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筆電那麼便宜幾千元電力也可以用6小時小一用到國三 比買書本便宜上學取代書本.8吋 小筆電 比電子書好多了重點可以上網.跟老師mail寫聯絡簿彩色Facebook無名種菜偷菜玩小遊戲wordexcelmsn雅虎小筆電感覺比電子書更可以取代書本都還沒取代書本了電子書更是不看好有大型的電子書.大概可以當廣告字幕跑馬燈
lien291 wrote:液晶本身不會發光無背...(恕刪) 電子書不是液晶!他的訴求就是反射率接近一般的紙!另外省電訴求也不是比傳統筆電多幾小時若僅是翻翻頁偶而high light....用幾個禮拜也不是問題!p.s.看來很多人還是搞不懂電子書的硬體就急著評論前面不管是我或其他人都有做相關介紹或連結了!
電子書最大的問題,根本不在硬體,如同上述幾位網友提到的,是軟體。硬體方面,幾年前SONY推出的EBR-1000EP不夠好嗎?我已經用了好多年了,他的翻頁速度、顯示等等,已經夠令人滿意了。當然,多年後的今天,硬體更好、功能更多是一定的。問題在傳統業的出版業者,願不願意改變現有的供應鏈,改變現有的利潤結構的問題。其實,只要這些出版業者點頭,把出版的書籍、雜誌全改為電子書的格式,根本只是舉手之勞而已。但是他們不肯啊!前幾周的商業週刊,以電子書做了個專題。看完之後,該刊根本沒有把重點點出來,從頭到尾,大部分都只提到硬體商怎樣怎樣。雖然在前幾頁的幾位特約作者寫的文章中曾提到,出版業只剩幾年等少少的"警語",但是後面的主要專題的內容,極少提到出版商的態度。即使提到了遠流"好像"要跟哪家合作了,但是事實呢?進度到哪裡了?出版商掌握了所謂的"版權"、"發行權"等等的權利,要這些文化界的巨獸跳起舞來,難度是很高的。同樣的理由,大家看看音樂界,一直不肯出版數位版的音樂,是同樣的道理。這樣的情況,在歐美也是碰到了,但是Amazon或Google等業者,願意下工夫去跟作家、出版社談,這樣的態度,我不覺得在台灣會看得到。台灣的業者多的是"等著別人成功了,我再來跟上(複製)"的心態,一定要有人第一個跳水,後面才會有其他人跟著跳。出版業轉到數位化,真的是一件大事,因為牽涉很多行業,牽涉很多既有利益者的利潤消長。要看到類似Amazon或Google這樣敢去"改變"的業者,真的不容易。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整個文化業的巨獸,一座很高大的銅牆鐵壁以及整個印刷業的影響。要怎麼打破這樣的牆壁、或是要這隻巨大的恐龍跳起舞來,真的很難。電子書的優缺點,很明顯的,大家都看得出來。硬體價格,根本不需考慮,因為一旦普及,價格就會漸漸下調。唯一的問題,如果出版業界不肯改變,若只有少數幾家業者配合推出,或是只願意將出版少數的老書,這樣都不利於電子書的普及。利潤分配是很現實的問題。
其實想回到商業行為來看,只有價格跟內容比較重要,或許把他們當mp3撥放器會比較好我週遭問過許多人,他們覺得太貴了,所以不想買,有些人是看不到想看的內容內容的提供也很重要,沒有內容就只是機器,可是版權等等的機制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說今天kindle一台賣個兩千,我想一堆人搶著買吧?有中文的電子書就更棒的另外有一種人大概永遠不會買,就是對書本沒啥興趣的人,裝置再便宜,內容再豐富對這客群大概都沒吸引力吧有人拿電子書跟小筆電筆,目前小筆電大概還比不上電子書的輕薄,躺在床上或者搭車的時候,單手就可以拿著看,拿小筆電的話變成在鍛練臂力了,就跟一般人不會拿背著小筆電當mp3 player一樣老賈說的話也值得商榷,的確最後我想一般功能的裝置會取代電子書的閱讀器,不過大概就像是有mp3功能的手機一樣,現在手機不是一直加強功能,難保哪一天不會整合了電腦的功能,拿著PDA手機跟一般的電腦一樣,不過那天沒那麼快到罷了
我用Tablet好久了,Tablet根本不能拿来看書,因為拿它看書實在是太熱了,也許只有在很冷的冷氣房里可以讓使用者撐久一點,還有它太重了,用平板模式你要拿著它才能對到正確的觀看角度,1公斤以上的東西拿著很酸,放在腿上又會把腿烤焦。所以平板電腦跟電子書是不同的,一般電腦看A4的PDF很辛苦,所以也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么 Kindle DX不好用又貴,但是那么紅。
好多人用小筆電來比電子書.我個人喜歡用一種說法,小筆電是一種類似通包的產品,至於電子書初期則很專注就是一個閱讀器,雖然兩者立場不同,如果硬要比較的話我想應該用比較專業的角度來看,我隨意列舉以下幾點給大家參考吧.(1)省電:小筆電用小時來計算,電子書用天來計算.(2)閱讀舒適度:小筆電目前使用液晶所以看久了眼睛會累,電子書用電子紙技術適合長時間閱讀(雖然我也曾說過很納悶是否真的會有人真的看那麼久.醫生不是也不建議嗎~^.^~),另外液晶會反光,可視角也並沒有電子紙大.(3)重量:一般電子書大約控制在200g~300g或者稍高一點也很少超過500g.小筆電應該沒看過有那麼輕的.偶而拿一下還無所謂拿久了就知道累了,(4)相對於(3)衍生出好的電子書就是一定要薄,太厚就不是電子書了,會搞得跟平板電腦一樣.(現在一些新的都盡量控制在10mm左右甚至以下)(5)當然Cost是很重要的事,電子紙像個剛出生的產品,在沒有足夠的量之前,價格一定下不來,但是在明年一定會有些改觀.想當初液晶剛出來不是也很貴.(6)功能性來比,因為受困電子紙目前主流都在單色以及反應速度慢的問題,所以單色能做的事及適合做的事真的只有閱讀,可見的未來將有彩色出現,反應速度也將大幅改善.所以我想到時電子書的功能會讓人寡目相看.但是到底那時電子書是否還叫電子書就不一定了.(7)電子書並非只是單純的裝置,目前的商業模式已經包括牽涉後端內容的提供.整個組合起來的產業鏈是比較大的.所以一個好的電子書不能光看裝置本身,還要看品牌廠商內容的服務是否完善,內容數量是否夠多.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這也不是小筆電的模式.以上是個人淺見,利用上班時間偷打的,呵呵,其實我認為電子書產品目前並未到定型的地步,所以廣納使用者經驗是必須的.這也才能做出真正使用者想要的產品.
