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政府的參考答案:為何要先課證所稅?

vaquero wrote:
有這麼好的股票,為什麼市場不看好?單純只是因為證所稅的原因嗎?這個市場沒你想像中那麼笨,只是因為證所稅就不買好的股票。

而且,如果公司前景好,股價又物超所值,大股東在低價撐盤,最後會賺的也是他自己。他在賺錢,你在替他擔心什麼?(恕刪)


請問你有買過任何一張股票嗎?
你買了10張,20元買,每年分 2 元。
但你賣不掉,賣一張就影響股價,賣兩張就跌停。
這麼好的公司,你敢買嗎? 萬一5年後,眼看公司競爭力,不賺錢,你又賣不掉,那你買了,還不是賠。

流通性差,本益比就要很低,要低到 10以下,要低到 10年,甚至 7年,就要還本,這樣才有人敢買。
這樣你懂了嗎?
買股的人少了,本益比就要下調,你便宜買有屁用,還不是照跌,越賣不掉,就越怕,本益比就算是 6,你可能都不敢買。
公司好,有屁用,買的人少,還不是照跌。

顯然你是新手,跟本連買賣股票的一些基本特性都沒弄懂,
你正在等股市崩盤,讓你第一次出手,不是嗎?


以前12682
本益比夠高的
有帶動啥了不起的產業嗎
就土地翻個幾倍吧
金融海嘯以來
資本夠多的
全世界印一堆
有登陸火星嗎
3325km wrote:
請問你有買過任何一張股票嗎?
你買了10張,20元買,每年分 2 元。
但你賣不掉,賣一張就影響股價,賣兩張就跌停。
這麼好的公司,你敢買嗎? 萬一5年後,眼看公司競爭力,不賺錢,你又賣不掉,那你買了,還不是賠。

流通性差,本益比就要很低,要低到 10以下,要低到 10年,甚至 7年,就要還本,這樣才有人敢買。
這樣你懂了嗎?
買股的人少了,本益比就要下調,你便宜買有屁用,還不是照跌,越賣不掉,就越怕,本益比就算是 6,你可能都不敢買。
公司好,有屁用,買的人少,還不是照跌。

顯然你是新手,跟本連買賣股票的一些基本特性都沒弄懂,
你正在等股來崩盤,讓你第一次出手,不是嗎?


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理論天下無敵正確,老是問別人有沒有買過股票
因為你上一篇對我的回文也是這樣問

老實說以我個人,我做股市10幾年了,該看的金融風暴崩盤、兩國論也看過幾次了
誰說你的理論最正確,別以為現在這種只影響1%的人的證所稅就可以讓台灣本益比降低,就算今天證所稅會影響到5-10%的人,只要股票市場業績好景氣好,照樣一飛沖天不受影響。

股票市場只有贏家跟輸家,沒有專家~

chesslue wrote:
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理...(恕刪)


你還不是以為你的說法正確。明明問題就是大,沒資本市場就沒股價,沒股價就沒競爭力。
你買了股票10幾年,買的都是定存股吧。
你就是希望股價便宜,你的願望就快達成了。

定存股一樣也會跌, 供給需求是相對的, 需求少,就是跌。
都還沒談股市跌,對整個經濟活動的影響。
股市跌,百業消條,你的定存股,一樣賺不了錢,大家苦哈哈,股票便宜有啥用?
chesslue wrote:
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理...(恕刪)
3325km wrote:



開公司,要資本,要技術。
資本可以自已出,但成本高。
從資本市場去競價,如果你會包裝,你集資成本就低,你會產生獲利。
你的股價高,集資成本就低,就快,應付快速的環境,才能存活。

上市,就是股價要高,各種好處跟著來,這不是可不可悲的問題。

如果覺得這件事可悲,不去碰。偏偏憑著匹夫之勇,想單純借著技術就想賺錢,這樣下場必定可更可悲。

技術,市場,資本,都要具備。
技術,你會,人家有資本,一樣可以換技術。
有時后,是資本在說話,不是技術。
但大部分是技術,資本同時提升,競爭力才會完整。

如果說了這麼多,還不明白資本的重要性,那也算了。

但你作股票,賺錢機會會很少,因為你不明白其中道理,就看不透競爭力的變化,買股,輸面就大。



...(恕刪)

我有頂尖技術你花100億我也不願意賣你
這麼多人當真討論
還真有意思
明明就政府想出來弄錢的把戲 配合一個為母復仇的丑角
居然有這麼多人收看
無妨 你們慢慢討論 我賺我的
198x之前
台灣多少公司掛牌
指數多少
一堆東西都做得出來
連那個彈都差點成功
怎之後掛牌公司越來多
技術反而不如以往呢?
keifang wrote:
"台灣政府明明已經快被負債壓死了,不再多向有能力的人多收稅,難道就坐視貧富差距變大、前景變差嗎?"
台灣政府的負債很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公務員的薪資福利及退休金所引起的
你指的有能力的人如果是指經濟,則公務員相對也應該要算入
因為他們普遍薪資較民間企業高,而且退休俸的所得替代率更是誇張的高
例如公務員月退只算4萬就好,人數只算10萬人就好,一年下來國家要花480億來養這些沒生產力的人
就因為他們是公職,如此而已,更何況實際公務員人數及月退俸不只上述數字
政府首先要改革的是這些不合理的現象(但只要有選舉應該還是不會改)
而不是會衝擊到庶民經濟的股市,公務員才是國家政策長期下來的既得利益者
政府一再避重就輕,該改革的不改革,卻只是一再拿容易下手的開刀...
今天大多數人不只劵商及大戶一起反對,你還能認為只是特定利益者在捍衛自己的利益?


不合理的事情都需要改革,不過這邊是馬英九的鐵票區,看他鋼盔戴的夠不夠緊

不過事情還是要一件一件來,自己闖紅燈被抓到,就跟警察說 你沒看到隔壁那個也不守
法嗎,你怎不去抓他?我覺得公教退休也很需要改革,台電中油也很需要改革,不過還是
要一件一件來,台灣藍綠對抗這麼激烈,有辦法承受一起來的激烈作法嗎。

回到原點,證所稅這種只影響到1%的人,真的只是超小的一步,打到的一定都是資本市
場實際賺很多的人。對於向他們課稅,只能說 絕對是 公平正義~

hoamon wrote:
如果要全學美國的話,的確要廢除證交稅,但你知道嗎? 證所稅得併入綜所稅合計,而且照累進稅率處理。


這個會是股市大利多喔
但是政府就糟糕了
每年少的稅收從哪裡來
台灣早期幾家到後來掛牌一千多
如果說做這個就會大進步技術就會飛
那越來越多家掛牌應該早創n個新高
台灣品牌與專利應該全世界爆炸成長賺多多
經濟民生大好特好才對
怎還有那樣多炒一炒外移的呢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