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油價續跌有礙世界經濟發展???

歐巴馬也提出不少政策,再工業化、科學研究、健保、減少軍事開支、開發新能源、高鐵等等。但是這些都要時間才能見到成效。當初最嚴峻的時候也投資不少基礎建設,但是美國太大,靠公共支出只能短期撐一下。
我認為再工業化、科學研究、健保、減少軍事開支、開發新能源、高鐵這些要是能加速實施,再大力宣傳,恢復市場信心可能不錯。
從你的看法,請問目前他手上比較可行的政策還會有哪些?
economic wrote:
媒體報導就代表真實狀況?你都沒有判斷力?..

事後諸葛當然好當,
話說回來,你又是在那一年預測到頁岩油大量開採?

會有不足供給的項目當然有,像是農作物、礦產、……這類收到自然條件影響或蘊藏量限制的會發生

這些是基本的供應面,沒有農礦原物料穩定供給,那來經濟發展?
前幾年大陸經濟發展全面爆發時,哪樣原物料不漲?
原物料供應不足,面對大量擁入的訂單,手機工廠要不要緊張?
economic wrote:
假設大家都預期下週油價比這週低,光加油的需求就會減緩...

這週不加,下週還是要加,
以終端用戶來說,汽油不得不加,甚至沒有替代品,
油價下跌,更多人會樂意消耗汽油,
長期(也沒多長期,加一次油撐不了幾天)來看,加油的需求一定增加.

你如果不瞭解可以保守發言,理論是固定的,不會不同

理論當然會不同,物理理論難道不曾更動過?
更何況千變萬化的經濟學.

個人發言向來保守,
還不至於開口閉口就是「你不懂」.....

bala gogo wrote:
歐巴馬也提出不少政策...(恕刪)


美國的財政政策沒有籌碼了,過去幾年可以說是FED協助擴大的財政支出(低利率),但這是不可持續性的,過去幾年擴張的財政主要在社會福利支出,這很像是無底洞,而縮減的支出主要來自軍費

美國的刺激方案本來就是政府帶頭恢復經濟正循環,然後讓市場經濟接手,起碼直到現在還算發展在預期內,但財政赤字沒有可能每年都這麼大的,勢必要減緩(指當年赤字比上年度小,而不是有盈餘),讓整體赤字上升趨緩是未來一定得做的,所以後面要觀察的是當政府支出減少(除非稅收增加,不然支出不得不面對減少),那整體經濟狀況如何很需要觀察,尤其是失業率,畢竟現在失業率的數字很大成分是將放棄找工作的人剔除的,但這部分失業人應該很大成分不是自願失業,這點FED主席也多次提到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cckm wrote:
事後諸葛當然好當,
話說回來,你又是在那一年預測到頁岩油大量開採?
這些是基本的供應面,沒有農礦原物料穩定供給,那來經濟發展?


我不知道你說這做啥,標題是油價下跌對經濟的發展問題,本來就是在已知現在油價下跌的狀態下分析的,要預測未來油價?
那也不是不行,我個人判斷油價短期在80~90,可能偶而跌破80,但不會長久在80以下(預期六個月)


cckm wrote:
前幾年大陸經濟發展全面爆發時,哪樣原物料不漲?
原物料供應不足,面對大量擁入的訂單,手機工廠要不要緊張?


你錯亂了嗎?現在是需求趨緩
當需求增加時價格會往上,所以我說的是不會長期往上,因為資本充足,所以提升需求相對容易很多,所以現在即使大陸的需求還不錯,但價格蠻多不但沒上升還修正(過高過快價格上升修正是正常的)


cckm wrote:
油價下跌,更多人會樂意消耗汽油,


供需和價格問題你看完經濟學了嗎?書上說明很清楚了,不是所有東西價格下跌需求都增加的,石油或許不是這兩種之一,但供需和價格關係是符合經濟學上的

我說過價格下跌怕的是預期心理,那會減少當期消費和延後消費,由於薪資在實際經濟狀態中大多是真的具備僵固性,價格下跌如果是預期心理的通縮狀態,那是更壓縮需求的,這個雖說目前主要只有日本有此現象,但這是世界前幾大經濟體,還是具備一定的指標性

石油雖說屬於彈性很差的必需品,但供給上短期還是充裕,且現在環保的意識逐漸上升,消耗量的上升趨勢會減緩,但需求還是上升的,只不過過去幾年供給也開始上升,要短期飆高價格難度不低


cckm wrote:
理論當然會不同,物理理論難道不曾更動過?


