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za wrote:台灣競爭力將全失…那反問各位什麼是台灣可以做的明星產業有時候要正面思考既然台灣競爭力每況愈下那要怎麼突圍? 好問題現在政府只會搞破壞...問他們有沒有新招?5年規劃,十年規劃不好意思..政務官任期短..事務官等退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結論:隨人顧性命
cai.za wrote:台灣競爭力將全失…那反問各位什麼是台灣可以做的明星產業 如果有一天,努力不再是主流的價值,沒有任何一種產業做的起來,只剩少數單打獨鬥的明星。政府可以招商,可以開大學、可以送你進修,但最後還是要自己把東西記到腦子裡去,自己不想升級,就算保送你進台大、進google,也只能呆呆的問"有沒有作業員或行政助理的工作可以作"?
紅橙黃靛紫 wrote:石化業不了解.....這是網路上的文章不蓋國光又怎樣!進口乙烯不就得了! 這個內容有些有問題40多萬人失業是指弱勢產業整各外移最嚴重的後果目前看起來10幾萬應該跑不掉了另外價格問題那個是指售價不是成本生產成本一定是低過對外購買而且乙烯要是都外購萬一一缺貨競爭力會輸人家等於被人家掐住脖子當然依各投資案要面面俱到既然環評沒過就沒辦法但是政府在考量國內質的提升 國外量的提升的策略下是不是會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果例如低階勞工失業率又大幅增加這是台灣失業率中最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很難解決
code_hard wrote:既然網兄是業內人, ...(恕刪) 1.基本上當時偷跑去大陸的石化業,在那時候都算是當地的大型投資,當地政府的獎勵政策當然都少不了,大家都知道大陸的稅可是比台灣重很多,當時的優惠政策可讓這些廠商獲利不少2.既然是重大投資,當然都把最好的地也批給你,您去鎮江看看那些精華港邊的工業用地,台灣的廠家,包括奇美或是國喬等,都是有自己的專屬碼頭,靠港邊也都特別的近,光是土地的價值和地利之便,就位廠商帶來龐大的利基3.以奇美為例,他在台灣的總產能為100萬頓,鎮江就有70萬頓,兩個廠加起來為170萬頓,產量是全世界前三大,藉由大陸的擴張,相對達到競爭規模這是我所看到的
prato wrote:基本上當時偷跑去大陸的石化業,在那時候都算是當地的大型投資,當地政府的獎勵政策當然都少不了,大家都知道大陸的稅可是比台灣重很多,當時的優惠政策可讓這些廠商獲利不少 大馬那邊條件不錯..接近原料(石油/天然氣)跟市場(印尼/印度)加上大馬政府想複製中東地區石化發展模式..要是我是老闆也會過去
乙烯是氣體,輸儲需要冷凍,不是像液體原油、汽柴油,或固體塑膠粉粒那麼容易如果進口乙烯給除了輕裂以外的那一大團工廠用,那請問他當老闆時會不會這樣做這樣做的老闆是頭殼壞掉利不關己講得輕鬆如果國外乙烯比台灣便宜,這些石化廠難道不會自己進乙烯,何苦一定要跟台塑中油買紅橙黃靛紫 wrote:石化業不了解....不蓋國光又怎樣!進口乙烯不就得了!...(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