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OWER wrote:
升息對壽險是長線利多,並不是利空。
債券減損只是賬面難看問題,
實質上放到期之後都一樣。
但是第一季季報賬面因該很難看。
你只說對了一半.
債劵資產有好幾種分類,其中主要列在兩個科目下,
1. 備供出售:這部份債劵是不打算持有至到期,必須按市價認列虧損,或者是收益.
這部份債劵市價與帳面價格相減,所產生的盈虧,必須反映在損益表.
2. 持有至到期:這部份債劵不需要按市價認列資產減損,但也不准賣出.
除了債劵市價變動對淨值與獲利的影響,除美元以外,公司還持有其他外幣資產,
包括歐元,日圓,英鎊等等.
在今時今日台幣兌所有外幣全線走強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不可能100%做匯率避險,
外匯準備金能抵損的比例也有限.
可預期的是認列巨額匯損,也是必然的.
過去這些金融機構為了美化財報,經常是債劵市場行情,頻繁地把債劵重新分類,
債劵價格上揚,就把債劵改列為 "備供出售",可以反映在獲利數字.
如果債劵價格下跌,就把債劵改列為 "持有至到期",規避虧損.
現在金管會規定要經過若干年才能改分類一次.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60409/37154650/
我國公開發行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目前採「交易目的」、「備供出售」、「無活絡市場」、「持有到期」等分類方式,壽險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須依照其屬性,編進對應的會計科目,其中應放進「無活絡市場」項下的金融資產,多半是冷門債,或是無次級市場的債券,與「持有到期」不同之處在於,持有到期項下的金融資產不得隨意交易,但無活絡市場項下的金融資產仍保有交易彈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