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eg wrote:
央行不能以提振經濟為導向
因為台幣根本禁不起貶值
他的9A正是因為
能夠有效地維持貨幣價值
我不覺得是這樣,其實評定有項目的,CPI、失業率、匯率自由、……等等這些項目的綜合評比,他是在這邊做得不錯
以台灣人口和資源狀態,相對強勢並不是適合的,非投資因素的市場價格然後略微偏弱是央行一直以來對台幣的政策(跟亞洲主要貨幣相比)
留痕 wrote:
廠商希望台幣貶值救經濟的聲音,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聽見了
這新聞根本沒有意義,那標題跟事實也不太相符
由於QE因素,國際熱錢亂跑,歐洲+日本每個月大概超過千億美金,只要5%跑來台灣央行用公開市場操作根本擋不住,我對這件事的觀察是剛好美元強,使得台幣貶值,央行順勢讓台幣多貶一點,以台灣的CPI狀況,台幣的確有比較多的貶值空間
留痕 wrote:
日本貶值值幅度很大,國內物價並沒有飆漲,反而是通膨率並未明顯提高
日本人口有快1.28億,絕對是夠內需市場的,台灣是完全不夠
日本很大的問題是消費萎縮
其實台灣和日本從GDP=C+I+G+(X-M)來看,消費C大概都是60%,消費因為物價持續下跌引發的預期心理非常可怕,現在日本的經濟政策是期望CPI回到正循環來刺激消費,但這套作法即使在日本都是很有爭議的,且風險非常大
台灣和日本狀況不一樣,能採取的政策不一樣
對日幣其實日本國內看法也兩極,有另一派認為日幣應該要1.05才符合日本利益
留痕 wrote:
央行是否有能力,看是否能更美國和日本央行這樣,把貨幣貶值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如果你真的瞭解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帶來的風險,你還一樣看法?
台灣完全不具備QE這樣的條件,且刻意太壓低台幣絕對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台灣三級產業的勞動力佔總勞動力比例來看
農業大概5%
製造業大概35%
服務業大概60%
過度貶值的通膨,由於所有在台灣生活的人都用台幣消費,影響的幾乎是所有人,製造業中的出口會得利,會賺到比較多,但不是所有製造業都出口(事實上整個三級都一樣不是純內銷或出口),以人口和人數比例看,過度貶值並不利
還有日本並非CPI沒有上升,例如能源在油價沒跌時是上漲很多的,且日本跟台灣有類似的作法變相的漲價(例如:換包裝,衛生紙抽數和重量變少,品質上的下降)
我從來都不會說台幣該漲還是跌,央行也沒這樣說,只要非投機的市場力量決定的價格,央行只能在這價格下略微對本國有利的操作
央行不需要特殊的貢獻,把職責做好就很好了,在任時的評價也不準確,起碼離任後20年以上再回來看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