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債平衡很重要,股市高的時候可以轉債,之後股市低的時候在賣債。避股市風險兼賺價差。
2. 債劵台灣有賣 門檻不高,流通性也很好。美金、英磅、歐元、澳紐幣計價都有。花旗匯豐都有賣。
3. 高評等殖利率現在約3-5% 評等甚至高於台灣銀行。
4. 債劵價格跌了頂多放到到期,不會賠本。漲了贖回可以賺錢。
5. 高評等=A~AAA 高收益=B~BBB 垃垃債劵=CCC以下
6. 股債兩者的投資方向不同,差別是在看買股會不會賺、買債是看會不會倒
7. 債卷比保險好(因為手續費低),比定存好(因為收益好)。
8. 零息債劵都一年以內屬於貨幣市場不是債卷
9. 銀行手續費保管費相對於債劵報酬來說可以接受。
10.有時候看到股市空頭沒有工具可以賺錢,債卷是工具之一。
11.這邊講的是債卷,不是債卷基金,也不是債卷ETF
12.利率升的話,債卷會跌,那就放到到期,不會賠本。
13.利率升息的話,企業成本增加,股票會跌,然後債卷會漲。
14.債劵的匯率風險,因為匯率的波段變化可以預測,加上持有時間很長有很多次預測的機會,只要常常注意匯率就可以避掉風險甚至賺錢。
15.債劵有漲跌,定存沒漲跌。沒風險就沒機會賺錢,要賺錢就要冒險,所以選債卷。
以上為樓主意見。
整理完了,我覺得我也很認真(哈)。各位頑冥不靈的股友們,樓主講的是大方向,你們有看懂嗎?
以下是我的意見,
1. 一般是分投資級與非投資級,細分就直接用評等。你的分類跟大家的認知不同。
2. (長天期)定存跟債卷基本上都歸為固定收入。貨幣市場指的是活存或類活存。通常界線是一年。
3. 利率調升的影響有矛盾。
4. 機會成本的觀念沒有考慮。
5. 利率匯率的關聯性沒有考慮。
6. 為什麼要實證? 用代號推導理論卻沒代數字進去,會看不出哪一項可以被省略,哪一項才是關鍵。
樓主你真的很認真(雖然我也是),請問你是金融業嗎? 在哪裡高就阿?

若說 是 想賺〔債券的價格指數〕
那就要 問︰這個 指數 是 什麼東東 的價格 ?

如果知道是 依照 公債、公司債 的價格 所編成的指數的話
那麼
直接買 公債、公司債 比較好,還是 買指數 比較好 呢

這題不就跟 買台股指數好,還是買 權值股 比較好 一樣了

喔,那我聽懂了
是不是說
買 〔債券的價格指數〕好
買 〔債券的價格指數〕的 成份 不好 呢

不對

如果,股債平衡,股的這一邊,持有的是 股價指數 底下 的 成份股 ( 其實,非 成份 也算 )
那麼
股債平衡,債的這一邊,持有 的 就該是 債價指數 底下 的 成份 ( 其實,也就是 公債、公司債 )
除非,有人的股債平衡,股的這邊,持有的是 股價指數
那麼,此人的股債平衡,債的這邊,才會持有 債價指數
至於 表格列出的 發行機構 最後 拿了錢買了什麼 ... 好像始終是個謎團耶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