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

SPY 選擇權之亂搞記實

從很久以前就知道巴菲特了,來美國以後接觸股票以後更是常常看到他的談話和演講。我對他最看錯的一點就是:

想不到他能活這麼久!

以前看他都已經快80了,想說萬一買了沒多久,他就去見上帝,我不就要認賠了嗎?想不到20幾年過去了,他還活得好好的。

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首季獲利腰斬 大幅加碼這檔股票

美東時間今天上午,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公布第1季財報,營業利益70.4億美元(約2060億台幣),在計入其所投資的股票帳面損失15.8億美元後,公司第1季淨利54.6億美元(約1600億台幣),去年同期為117.1億美元(約3430億台幣),年減53%。

財聯社報導,第1季波克夏每股A類普通股獲利3702美元,B類普通股每股獲利2.47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每股A類普通股獲利7638美元,B類普通股每股獲利5.09美元。

今年第1季波克夏持股大約66%集中在4家公司:蘋果(Apple Inc.)、美國銀行、美國運通和雪佛龍公司,這四檔個股期末市值分別為1591億美元、426億美元、284億美元和259億美元。

其中,波克夏第1季對雪佛龍大幅增加持股,以3月31日雪佛龍收盤價計算,相當於第1季波克夏持有約1.59億股,遠高於該集團在2021年第4季底持有的約3800萬股,雪佛龍是全球最大的跨國能源公司之一。(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01白虎哥

笑死,喝可樂可以活那麼久

2022-05-01 13:18
我就是愛拍照

還愛吃糖! 而且能活這麼久就算了,還持續操盤![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2-05-01 15:07
maratchou wrote:
我自己認為財報只是後照鏡。很多研發成果到量產,轉變成營收都需要時間。

這樣講是沒錯,可是一般人是看不到從研發,量產,到變成營收的過程的。有時候,即使是內部人員,也很難看清楚自己做的東西,什麼時候才會影響到公司的營餘。除了長期追蹤,還要深入研究,不然很難看出股價何時可以爆發

maratchou wrote:
就讓時間來驗證我的看法了!

做股票真的就是賭一下自己的眼光!
maratchou

被朋友抱怨說太多了。刪。

2022-05-01 18:57
我就是愛拍照

在我的半夜三點刪文,啊….完全錯過賺錢的機會!

2022-05-01 22:33
maratchou
在01就是打打嘴砲。但我花在研究聯電跟相關晶圓代工廠的時間就超過上千小時了。不同代工廠,每個製程的優劣,可取代性,都要花時間了解。當然我有優勢,各大ic 設計公司都有同學或前同事可以問

可以說一下,晶圓廠和客戶到底是怎麼喬產能的嗎?大家都缺貨時,難不成只能套交情?下面的載板和其他原料,是客戶自己去喬,還是一起議價?
maratchou

經過幾輪產能淘汰,需求也逐漸增加。產能越來越緊。現在是客戶要求晶圓廠擴產,就要給晶圓廠一定的獲利。

2022-05-02 0:00
maratchou

最後再說一下。假設都是五五奈米,其實技術能力差很多,某家技術爛的,到現在都還得不到客戶認可,還技轉對岸公司,只有更慘。這就是世界先進說的有效產能。開出產能是一回事,有效產能是另一回事

2022-05-02 0:12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可以說一下,晶圓廠和...(恕刪)

想請問Mara大,晶圓代工業明年真的會供過於求嗎?IC設計也要走下坡?感覺只要大環境景氣不要陷入蕭條,電子科技的應用會越來越多,應該還有可為。
Cavendish Lab wrote:
想請問Mara大,晶(恕刪)


每個產業都有景氣循環,這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情。
不要說明年,去年底有些晶圓廠產能已經過剩了。
已經有晶圓廠被客戶要求降價了。

但是台積電跟聯電開出來的財報是怎樣?
還是滿載,而且繼續漲價。
原因是甚麼?簡單來講,代工廠做出來的東西有沒有附加價值才是重點
比如都是TDDI。智慧型手機用的部分低階IC過剩(有能力做出來的公司很多家),但車用的(有能力做出來的公司很少家)價錢更好(也有些IC設計公司用偷吃步,不想付更高的價錢給晶圓廠,用封測去卡品質)門檻更高,沒有過剩的問題。

當然如果整體需求不好,對所有公司都會有影響。
產能利用率往下降低一些是必然。
所以還是要回到公司的競爭力,然後誰能掌握定價權?

