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非常有趣的彩晶

已經連四天跌停了
各位大師
可以進了嗎?


很久沒追蹤了

今天新聞又在放彩晶利多..

指彩晶今年"可能"轉盈

只能說很不單純..想作多的再想一想..套牢的要趁機賣

空手的..不要浪費錢
其實彩晶今年將轉盈的消息,對不了解彩晶的人而言也許會覺得是在放消息,
但是對了解彩晶的人而言,這是早一年多前就已經可以預見的了。

我從2007年開始投資股票,第一次買的就是彩晶。
後來一直到現在,我平均每年進場三次,除了中間曾有兩三次是嘗試投資別的股票之外,
全都是買彩晶。

所以呢,彩晶的股價,不管是123456789,我全都買過。
結果是:全都獲利出場。

我投資股票五年來(完整經歷了兩房、雷曼、歐債),每年平均報酬超過25%(最差的一年也有十幾%、不曾有過個位數或負數)、獲利率是100%(我不曾停損過)。

這報酬率可以說都是靠彩晶得來的。
而我就這樣盯彩晶盯了五年。
一般人不敢碰的焦家和面板股,我始終覺得其實很好操作。

減資,是理所當然的事、公司早就想做的事。
全額交割是不可能的事。(結果這點倒猜錯了,哈哈--2013.5.27補述)
下市是不可能的事。
十元以下被收購是不可能的事。

類似的觀察,說來話就長了。

總之我現在最好奇的是,彩晶計劃在減資後辦理的私募、究竟是打算引進哪一家公司來進行策略合作。
馬維欣究竟有多少本事,等到私募之後應該就能知道了。


註:原則上我完全不看技術面、只看基本面。當然我還是會看一下歷史均價和交易量之類的基本資訊就是了。

註:彩晶在2004年後半,於當時低落的面板景氣中、開始試圖透過經營下游品牌來改善公司在上游的競爭劣勢,結果這經營品牌造型電視的計劃失利,於是彩晶在景氣衰退和經營策略失利的夾擊下、重跌了一跤(焦佑麒也從此學聰明了),從此、彩晶展開第一次轉型(我稱之為「周定輝時期」),然後在2007年轉型成功。
2008年起開始經歷美國兩房風暴、雷曼倒閉、全球經濟衰退、歐債,因而又再次重跌了一跤、然後展開了至今的第二次轉型。這家公司其實一直都有認真在經營,只是大家都只看技術線,沒人關心公司實際上在幹嘛而已。


Morpheus1979 wrote:
其實彩晶今年將轉盈的消息,對不了解彩晶的人而言也許會覺得是在放消息,
但是對了解彩晶的人而言,這是早一年多前就已經可以預見的了。


如果是指今年折舊下降

那是一年多前就知道的事..所以若以毛利率來看..彩晶應該會先轉"正"

but..在操作上,不能用這個作依據

話說今天又殺了..

奇美/友達今年Q2應該還是續虧..下半年,,外資說會賺錢? 誰知道?

面板股技術面走空是事實..而且未來淨值會快速下降( 固定資產減損加上虧損)

willk wrote:
如果是指今年折舊下降...(恕刪)


面板廠的折舊,是影響毛利的重大因素。光是此一因素,彩晶的毛利就上看10%。(2013/6/6 今周刊859期才在那邊講彩晶的折舊是它飆漲的秘密,媒體都只會放馬後炮而已)
除此之外,彩晶的5.3代廠本來就有經濟切割的優勢。
然後呢,彩晶近五年來的切割尺寸也一直在往下調整,並且計劃性地進行垂直整合。
彩晶最重要的是垂直整合後帶來的營運彈性,這也是改善毛利的重大因素。

一家公司會賺會賠,說穿了就兩件事:1.訂單 2.利潤

有關心彩晶的人都知道,彩晶並不是缺訂單的公司。
大部份時候,彩晶的產能利用率都在八成以上(目前是超過九成的)。
所以只要毛利往上一點,彩晶就不會再虧損了(固定資產減損?彩晶該打的呆帳應該都打得差不多囉~)。

