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

恐怖的亞光

6/8 0:00 經濟日報
亞光放消息說緬甸廠有擴廠計畫,另華爲的稜鏡是有的,但華爲被打壓,影響也是有的。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10/3859162

「亞光擴產 攻高階鏡頭

光學鏡頭廠亞光 (3019)將於下周一(10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賴以仁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今年將積極擴產緬甸基地,並以G+P (玻璃加塑膠鏡片)優勢,全力推廣高階變焦鏡頭。

亞光會中將全面改選董事,同時討論發放2.3元現金股利議案,依亞光6日收盤價70元估計,現金股利殖利率3.3%。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亞光今年以來營收穩健成長,5月營收17.38億元,月增6.6%,年增0.8%,為去年8月以來高點,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74.75億元,年增1.2%。今年首季稅後純益約1億元,年增9%,每股純益0.36元。

除了積極開發高階G+P高階變焦手機鏡頭外,賴以仁表示,將以動脈脈波檢測儀持續拓產醫材產品,其他包括瞄準器、雷射測距儀等產品穩定發展,同時將開發更具性價比的掃地機器人感測模組。

亞光及旗下亞泰前年切入小米供應鏈,供應掃地/拖地機器人雷射感測模組,成為營收成長一大動能,受惠小米掃地/拖地機器人熱銷,預期今年相關營收占比可達5%。

針對今年營運展望,賴以仁年初時表示,由於美中貿易大戰的不確定因素,市場不明朗,很難預估,如果能持平去年,或小增5%就很了不起了,但因為亞光集團有緬甸廠優勢,美國客戶更放心,今年將擴增緬甸廠產能支應訂單需求。

據了解,亞光因供應華為旗艦新機P30 Pro的潛望式鏡頭設計中,重要關鍵零組件稜鏡,亞光今年股價一度大漲翻越百元關卡,但美國封殺華為事件效應擴大,近期相關供應鏈表現沉潛。

亞光近年獲利轉佳,去年稅後純益10.9億元,年增76%,每股純益3.89元,為十年來新高。亞光也審慎看待今年營運,力拚今年業績優於去年。」
看這線型,只能說上檔壓力重重,個人看法:要做多這隻股票就等站穩年線。
本田e將標配電子外後視鏡

電子外後視鏡,不知道是否能夠成為主流?
車用的嚴酷環境對玻璃鏡頭來講或許較有機會切入,
希望能成為亞光的新藍海.
<ablockquote>jiyou wrote:
本田e將標配電子外...(恕刪)






股東會後的新聞稿,了無新意啊⋯⋯
哇噻,不得了⋯⋯ G+P來了,賴董真的沒有唬爛! 看看大立光老闆今天怎麼說⋯(嘴巴說不,身體卻很誠實⋯搞不好偷偷在布局玻璃鏡頭了)

「林恩平:大立光不排斥玻璃加塑膠鏡頭
中央社1 小時前 · 41人追蹤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9年6月12日電)因應客戶在潛望式鏡頭設計上要求玻璃加塑膠(G+P),大立光 (3008) 執行長林恩平今天表示,「不排斥做玻璃加塑膠鏡頭」,一改過去G+P鏡頭在手機上不具優勢的論調。

由於塑膠在物理特性上有一定的限制,隨著手機規格快速發展,G+P方案近2年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及討論,光學廠中尤以亞光 (3019) 投入研發最積極;過去10年全塑膠鏡片持續主導智慧型手機鏡頭市場,近2年林恩平認為G+P在手機鏡頭上看不到優勢,不過隨著今天林恩平的改口,G+P未來是否有機會逆轉勝值得關注。

林恩平今天在股東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有些客戶在潛望式鏡頭設計上要求G+P,加一片研磨玻璃,以克服冷熱溫差產生的對焦溫飄問題。他指出,在溫差控制上,玻璃具優勢,但不一定用模造玻璃,大立光採用的是一般的研磨玻璃,成本上較具優勢,目前正在設計中。

