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5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weber2654 wrote:
兆豐金長期是公股領頭...(恕刪)

兆豐金今年大概是最弱的金融股,除息後被外資賣到不要不要的,一直處在$24.3的除息價之下,除息後只有2天最高價大於$24.3。
或許年底打呆結束及美國再升息(12/14)是弱中透強的轉機。
紐約案如果經過兆豐金這麼大的努力都還沒過,有些人真的要打屁股了。
12/12 外資買超前十名中的金融股為:

新光金 15000+張
永豐金 12000+張
今天抄底阿兆23.4
skytree59 wrote:
兆豐金今年大概是最...(恕刪)
**小螞蟻 wrote:
今天抄底阿兆23.4...(恕刪)

今天23.4 10張,預計在買100張

台股是壽險公司穩定的獲利來源,我們跟隨吧!


@@@(經濟)

台股萬點最大推手,不是別人,正是壽險業。金管會今天(12日)發布,到今年10月底,壽險業投資台股資金,已自去年底的9,307億元增加到1兆5,539億,10個月投資部位淨增6,232億元,創史上同期最高紀錄。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近期台股表現,看來有受到稅改影響,他認為,本地機構法人、尤其是保險業對本地市場應還有投資空間,「內資部分可以再提高一些」;根據證交所統計,到今年11月底,集中市場本國自然人交易占比為61.2%、國內機構法人占12.8%,外資占26%,但同期外資「市值」占比高達41.64%,顧立雄認為,外資對台股影響還是很大。

壽險業自去年底,已一路加碼台股,保險資金可說是台股上萬點最大推手

weber2654 wrote:
台股是壽險公司穩定...(恕刪)


weber2654 wrote:
台股萬點最大推手,不是別人,正是壽險業。金管會今天(12日)發布,到今年10月底,壽險業投資台股資金,已自去年底的9,307億元增加到1兆5,539億,10個月投資部位淨增6,232億元,創史上同期最高紀錄。(恕刪)

上市櫃交易市場至10月底市值合計大約35兆,金融業投資總額1.5兆占比4.28%。說實在話,持股還太少,台灣的股市還是需要看外資的臉色。
證交所指出,今年以來國內外法人交易比重達到 40%,外資交易及持有上市股票市值比重分別為 24%及 42%,機構投資人對台股影響是不言而喻。



ps:由上統計表看來大戶是有回籠跡象,以後萬點可能是常態也不無可能。

英英間LKK wrote:
上市櫃交易市場至10...(恕刪)


過去1年壽險業淨增6232億,換算成每月淨買超約500億元,足夠了。
謝謝各位先進的指導,讓我有了稍微清楚的認知。


不過針對EPS盈餘好看,並不代表現金收入多,個人覺得我用理工的頭腦來看,還是有點模糊,金控持股100股,今年賺100元,EPS不就是1元,賺200元就是2元,就算是稅前盈餘,也應該扣除所有成本(包含人事、資產與呆帳提列...),所以我還是無法理解為何賺了錢,EPS也認列,但股東卻不會質疑賺5毛,給3毛的道理(當然剩2毛是要去拓展營業地點、分行...業務,我只是舉例而已,股東會也會說明盈餘用到何處)。

再來我應該猜測到,第一年賺3元,配1元,剩兩元盈餘挪到第二年,第二年賺一元,前一年盈餘2元,所以帳面還是有3元,一樣配1元。第三年,前一年盈餘2元,今年多賺2元,總盈餘是4元,配2元,所以第四年盈餘2元......,如果是這樣,那真的無話可說了,因為每一年配完股利股息後的盈餘,都有挪到第二年再加上新的盈餘。

但假使第一年賺3元,配1元,剩兩元盈餘。第二年再賺3元,配2元,所以第2年盈餘1元....,但第一年、第二年...保留盈餘都沒有再發給股東,我就真的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值得當前幾名的金融股嗎?

個人的疑問而已,只是想知道答案,因為我對金融股還滿有興趣的,只是起步太晚,現在起步,至少彌補一些之前的過錯。主要的疑慮就是第三名以後的金融股,每年平均配息率都有8成,就單單第一與第二名的配息率都在5成左右。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luzibin wrote:
謝謝各位先進的指導...(恕刪)


簡單看就是~玩價差的看第一欄比較有想像空間與話題,存股的直接看第二欄決定購買成本
舉例:前段班的殖利率7%做自己存股的基準,第一金去年配1.4除以7%=20 所以20以下都值得買來存股,玉山金去年配1.33除以7%=19,所以是不是很接近?
你提的那家除以7%也不到29,股價高那麼多,何必留戀一枝花?
  • 30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