電子書 完全不看好不過短期內電子書股票一樣會被炒作等到 最後廠商開發一堆 出來才發現 幾個點軟體 如 ebook 要錢買 ..一堆 都使用自家格式硬體 太弱 沒法放 mp3 movie ..而且 太貴 一台要上萬 遠 >> 買一本書 價格太多了 ..今天電子時報都說 外國人買書越來越少下 直接上網看 ebook 也可以 ..現在一堆 圖書館也 e 化再可取代 電子書 產品太多 從 pda 到 netbook至於 大家說 看電子書 lcd 比較好不會累 .. 看一般書 看幾小時還不是一樣會累看 netbook 可以自己看 30min 休息下現在一堆人搶 將來價格降更低價格要低到幾千元大家會買時 利潤已經不高看來很多人還是搞不懂電子書的硬體就急著評論==> 電子書 不外 eink 電泳類 先天 都是黑白雖然現在有彩色化如果電子書要起來 那得政府 要求 電子書包化 當年 倉頡電書不也說多好 ..不過 我到認為 netbook 使用 lcd +電子書 eink 不錯外面殼使用電子書 顯示 書外 .不開機 直接看書 還顯示 行程或 聽 mp3 歌但是實際使用 netbook 還是使用內部 tft結合兩者優點
說真的,我本身是覺得電子紙的未來很有可看性啦~現在是作成硬梆梆的電子書,因為電子紙還不夠柔軟,不能像真的紙這樣折吧…而電子書的部份,這說真的,我覺得這也只是電子紙最最入門的應用而已…而電子書,我覺得,成功與否,硬體是小事,大事是在於 distribution channel 跟你的 pricing strategy…iPod 事實上沒什麼創新,創新的是它後面的 iTune Store 這個 distribution channel,跟歌可一首歌一首歌買,一首 0.99 美元這一種低價 "買" 的 pricing strategy…看過 discovery channel 在介紹 Apple 的歷史,之前的 record company 覺得一首歌賣 0.99 怎合算,跟本不想把一個專輯這樣拆開來一首歌一首歌賣…record company 打的算盤原本是每月付 x.xx 元,你就可以聽 xxx 首歌… 基本上就是租你啦~ 不真的賣給你…但它們不了解說使用者都有所謂的 "收集狂"… 他們並不想 "租" 一堆歌租一個月,他們反而會願意付一筆小錢來 "買" 好擁有一首歌…---我記得 kindle 有一個爭議點就在這 = =… 之前 amazon 好像有從已付費的使用者的 kindle 上,把有版權問題的書再拿掉… (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很不爽… 我買了,你怎還可以給我拿掉?)eBook 的 pricing strategy 我覺得還有改進的空間… 一本書 10 元美金,還是很貴啊… 我還是很有可能去用租的,而不用買的… 想像一下一本漫畫周刊好了,就是因為價格不平易近人,所以一堆學生只有一個人買,分給大家看 / 或租書店才有生意作…想想,要是一本電子書漫畫,只用 10 元 "賣給你",你會不會想去收集?還會去跟別人借?去非法網上下載品質可能不大好的盜版?(或是作成像是 podCast 這樣的 subscription 服務… 每周自動把你訂的周刊 / 雜誌 push 到你的電子書上來… 不用再手動去下載… 我承認我是漫畫迷… 每周時間到會在那等漫畫來 = = )這個我覺得,pricing 作的對,市場大無窮…---而電子紙,我是覺得,開發到最後,潛力是很大的:Minority Report 裡面,就有展現電子紙的終極模式可以像怎樣…在公車上不是有人在看報紙嗎?報紙可以馬上呈現最新的新聞,(全彩,而且有動畫功能)…更進一步的,可以代替壁紙貼在牆上,看你心情變換牆的產色 / 圖樣… (或是貼在 / 縫入衣服 / 包包 / etc 內,一樣,依心情選擇色彩)或是大型廣告看板,也可使用電子紙 (省電)---Steve Jobs 也有說錯話的時候啦~ 像是他一開始說絕不會在 iPod 上作播放動畫的功能… (他的說法是行動裝置限制於裝置大小,放影片永遠只能放在小小的 screen 上,使用者的 experience 一定不好…)但最後,還是在大部份主流機款上都加了播影片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