林恩平也強調,理論上用自動對焦(AF)就可以克服全塑溫飄的問題,但如果AF設計不足以改善就可能加一片玻璃。其實,如果客戶能轉個念頭,重新設計AF也是可以解決,並不需要加玻璃,成本上也可更低,設計彈性也較高,但還是看客戶需求,未來玻璃的生產將放在大陸東莞廠,也不排除向外採購。

另外,3D感測鏡頭本來就用全塑膠鏡頭,林恩平認為,未來接收端也很有機會採用全塑膠鏡頭,但他透露目前客戶設計的產品不是用在手機上。

除了智慧手機後置鏡頭朝向多鏡頭、潛望式,以及4800萬畫素到6800萬畫素並向1億畫素邁進外,針對前鏡頭的趨勢,則以美觀為主,從去年開始一直在縮小口徑,有些要求做到水滴式,盡量將開口做的夠小,技術上較難。

關於林恩平在去年法說會上釋出的「新科技」祕密武器進度,林恩平今天說,客戶進行測試中,包括落摔、溫度、重壓等環境測試,預計明年才有機會出貨。」
5G時代的數據傳輸量將大增。這將使得智慧型手機的過熱風險持續提升。全球手機廠商為此頭痛不已。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先生曾表示:「僅從晶片耗電量看,5G是4G的2.5倍。」這意味著導熱、散熱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5G來臨時代,散熱類股飆漲,這次看做手機玻璃鏡頭類股看能否沾上邊?
林老闆說⋯

「但如果AF設計不足以改善就可能加一片玻璃。其實,如果客戶能轉個念頭,重新設計AF也是可以解決,並不需要加玻璃,成本上也可更低,設計彈性也較高,但還是看客戶需求,未來玻璃的生產將放在大陸東莞廠,也不排除向外採購。」

不排除對外採購(舜宇光學對亞光採購模式)⋯ 如果幻想壹下,每個大立光的潛望式鏡頭或高階鏡頭,採購壹遍亞光玻璃鏡頭,會怎樣⋯ 有沒有可能性?

另外亞光作G+P...但有個疑問? 亞光的P行嗎? 行,才能整碗端去,不然也吃不到肉吧?!
Ettoday 今日大立光股東會後新聞

「林恩平首度鬆口投入G+P混和鏡頭設計 醫療生意7月進帳

記者周康玉/台中報導

大立光今(12)日召開股東會,林恩平首度鬆口,目前有客戶要求,已經有在投入玻璃和塑膠混合(G+P)鏡頭的設計(design-in),打破過去他對於以全塑膠鏡頭(全P)可解決一切的說法;此外,在轉投資的醫療新事業大立雲康也有進展,將在7月有營收貢獻。

大立光向來以全塑膠鏡片稱霸全球手機鏡頭,儘管近兩年來,市場不斷熱烈討論玻璃+塑膠混合鏡頭導入智慧機的可行性,林恩平一向給的答案都是--「玻璃鏡頭表現(performance)不會比塑膠好」或「透過軟體,塑膠鏡片也可達成玻璃鏡頭效果」的答案。 

然而林恩平今日首度改口,因應客戶要求,已經投入G+P混合鏡頭的設計,且不只一家客戶要求,由大立光的東莞廠製造玻璃鏡頭。林恩平表示,如果未來G+P成為趨勢,玻璃鏡頭的製造就必須外包。」




所以「如果未來G+P成為趨勢,大立光玻璃鏡頭的製造就必須外包。」

很有想像空間。亞光要把握趨勢良機,有機會壹雪前恥啊!

廖小屁 wrote:
Ettoday 今...(恕刪)


我覺得1G+4P中的P,亞光應該是沒有能力取得訂單,亞光如能拿到1G就很不得了了,畢竟玻璃鏡片單價比較高,我只怕他拿不到這1G的訂單。
  • 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