過去長期供過於求,連台積電也要定期降價。很明顯定價權在客戶
未來呢?

很多人講供過於求,把晶圓代工這個產業講的好像機器買來就可以量產一樣。
一樣的機器設備,做出來的效能,良率,品質是天差地遠。
這就是晶圓代工的門檻。
尤其線寬細到到需要用DUV以後,又是另外一個門檻。
當然需要用到EUV的門檻更高。

就像一個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廚師做出來的菜
你跟他有一樣設備就做得出來嗎?

還有新的製程,生態系的完整要需要很多時間來完善的。是以年計算的。
舉個例子,現在是2022年了,中芯國際連40nm這個十幾年前台積電已經有的製程。
一些基礎IP,像DDR2 PHY都還沒有。

除非你是很大的公司,所有IP都在自家設計,不然對於一些中小型IC設計公司而言,沒有這些基礎IP就是無法投片
maratchou

人生大師 蒙格 :多談談你的失敗 少吹噓你的成功

2022-05-02 11:50
vegesmile

「多談談你的失敗 少吹噓你的成功」這段話,說得真好!謝謝分享。

2022-05-02 13:17
maratchou wrote:
每個產業都有景氣循環...(恕刪)


感謝m大的詳細的解說,近期看網路名人也有在討論缺貨的事,看完也覺得他分析的有道理,不知m大怎麼看

https://youtu.be/T89I8vsCLjU
maratchou

抱歉,沒甚麼興趣看一些網紅的影片。我喜歡靜下心來閱讀,思考跟研究。上面說的也是自己看法,僅供參考。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投資負責。最後就是對帳單說話。

2022-05-02 10:19
MiPiace

這個傢伙胡說八道,有時候說對,有時亂説。聽他作股票,看未來,會死的。自己看台積、聯電、環球晶及重要廠商的法說,財報,多思考,才是辦法啦。

2022-05-02 11:11
maratchou wrote:
還有新的製程,生態系的完整要需要很多時間來完善的。是以年計算的。
舉個例子,現在是2022年了,中芯國際連40nm這個十幾年前台積電已經有的製程。
一些基礎IP,像DDR2 PHY都還沒有。

除非你是很大的公司,所有IP都在自家設計,不然對於一些中小型IC設計公司而言,沒有這些基礎IP就是無法投片

水好深。不過聽了這些真是令人茅塞頓開。謝謝!
想必在M大的研究中,聯電必然是有所依仗的技術,才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產能滿載。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水好深。不過聽了這些真是令人茅塞頓開。謝謝!
想必在M大的研究中,聯電必然是有所依仗的技術,才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產能滿載。


拍照大愛說笑。聯電董事長可能都沒把握一直保持滿載了。
我怎麼敢背書呢。
趨勢對代工廠有利,但一直滿載也是不合理的,每年有淡旺季
時間拉長景氣有循環,上上下下是必然

只是以前產能利用率可能是90正負五趴
未來也許變成95正負五趴
甚至100正負五趴
maratchou

然後以前聯電產能利用率要九成才能賺錢,但現在低於七成都能賺錢了

2022-05-02 14:02
maratchou wrote:
拍照大愛說笑。聯電董(恕刪)


MARATCHOU大,請問台灣兩大半導體廠,您獨挑聯電看好投資而沒選擇台積電的原因是? 謝謝
johanneschuang

剛剛才follow到marat跟手表的對話,真是精采阿。上次就是他嗆我捐錢,結果兩年捐地還沒有我一次的三成,讓我那天心情很好...

2022-05-02 17:16
maratchou

🤣🤣🤣我偶爾也會像小毛頭一樣跟人吵架。真是失禮了😅😅😅

2022-05-02 18:25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台灣的航海王去年一檔陽明就下了4-6億多,賺了20億,也完全是可以左右市場的量。三萬股 AMD 在美國,大概可以左右市場十秒鐘吧?


拍照大,像這樣一檔持股就將近八千萬,而且在之前沒下跌前是更大持份佔比的情況下,下跌的過程中不會覺得壓力很大嗎? 像我這波回檔下來…個人心情難免都會受到影響…不知您是怎麼培養如此強大的信心,跟心理素質的?
  • 50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