在科學上稱為理論就是固定了,那個有科學上的定義,不然有誰學的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是不同的嗎?只要在這條件下,理論就是相同,科學的東西指在相同條件下,做出來的結果相同

經濟學我不懂的也很多,但你連書都沒看了那要談什麼東西
你從前面到現在不停的轉移而已

我只有針對你經濟問題是供給說那是明顯錯誤,現在的經濟主要問題很明顯不在供給而是需求,你要針對這個再說明?你有足夠理論或實際依據當然就能夠說服包含我在內的人

我說的東西引用的都是經濟學上書裡面有說的理論依據,這裡面的理論當然有程度上差異,有些只能叫法則(例如:比較利益法則),但那是科學上給予的定義,不是我亂說亂發明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你錯亂了嗎?現在是需求趨緩
當需求增加時價格會往上,所以我說的是不會長期往上,因為資本充足,所以提升需求相對容易很多,所以現在即使大陸的需求還不錯,但價格蠻多不但沒上升還修正(過高過快價格上升修正是正常的)...(恕刪)


為何不反過來說
現在是供給過多,而且由於貨幣政策的操作
供給過多之下,物價還漲
使基層消費更加衰弱,而使需求更加不振

您可以簡單搜尋到
美國人每年浪費40%食物 。。。
"自1970年代起,美國人丟棄的食物增加了50%,主要是因為食品雜貨店有太多賣不完的水果蔬菜,過了保鮮期限只得進到垃圾桶裡;另外餐廳所提供的食物量多於顧客食量也是原因之一,以1982年至2002年的數據為例,披薩的熱量活生生多出70%,雞肉凱薩沙拉的熱量則是多出一倍。"

而 3C 產品也是
消費者被教育成 3C 產品兩年就淘汰,尤其是手機
您可以用 "3C 垃圾",查詢到,我們是怎樣過度汰換科技產品造成地球資源的浪費與汙染

為了增加就業機會,刺激生產,生產出過剩的產品,然後,又怕產品下跌
3C 則強迫汰換(請 youtube 搜尋 計畫性汰舊)
而 農礦產 就炒高價格

唯一不漲的,就是勞務價格

試問,在基層財富縮水下,又要拉高物價
這樣的操作方式,是真的經世濟民嗎?
(或者是,經濟學本來就不是甚麼經世濟民之學)

資本家少賺點
縮短工時,減少每個勞工生產量,由此增加就業機會,並藉此避免生產過剩
提升勞務價格,使基層更富有更有能力消費,並拉近貧富差距
才是解決生產過剩與需求不振的最佳方式

BTW

物理學家所求者是正確的 theory, 他是一種 general rule, 不能 case by case。一但被稱為是正確的 theory, 他就會被視為宇宙的運行法則。

例如
在 cooper pair 被提出前,對於低溫超導,物理學家提出可能的 model, 這些 model 很容易被發現在某些條件下不正確。 而在 cooper pair 可以說是真實的描述系統,他可以廣泛的解釋系統,包括臨界溫度,與其他的物理性質,甚至,可以直接測量到 cooper pair。

經濟學家追求的是可以解釋的 model。可以解釋現象就好。

例如
放出貨幣可以拉高商品價格,代表需求高了
(在我認知,只有需求高會推高物價,其逆,物價高了,表示需求增加,沒人保證恆真,當然啦,炒作與丟垃圾桶也算需求的話,應該是差不多可以成立)
但是,商品價格升高是不是來自於終端消費,無所謂了,反正他就是升高就好了
(這不是 FED 的預設政策嗎?)

