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ianCHC wrote:
那鼓勵企業外移的總統 不是很奇怪嗎?!...(恕刪)
這是從何說起?他有這樣說嗎?
應該是有部分”內銷產業”會受到國外廉價商品的衝擊
導致在國內活不下去
但台灣是靠外銷養活大部分人的國家
看看2008年的金融風暴就可以知道外銷減量對台的影響有多大
連帶的影響內銷,因為大家都不敢花錢
除非我國轉型成內銷導向的國家
不過也不需要再討論了
這個影響很快就會知道了
時間已到
lien291
CanadianCHC wrote:
你自己都說企業留在台...(恕刪)
鼓勵企業外移的總統是誰?
看看過去幾年企業外移的數目
那個人應該是土城一號吧?
雖然做法上不准
但是實情是企業跑得比飛還快...

雖然主觀上不願
但客觀上也管不住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這兩年起碼企業資金有回流一些
雖然因此衍生出新的問題
但比過去純失血要好一點
至於回流的資金為何還不能投入生產事業的投資
這問題要問台灣人民自己
我要是企業主
看現在的台灣
我也不可能投資設廠
因為投資條件太差
國家競爭力不夠
社會紅眼症,老覺得別人都欠自己的人太多
神精病才會真的把錢轉成流動性低的工廠設備與就業機會
另外
我看這樓裡許多人談ECFA都搞錯了
ECFA是為因應東協加一加三成立而來
可是和台灣拓展在東協的市場無關
東協自貿區是他們自己在玩的遊戲
台灣簽了ECFA,台灣生產的東西賣進東協一樣要被課高關稅
要進東協市場還是要到東協國家投資設廠才能享有零關稅
換言之,東協加一加三成立運作後
台灣產品在東協地區的市佔率本來就一定會繼續下降
(這幾年來台灣產品在全世界的市佔率本就都呈現下降趨勢)
因為價格上更不具競爭力了
ECFA的目的只是補償台灣廠商
讓立足本地的企業在這個市場裡最大的一塊:中國市場裡
仍然有機會和其他東協國家作公平競爭
沒有這個經貿合約
台灣廠商恐怕在中國市場也要被排擠到邊緣位置去
而且是被東協本地企業、中國企業與台商在該地投資企業聯手排擠
最重要的是明年後年再加入的日與韓企業
更可以直接把台灣本地廠商直接趕進海裡
所以對早已經外移到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的台商而言
ECFA簽不簽關他們屁事?
說不定他們還偷偷期望台灣不要簽
這樣更好做生意,可以把國內對手逼死
但不簽,對這幾年來仍死守台灣的企業
可以說是變相懲罰他們對家鄉的熱愛與堅持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
過去不顧禁令偷跑不管國內員工關廠歇業的企業愈活愈好
而那些相對有企業社會責任感比較"愛台灣"的企業
最後卻可能被自己深愛的國家與人民送上斷頭台
這就是我所說的:只有神精病才會在台灣投資設廠
oviraptor wrote:
過去不顧禁令偷跑不管國內員工關廠歇業的企業愈活愈好
而那些相對有企業社會責任感比較"愛台灣"的企業
最後卻可能被自己深愛的國家與人民送上斷頭台
這就是我所說的:只有神精病才會在台灣投資設廠...(恕刪)
不太認同這種說法. 所有外移的企業都有好下場? 不外移的企業都是因為愛台灣? 似乎不是這樣.
外移有機會也有風險, 所以有外移慘死, 也有外移成功. 不外移也有活得好的與完蛋的.
不論有無外移, 活下來就是好的, 活不下來就是差的.
當然目前看來外移還活得下來的前途似乎比沒外移活下來的好. 這是承擔外移風險的報酬.
至於台灣是否有問題. 就自由競爭角度來看, 產業最後會在最有競爭優勢的地方生根,
所以美國無法在紡織業稱霸. 而稱霸需要大量便宜勞工的產業這種事,
台灣根本不可能做到(土地人力成本問題), 就算做到只怕也是個悲劇.
台灣的問題在轉型失敗, 企業轉型沒有成功, 人民水平沒有提升到可以支持毛利高的產業,
而且原本在後面的國家追上來.
我認為簽了這些也無法阻止很多產業外移, 而是讓那些企業外移進度更有彈性, 冒最小風險, 爭取最大獲利而已.
畢竟常久來看, 移過去才最符合產業競爭優勢.
所以就算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省, 不相符的工廠還是不會開在這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