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boy0612 wrote:
再彙整一下 也就是說在除權息以前不論你買的時間點是何時
股價都已經是包含除權息的價格在裡面了
對.
除權息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股價的涵義是: 股價=(淨值+溢價), 這個溢價是市場給予
的掌聲(正值)或噓聲(負值), 而公司除權息後經過一段時間, 股價=(除息後淨值+一段時間
確定下來的息值+溢價), 如果你很專注看一家業務穩定的公司, 基本上你甚至可以由每月營
收就估計出它每一季的 EPS 大約會是多少, 你就可以推算它的每一季合理的股價大約在哪.
geminiboy0612 wrote:
所以除權息當天股價的基準價下跌是正常的 因為你已經拿到權息了
對, 因為股價中的淨值下降了(現金流出配給股東們了), 所以股價中扣去的是這塊.
geminiboy0612 wrote:
而除權息當天開始買的股價 就是包含了來年的權息在裡面的股價
嚴格說, 除權息當天的價格已不含息, 所謂含了來年的息值, 或許說含了對來年的期望在其中.
所以當天能不能往填息方向走, 那是大家對公司給予多少掌聲來決定. 例如大家預期台積電明年
應該可以業績至少跟今年一樣好, 那起碼大家會覺得值得買, 股價會漸漸拉上去, 在市況沒有大
變動情況下, 理論上到下次除權息前會拉到跟今年除息前一樣的價位左右...
當一季過去, 兩季過去... 公司報表也確實符合預期, 那股價中的息值成份就會愈來愈明顯, 股
價的支撐就會愈來愈強, 隨著日子過去, 報表公佈, 不確定性愈來愈少, 大家的認同度就會愈來
愈高. (最近華碩(2357)就是, 幾天前的大跌, 馬上現在就拉上來了, 8/10 就要發息了)
如果有在操作期貨跟選擇權的人, 講最結算交割前的價差收斂大概就懂了... 有點類似這種味道.
geminiboy0612 wrote:
但是因為不知道來年這間公司會賺或賠多少錢
所以願意用多少金額去買請自行評估(這是投資的風險)。
是的, 要用八卦算, 或要老實用基本面分析, 或是對產業獨特洞見, 或聽明牌, 都可以, 這是
自由的, 我說台積值 200 元一股, 那是我一人說, 不見得全市都同意, 股價會朝多數人的想
法方向走, 至於想法是不是合理, 這不是很重要, 重點是大家認同的價位在哪.
geminiboy0612 wrote:
因此除權息之後股價下跌 權值不變是這個道理 是嗎?
權值? 是指股數嗎?
前面解釋過除息了, 若您談的是除權, 那簡單說是印股票給股東, 名義上是盈餘轉增資, 把去年
度的盈餘以一股 10 元面額轉成股票, 依所有股東原持股比例發給股數, 所以是股本膨脹 (或
說股數膨脹, 股權膨脹... 都可以, 就像通貨膨脹, 是一種多印幾張紙給人的作法), 就印股票
來說, 它不能等同印鈔票, 所以若你有 10 張市價 20 元的股票, 市值 20 萬, 除權後股權
數膨脹成原來的 2 倍多, 那它的股價必須縮成原來的一半, 否則你的持股市值會無端上升, 這
豈不成了印鈔票? 換另個角度說, 公司昨天是一億股, 今天突然成了二億股, 那昨天到今天,
公司有創造什麼驚人的價值還是挖到金礦了嗎? 如果沒有, 憑什麼昨天一億股值二十億元, 今天
兩億股就得值四十億元? 這一天之間多出的二十億元價值的理由是什麼呢?
ken5850 wrote:
其實很多老人跟新手...(恕刪)
除息前,天天漲停板,你會買嗎???
我覺得不管是天天漲停板還是天天跌停板,這一切不都是市場機制嗎????
我反而覺得有賺也要有賠
賺錢應該股價不變,每股盈餘多少就配多少
賠錢應該降股價,每股盈餘少多少就扣多少
大家要有個觀念,投資不就是一種賭,一切的一切都交給市場機制
corre001 wrote:
我還是不太懂,獨資100W 賺10W,幹嗎放公司??
因為還沒除息結清給股東, 所以仍在公司裏 (即在公司帳上).
corre001 wrote:
10W應該是扣除所有成本後的盈餘,不應該是全分給股東嗎?
沒錯, 但除息前, 股東易手, 那紅利就是歸新任股東擁有了.
所以舊股東正常來說, 為了不平白受此損失, 股息就應該算在賣價中,
也就是賣價含息, 這樣子賣才不會冤枉自己投資跟公司冒險一年的付出.
corre001 wrote:
照你這樣說法是公司除息後我的店面變90W,然後我領10W走,然後公司90W就比較有想買??
公司資本額還是100W,我覺得不變阿....
要先確定你領的是淨利? 還是原有的資本?
若結算有淨利, 那期末業主權益必大於 100W (例如 110W, 即資本額 100W 加上
未分配盈餘 10W), 那你領走 10W, 資本還是有 100W. 這種情況你開價 90W 賣
公司, 若公司能力與市場情況未改變, 那算便宜賣了, 等於你現貼了 10W 給我呀,
我等於有 10W 的風險承受空間, 可以買呀! 甚至有人跟我搶時, 我「溢價」一些,
喊 93W~98W 跟他搶我都願意出.
但另一情況, 如果是店裏期末結算完沒賺沒賠, 但你領走 10W現金 (等於現金減資),
那淨值當然剩 90W, 這種情況不應該單純看成是便宜賣. 因為剩下 90W 的資本, 且
若公司能力與市場情況沒變, 那表示未來一年也是不會賺錢. 那我不如去存定存...
要不就你「折價」個幾 W 賣我, 我也許撐(套牢)幾年看公司能不能未來賺錢.
便不便宜其實不在於 "價格", 而在於 "創造價值的能力". 淨值就是淨值, 市場看好
或看壞, 都不會影響淨值. 但折溢價是市場來決定, 基本上就是對公司未來風險與利潤
機會的評價拉鋸結果.
corre001 wrote:
即使隔天有人要買還是100W買公司阿.....,對我而言就是去年努力賺10W+賣公司100W
當然有人說,賣100W誰要買,這不就是市場機制的結果,有人看好100W跟你買,也有人覺
得不值100W、也有有人覺得值150W.....
這同意, 所以除息後(你領走10W後)的開盤參考價, 就... 參考而已, 大家都仍可自
由出價.
-----
除息後股價要下跌是會計原理的必然. 除息, 公司帳上現金減少前跟減少後的那一秒之
差, 公司帳上價值就是變了, 股價反應是合理的調整.
例如同樣上述的店面, 期末資本仍為 100W, 但期末結算賺了 9900W (賺 99 個股本),
那淨值應為 1E, 那你領走 9900W, 在沒有新一輪的成交來刷新前, 保持除息前的價格
不變反而是很奇怪的事, 會嚴重高估.
市價 = 淨值 + 溢價
或
市價 = 淨值 - 折價
除息調股價, 其實調的是淨值, 不是調市場的折或溢價.
thebestagent wrote:
既然股票成交價反映的是目前買賣雙方認同公司當下的價值,但股息是公司發給我的,與目前買賣雙方何干呢?
這是很常見的謬誤... 股息不是免費的午餐...
==> Dividends Are Not Free Money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