(以上大致為 "華爾街的物理學" 一書裡的一段描述,例子是我自己舉的)

事實上,物理學是研究物理的性質,是唯物的,可以有 theory 存在。
而 經濟學著眼的是人類的行為,他參雜各種複雜的心理因素與群體效應,幾乎不會有 theory 存在。

機甲部隊 wrote:
原油價格牽動世界經濟...(恕刪)
小弟只知道,原油大漲時,原物料反映成本也大漲,大家的消費意願降低,大家都減少消費的話,經濟是要怎成長??而現在原油跌了,怎物價沒跟著下跌,所以我只知道,當初漲的,現在都賺很大,結論是,這些啥鬼經濟好不好,都只是個屁.....,對於基層的我們來講,都是無感的
KCLin0423 wrote:

為何不反過來說
現在是供給過多,而且
k大真是高手,都可以講出問題核心
KCLin0423 wrote:
為何不反過來說
現在是供給過多,而且由於貨幣政策的操作
供給過多之下,物價還漲


用供需觀點來看的確可以用供給過多(生產過剩)來看待沒錯,但是物價(CPI)和貨幣關係就不一定是這樣看,這個月FED停止購債行動,從這邊數字看CPI可以知道兩者非絕對關係

在2008年中,FED持有的包含美國國債的資產還不到一兆美元,2014年的現在規模約4.5兆,FED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了3.5兆美元的貨幣,但CPI幾乎很少破2,這樣多的資金假設新增部分供需均衡,那消費和產出應該都不小,但CPI上升非常不明顯

在2008年之前的5年間,FED持有的資產上升很少,但這5年間的CPI和現在這幾年差異不大,但是貨幣政策差異很大,所以要說兩者有絕對關係起碼拿這些數字難以證明


KCLin0423 wrote:
而 3C 產品也是
消費者被教育成 3C 產品兩年就淘汰,尤其是手機


這部分的現象我的解讀是刺激消費以消化過剩產能,跟你的看法差異不大就是了


KCLin0423 wrote:
而 農礦產 就炒高價格


這個我和你看法不同,我覺得農礦產是因為某一段時期技術的改良使得生產成本降低,然後再競爭狀態下價格往下,但技術有極限,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正常向上,礦產更是容易上升,採收都是從容易的開始,地面往下挖,挖越久越往下,成本也開始上升,反應在價格上,當然我說的是大概狀態,不見得全部都這樣


KCLin0423 wrote:
唯一不漲的,就是勞務價格
試問,在基層財富縮水下,又要拉高物價


這個我觀察的觀點和你不同,我是用經濟學的分配觀點來看的而不是用價格來看,用分配的來看就不是直接提升勞務價格,我覺得我的觀點比較客觀是這可以避免經濟發展程度的干擾問題,你說的現象發生在沒開始發展和成熟經濟市場,處於上升階段的市場其勞務價格是上升的,實質購買力也是上升的,經濟從未發展走向發展時,中產階級會增加並成為主要力量,其勞務價格和購買力在這時是上升的


KCLin0423 wrote:
縮短工時,減少每個勞工生產量,由此增加就業機會,並藉此避免生產過剩
提升勞務價格,使基層更富有更有能力消費,並拉近貧富差距
才是解決生產過剩與需求不振的最佳方式


這個在歐美成熟市場是這方向走的,台灣目前政策方向也是這樣,但勞務市場不是單靠政策可以決定的,本身的機制和力量要能配合,事實上日本前幾年有這類政策,成效來看有,但不普遍和明顯,但以供需的角度來看,這方向應該是正確的


KCLin0423 wrote:
事實上,物理學是研究物理的性質,是唯物的,可以有 theory 存在。
而 經濟學著眼的是人類的行為,他參雜各種複雜的心理因素與群體效應,幾乎不會有 theory 存在。


這個教科書上用語會精確的,很少用理論,但是低一階的法則就比較會出現,整個學科的基本架構其實很多年沒有太大改變了,都是政策上研究之類的貢獻之類的,核心很難有很大的新的一致性看法

bala gogo wrote:
歐巴馬也提出不少政策...(恕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