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租賃業金融股的選擇:中租與裕融

I'm Ivan wrote:
技術分析好像不太準啊...(恕刪)


基本、技術、籌碼、消息面都有一堆作假的手法,不確定性也很高,很容易被打亂,通常就參考看看就好。不知道是哪個流派的技術分析,我完全看不懂他在說什麼。沒到100以下真的是可惜。這陣子就119~120最低,撿了幾張,香港反送中大概就那樣了,幾乎沒啥太大反應。之後必須要人民幣續貶、貿易戰升級才會有便宜可撿,可能跌幅也有限,而且會越墊越高。營收和獲利沒啥驚喜但至少也沒驚嚇,120左右都還很便宜,明年或許上看160~180。今年初或5月撿到便宜的人,除權息後投報率應該爆高,成本在90~100的話,幾乎可能要翻倍,放槓桿的話就更驚人了。

雖然也不知道17~19的成長是否能持續,若像13~16那樣軟趴趴就慘了,也不知道那幾年是怎麼回事。只好相信公司說的黃金十年吧。
kyova wrote:
基本、技術、籌碼、消...(恕刪)


中租比較沒成長的那幾年,剛好在大陸快速擴點的時候,增加據點拉高營收,接下來急增的費用以及其他種種內部營運的因素,都會馬上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備抵呆帳的認定比率,由於市場不穩定,所以備抵呆帳一開始都會認列較高,就像現在的東協一樣,但是等應收帳款逐見穩定之後,往後備抵呆帳的提列就會逐漸降低,獲利就會隨之增加),導致營收增加但是獲利持平甚至略減的現象發生!再加上獲利激增的前一兩年由於大陸稅改“營改增”的過渡期影響,導致獲利一度略減,那現在中租獲利能穩定上升就是因為前面的問題都解決拉!

接下來東協一定會遇到同樣問題,但是因為目前應收帳款已經夠大,相對東協的問題就不會像之前大陸那麼嚴重,再加上東協借錢的程度其實比大陸誇張,所以只要好好利用在大陸的經驗,東協絕對是第三枝穿雲箭!運氣好一點搞不好比大陸的成長還誇張喔
pizzahum716 wrote:
中租比較沒成長的那幾...(恕刪)

謝謝比薩漢姆學長
如果真的三支穿雲箭(台灣,大陸,東協)
千軍萬馬可是會來相見的啊!

學弟我興奮了
中秋發大財,中租賺十倍
最近剛好有在研究中租
一些好心圖分享給大家~


Kittyyyyyy wrote:
最近剛好有在研究中租...(恕刪)


學長,學弟看不懂
中租法說會會提到太陽能電廠是台灣獲利的主要成長動能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蓋好了 又要分拆賣給全民 今天終於懂了 1000萬電廠 分拆賣出去 拿回1000萬 套一次年利率3% 再將這一千萬蓋下一個電廠。再套利一次 最後這一千萬可以套利3xN%。這就是貨幣學的貨幣乘數。以銀行存放款為例 因為有存款準備率。假設是10% 一開始1000萬存款只能貨款900萬給某甲。某甲拿去還給乙。乙再回存回銀行 然後只能再貨810萬給丙 去套每一次1%的利差。 貨幣乘數效果會愈來愈遞減 而中租擁有這麼野蠻的成長基因 無限大的貨幣乘數 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jiunghsiun640 wrote:
中租法說會會提到太陽...(恕刪)

蓋好了賣掉賺手續費跟管理費!
邊際成本接近零
不賣的話邊際成本隨著規模增加越來越高
一堆現金就卡在太陽能了。
學弟的看法
中租的太陽能業務確定是很賺錢&一直成長沒錯
可是不是因為全民電廠賺錢
全民電廠應該賺不了太多錢
總共也才8座全民電廠(註1)
而且現在第8號雲林四湖電廠
賣了好久都賣不掉
現在還有674片沒賣掉

那中租太陽能到底怎麼賺錢?
就是自己蓋電廠自己發電賣給台電賺錢
從2019/02的數字,如下圖一
中租自己總共有1155座太陽能電廠
非常多
應該是台灣擁有最多屋頂型太陽能電廠的公司
可惜中租現在已經沒有再繼續公布電廠的數字了

學弟我的判斷
中租太陽能電廠的獲利模式是
左手跟銀行借錢蓋電廠,付給銀行利息約1.38%
右手發電賣電給電廠,IRR約有6.2%
穩定地賺取約5%的利差
蓋愈多電廠賺愈多
有如細胞分裂
而且沒有被倒帳的風險
此數字為學弟我自己亂估
1.38%=中租法說投影片台灣的資金成本
6.2%=參考陽光伏特加網站的數字
人家陽光伏特加都可以開IRR=6.2%給一般民眾
中租自己管理電廠
沒道理做輸別人吧

中租位於竹科的太陽能電廠學弟有去參觀過好幾次
天氣好時
根本就是超大台的印鈔機

中租太陽能到底賺多少錢?
參考中租年報裡中租能源開發公司的獲利
2018=5.15億
2017=4.26億

那這些帳到底怎麼算的?
學弟我也不清楚
畢竟學弟我不是金融背景的
反正學弟我玩股票的老師教過我
不用算太細
大方向抓對後
狠狠砸下去就好
剩下的交給老天爺決定

註1:請參考中租全民電廠網站
https://www.finmart.com.tw/

圖一
中租電廠數字
小邱哥哥 wrote:
學弟的看法中租的太陽...(恕刪)



小邱哥哥果然專業,一直對太陽能的獲利模式很好奇
尤其生產太陽能的產業近幾年來都蠻慘的
但蓋電廠賣電的好像都蠻賺的,變成一些公司成長的業務
像是中租的電廠,崑鼎的太陽能發電廠,還有台鹽的魚電共生廠
似乎都是穩定獲利的來源

有一點小小問題就是中租有一千多座電廠,但只有8座全民電廠
不知道比例為何差這麼多?
  • 2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