其實,彩晶去年第三季毛利就轉正了。
卻在毛利轉正不久,就又打了一筆大陸設備的呆帳、讓毛利又變負。
彩晶的毛利早已不是正負的問題,而是接下來會爬到幾%的問題。

短線上的技術面,可能影響的變數太大了,我不相信這玩意。

彩晶是一支必須長線分批買進,然後拿兩三年來投資的股票。
至於奇美和友達……很抱歉,這兩家我不敢買。我只買彩晶。

註:坦白說我不太想為彩晶辯護。因為我很樂於看別人不相信彩晶。
對我而言,彩晶的漲跌不止是賺錢賠錢,還是我個人投資理念的實踐。
我樂於看別人因為不相信我的投資理念而錯失賺錢良機之後,回過頭才發現原來我是對的。

註:我對彩晶的目標價分享一下好了,雖然大家都會當我是神經病。
我對彩晶的目標價在減資後是20塊。至少要16塊以後我才會開始分批出場。

註:因為我都玩長線(前幾年比較短、後來大概都半年起跳),所以看到短線的漲跌我是沒感覺的。
事實上,就連看到跌停時我還都覺得滿有趣的,因為我很好奇那些人賣在那個價位是在想啥。

(大部份時候,我其實樂於看見彩晶跌停……不過話說回來我其實很少在看盤啦)
所以彩晶我從破六塊時就開始一路開開心心地分批往下撿到一塊多還在撿(我個人的名言是:彩晶六塊以下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

註:我賣股票時都前一晚就先掛跌停價,買股票時也都前一晚就先掛漲停價唷~。


Morpheus1979 wrote:
我對彩晶的目標價分享一下好了,雖然大家都會當我是神經病。
我對彩晶的目標價在減資後是20塊。至少要16塊以後我才會開始分批出場。

註:因為我都玩長線的(前幾年比較短、後來大概都半年起跳),所以看到短線的漲跌我是沒感覺的。
事實上,看到跌停時我都覺得滿有趣的,因為我不知道那些人賣在那個價位是在想啥。
所以彩晶我從破六塊時就開始一路開開心心地分批往下撿到一塊多還在撿(我個人的名言是:彩晶六塊以下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


很好..如果你是從第一篇發言就開始看的話..你會知道我一開始怎麼操作的

但是減資後到20元..也是有可能..就減資8成..然後再私募..20元一點也不誇張

但是對現有股東來說..只是再被剝一層皮

祝你賺大錢..我是騎牆派.不死守任何一支
PS..彩晶去年第一季毛利就是正的(4%)..BUT股價後來如何?..要持續轉正才有用
另外彩晶折舊壓力還是在..100年底固定資產淨額比99年底還要多(折舊後固定資產141E.
未完工程跟預付工程款236E)


彩晶將減資約292億(五成),而私募只有五億股(就算50億吧)。
我認為彩晶減資前至少五塊。雖然我認為應該要有個七、八塊才合理就是了。
不過大家一定都會覺得我瘋了。

一般人對於減資,很容易聯想到公司佔小股民便宜,這也不奇怪,畢竟很多公司這麼做。
但不能否認的是,當一家轉盈的公司辦理減資時,這往往代表公司對其後的營運展望有信心。
而這樣的公司在減資後股價也往往會是上漲的。

彩晶在2007年就證明過一次了。減資消息一出,同樣是先跌,然後才開始漲停。減資後也是續漲。
要不是2008年起的金融風暴,彩晶是不會從十幾塊跌下來的。

我雖然關心彩晶,但數字我也沒記很熟,畢竟我很少進出(只買沒賣的時間好像有一年了呢~)
彩晶調整財務結構的行動,是多年來一直在做的。
再加上面板報價的因素,彩晶的毛利是一直不太穩定沒錯。

註:你的數據怪怪的,跟我看到的不一樣呢,你應該也和我一樣記錯了實際的詳細數據。
100年第4季的未完工程及預付款,應該是85億~(8543百萬)。
而100年第一季的毛利是5.89。第二季上升為7.31。
第三季因為打了筆呆帳,才又變負的。

總之彩晶的折舊是輕是重,等著看上升中的毛利就會知道了。
第三季的毛利突降,全是因為彩晶這時又突然打了筆大陸設備的呆帳。
我認為這因為打呆帳而掉下來的毛利減低應該是要忽略的。
應該在意的是彩晶的財務結構持續強化。

關於去年前三季的毛利,彩晶是如此回應的:

