2018-08-22
作者: 洪綾襄

A A A


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將成推動生技產業創新的主力。(圖/攝影組)

全球股市隨中美貿易戰忽漲忽跌,但生技與健康照護類指數卻不畏波動,截至8月1日,美國證交所生物科技指數(AMEX Biotechnology Index,BTK)今年以來漲幅達20.61%,居全球指數之冠,帶動投信發行的生物科技和健康護理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績效衝破8%。近3個月生物科技類基金漲幅更為突出,平均收益高達13.2%,健康護理近3月平均也有8.13%。法人表示,今年生技產業在新藥核准以及企業併購活動上都非常熱絡,產業前景佳,值得長期布局。

儘管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日益嚴重,生技與健康照護需求水漲船高,但生技產業並非未曾遭遇逆風。2015年美國總統大選打得正激烈時,2位候選人希拉蕊、川普難得有志一同地同聲宣布,要在當選後改革藥品的定價機制,2016年1月,AMEX生技指數從4200的高點,在2個月內跌至2500點。


利空出盡 創新動能強勁

主因在於國際大藥廠哄抬藥價,已達到天怒人怨的程度。根據美國藥品福利管理機構Express Scripts統計,美國品牌藥價在2008到2015年期間狂飆164%。今年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也直指中國長久以來看病貴、吃藥更貴的現實,上映4日便創下1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

中美2國政府都有意對藥商開鍘,但今年以來,形勢卻轉趨對企業有利。駿利亨德森投顧產品研究部總監林郁紹指出,生技產業的創新動能仍然強勁,指標就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核准上市的小分子新藥及生技新藥,高達46件創歷史新高,較上年核准件數成長1.1倍。

積極、穩健策略各投所好

另外2個藥物市場—基因療法和免疫療法的前景也相當樂觀。林郁紹指出,去年免疫療法相關藥物銷售金額達到100億美元,今年可望成長至150億美元。而基因療法也於去年首度獲FDA核准,若病患罹患遺傳性眼疾,只要將好的基因注射到病患身上,缺陷就有機會改善。該療法若能持續發展創新,將對很多疾病的療法起到革命性的改變。

更重要的是,川普的藥價政策轉趨明朗,他不直接和藥廠談判藥價,而是讓更多學名藥和生物製劑納入社會保險或健保,讓原廠藥或品牌藥必須與學名藥廠競爭,間接促使藥價回歸合理性。

大環境的利空出盡後,投資機會便浮現,加上生醫股最新財報均優於預期,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大型生技及製藥股現金充沛,併購或參股機會升溫,因此看好中小型生技股的股價動能,特別是癌症、基因療法及孤兒藥公司,都是被併購的熱門標的。風險則須留意期中選舉前,藥價議題可能再度成為新聞頭條風險,但他也認為,藥價消息面對生技醫療類股的衝擊顯然已鈍化。

不過,多數生技基金給人大起大落的印象,百達生物科技基金重押新藥公司,就以波動聞名,其年化報酬率約7%,但年化波動度卻高達27%。偏好該基金的投資人應遇大跌時加碼,區間操作就有機會大賺。

亦有穩健策略可參考。駿利亨德森環球生命科技基金近3個月報酬逾10%,5年報酬將近1倍。林郁紹指出,去年藥廠不確定性仍大,因此駿利選擇減碼製藥,轉而加碼醫療器材和美國健保公司。

林郁紹分享,駿利在生技產業的投資法是採9090原則,意指新藥公司在研發階段,會有90%的機率失敗;就算臨床成功了,華爾街對該公司的財務預測也會有90%的失準。因此單一個股持股不會超過2%,並多元分散投資在其他相關公司,降低風險衝擊。

五年前的文章
翻出來看
還是有感

去年一開始早早就說要做了
但台灣的新冠疫苗
別說拿去外銷幫忙賺錢
自己本島疫情爆發後
也沒有辦法取得警急授權
何解呢?
國外幾間廠商已經賺翻了
台灣現在自己連疫苗都沒有

事實勝於雄辯
我們是否真能適合發展生技
只能自己參考看看
全球 Covid-19 累積的臨床試驗已經五千多筆
其中進 Phase 3 的也超過六百多筆了

我們目前寄望的台灣 2大廠只有五筆臨床試驗
而且只到 Phase 2 還沒有未完成

回歸理性客觀來看
台灣當然有錢可以直接買
已經完成 Phase 3 回來用
真的看不出理由
直接拿自己人當實驗
打才做完 Phase 2
*一般臨床試驗要做到 Phase 3 才能上市

我們不發展醫藥
錢也可以從電子業賺回來
健康無價何必冒險?
拜登:美國輝瑞疫苗不受智惠財產法保護,這是全人類共享的藥,
不可有藥廠私自提高藥價

因此,美國輝瑞疫苗售價一劑6美元
救人比賺錢重要啊
人命不能用錢來衡量
更何況疫苗單價可能比快篩便宜
這一波不如投資快篩廠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