對於今年前三季業外損失頗多,彩晶表示,主要是兩個部份,一是打消轉投資大陸廠的(大尺寸)模組設備損失、提列呆帳,一是補提美國反托拉斯案產生的罰金等相關費用。預估第四季就不會再有這些業外損失與支出,加上大尺寸面板價格下檔空間已有限,第四季毛利率可望重回正數,虧損亦將縮減。

減少中大尺寸面板出貨(只出貨給自身品牌所需),轉往毛利更高的小尺寸面板和觸控相關產品,
也是彩晶目前的營運方針。
所以這些設備呆帳的提列,只代表了彩晶依舊照著其預定的經營方針在往前進。

而持續強化財務結構是彩晶2005年至今一貫的經營方針,
所以打呆帳的動作對並不缺現金而且折舊減低中的彩晶,依然是件好事。

而最重要的折舊,其實要到今年第二季結束以後,才能算告一段落(後面就是零頭了)。
所以去年的毛利、甚至今年的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毛利,其實都是不用看的了。
我的想法是:應該要等秋天來時,再來看彩晶的毛利變多少了。


總之在我看來,彩晶的毛利是在穩定上升中沒有錯。
因為在短期的毛利變化裡,我會忽略面板報價對毛利的季節影響,也會忽略打呆帳對毛利的短期影響。
我比較在乎公司的體質是否「穩定上升中」,公司的經營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踏實。

註:其實我滿希望台股沒有漲跌停限制,這樣漲跌就可以快一點了。
我從去年至今就沒有改變過的想法是:
我認為當天氣開始有寒意時,彩晶應該就會有我滿意的價錢了。
雖然現在還是夏天啦。哈哈


註:彩晶2007年的股東紀念品我拿到一隻布偶長頸鹿。這布偶我現在還珍惜地留著說

註:其實人家公司就一直好好地在接單做生意(產能利用率都超九成了),但大家就是一直不看好呢~ XD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雖然麥當勞漢堡生意全世界做那麼大,
但只要抓到一個能養活自己的市場,早餐店的漢堡生意也一樣能好好賺到鈔票過日子的。
彩晶努力調整經營方針,試圖將公司變成一家「正常獲利、不再虧損」的公司。
我認為彩晶已經快要做到了,所以才覺得彩晶減資後應該要有16~20塊的價值。

註:我覺得你賣太早了……(因為我對彩晶的目標價在減資後是16~20塊…)
我五年來的存摺記錄裡,雖然已經是100%獲利、且年均報酬超過25%,但存摺裡最大的教訓依然是:
只要我再抱久一點、結果都是能賺上更多。

Morpheus1979 wrote:
彩晶最重要的是垂直整合後帶來的營運彈性,這也是改善毛利的重大因素。

一家公司會賺會賠,說穿了就兩件事:1.訂單 2.利潤

有關心彩晶的人都知道,彩晶並不是缺訂單的公司。
大部份時候,彩晶的產能利用率都在八成以上(目前是超過九成的)。
所以只要毛利往上一點,彩晶就不會再虧損了(固定資產減損?彩晶該打的呆帳應該都打得差不多囉~)。

其實,彩晶去年第三季毛利就轉正了。
卻在毛利轉正不久,就又打了一筆大陸設備的呆帳、讓毛利又變負。
彩晶的毛利早已不是正負的問題,而是接下來會爬到幾%的問題。


很高興跟您討論

你比歷年來參與彩晶私募的法人都強( LG認1X元後小賠出場..上一波法人私募是5元)

另外1.產能利用率高,卻不賺錢..代表訂價能力低.
2.彩晶毛利率必須要到15%以上..營利率才會是正的
3.彩晶垂直整合模式不是獨創..反而是累贅..它必須儘快處理不必要的上下投資
(雙虎也是高度垂直整合)

我的確賣的太早..但是我知道在賺啥..
目前在放空面板跟面板母公司..

Morpheus1979 wrote:
註:你的數據怪怪的,跟我看到的不一樣呢,你應該也和我一樣記錯了實際的詳細數據。
100年第4季的未完工程及預付款,應該是85億~(8543百萬)。
而100年第一季的毛利是5.89。第二季上升為7.31。
第三季因為打了筆呆帳,才又變負的。


要看合併報表
  • 10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