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udi1021 wrote:
今天25xx張 ...(恕刪)


呵呵~~頑固者愈來愈多,股票吃走一張就少一張了,對於我來說,股票進我的口袋就等於是無暫的消失在市場上了,至少一年8個月股票是不會有機會出來透透氣的。 這邊的朋友內行人一堆,當徹底的了解一家公司目前的營運,持有股票就不會三心二意,持股就會信心滿滿,而且大家也想過最差的情況,了不起轉型不成功,抱兩三年,成本12.5~13,會賠的機會也是很小。

早上有看到一遍01的文章,2015/6月中,有一堆人在16.x注意宏碁,結果最後下場都沒有很好,我說,整棟沒有一個人提供有用的深入分析資料,2015會跌他們也不知跌什麼意思,單純就是25->21->16覺得便宜就買了,買了後就沒有足夠的耐心,也不知道買的值不值,也不知道買了要等多久,所以大部份沒有耐心就先gg了。2015/6月時我還沒有在01,所以我沒有機會發表,那時我還在cmoney,沒有人有機會知道我的想法,記得之前的文章我說過2014年底,宏碁股價21,以18元增資,股本從278億變大到308億,買的人就該有心理準備,大股東可以套利,以認新股賣老股的方式,所以會有2~3元的差價,未來會有一定的賣壓,加上宏碁股本從278億,變308億,股本變大營收要增加1/10才有可能會帶動獲利和之前一樣,但連續幾個月宏碁的營收都沒有增加,季報開出來毛利率也沒有比較好,所以獲利當然會下降,股價當然會一直跌,需要等待的時間當然就比較長,加上2015/8月台股股災,股價就是一路跌到底,這也是為什麼我2014年底出清出來等待的原因,當等到2015/7月在13,12元時價值浮現我才再操作宏碁,然後隨著季報好壞加碼或調節,因為我知道轉型需要時間,那時轉型時間不過才一年半,離增完增不過才半年。現在轉型三年了,情況比2015/6月,2014/12時情況,體質好多了,價格比當初還低,需要等待的時間也變的更短,現在不抱買,不敢抱,那真的太不智了。


###################################################################
以下是宏碁的新創事業,2017/3/30才成立的,當初我在分析2016第四季財報時沒有列下面這一家,我想2017第一季再來列,我說過,宏碁在找成功模式,這一家數位電子看版,資本額3億,算是一個很大的投資,毛利又好,又有前景,這也是未來能貢獻宏碁毛利、營利、獲利的重要新創事業之一。

2017-03-30
宏碁(2353)全力發展新事業,艦隊逐漸成形,今天董事會通過擬砸下不超過3億元,新設立ABST公司,全力發展智慧數位看板全球業務。宏碁成立新公司ABST,聚焦發展智慧數位看板,未來宏碁規劃將集團內的數位看板部門獨立,轉劃入ABST,幫助新事業發展更添靈活性。

宏碁執行長陳俊聖日前才開心預告,宏碁卡位數位電子看板新領域,年初剛拿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案子,與西歐某連鎖超市業者合作,一口氣將導入幾千片的Display數位看板,已經開始出貨,將為公司今年營運帶進額外貢獻。

2017-05-04
筆電品牌宏碁 (2353-TW) 積極布局新事業,榮譽董事長施振榮今 (4) 日指出,未來新事業產品毛利率若無 20-30% 以上,就不算是轉型成功,所幸電子看板獲利亮眼,目前除已獲全球 1.7 萬個零售通路據點採用;宏碁自建雲智慧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則透露,今年採用據點數量將明顯增加,產品毛利率確實高於 2-3 成以上。

施宣輝表示,宏碁電子看板不只提供硬體,也提供軟體與服務,因此商業模式除了硬體銷售收入,也有月租費收益,目前包含美國、菲律賓、歐洲與東南亞等地陸續有客戶採用,而宏碁今年電子看板不只追求產業成長,也會利用合併公司的方式,拉高成長幅度。

施宣輝透露,董事會日前通過,投資台灣最大的看板廣告商前線媒體,持股約近 2 成,藉此打入更多國家的零售通路領域,下半年還會有投資案逐步發酵。

目前採用宏碁電子看板仍以零售通路業者居多,如大型連鎖超市與一般便利商店等,目前主要採用的廠商在德國,包含超市、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宏碁內部也設立 5 年目標,不過施宣輝今日對此目標低調不願透露。

施宣輝強調,許多跨國零售通路業者都希望能有廠商可提供跨區與跨國的電子看板服務,不過提供電子看板產品多以地區型的系統整合商為主,服務的面向相對有限,而宏碁除提供硬體、雲端、內容服務外,還有全球性的據點,可提供跨國企業電子看板服務,這是宏碁的價值所在,也是看好後市的原因。

宏碁今日舉行「BeingLab 智聯跨界創新平台」開幕記者會,展現打造的智聯網跨界創新基地,打造百坪空間,為智聯網產業新創與欲跨界合作的企業提供實驗平台與交流空間,同時也為想關心與學習物聯網科技的民眾舉辦系列活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01IOlXcgQ&feature=youtu.be
新事業加油,核心+衛星事業,衝衝衝!

等配息的錢下來再投入加碼(還有好久啊)~~~
其實這和我們當初想的一樣,宏碁新分出來的子公司是為了未來5年後到10年的營收獲利做規劃,短期這幾年就是把體質改善好,用力衝電競系列 predetor,chromebook及輕薄筆電,畢竟目前的電腦公司也都還有14%的毛利率,4%的營利率,所以nb/pc是短期改善宏碁的重點。今天外資小買了220張,又還了500張券,融資少了211張,這些融資應該是看到三天宏碁新聞飛天飛追進來了,不過宏碁的籌碼實在太穩了,只要沒有後續力,這些融資就不會繼續留在宏碁中,理論上今天宏碁新創的新聞,這種消息散戶應該是要買單的,如毛利率20~30%,收購了廣告商前線媒體,目前的情況就是宏碁籌碼太穩,所以不會吸引當沖客,融資客也會卻步,平常沒啥事時成交量不會大,因為沒有點火因子,遇到真正利多時,外資群搶買,散戶搶買,當沖客搶買,融資客搶買,就會造成爆量上漲。

###############################################################

於力拚轉型的宏碁來說,今年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也將是重要佈局。宏碁自建雲智慧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認為,數位看板是個已經發展20年的產業,不需要再去創造新需求,毛利率至少在2、3成以上,「絕對比傳統PC多。」宏碁內部也已訂下5年成長目標,「我們在這一塊是非常aggresive(積極)的。」他說。

施宣輝表示,目前宏碁數位看板已獲得全球1萬7,000個零售通路據點採用,現階段以歐洲市場,尤其德國的發展跑得最快,已有包括中大型連鎖超市、便利商店、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客戶,東南亞、美國市場也正在導入,預期今年會有不錯進展。


小施的口條似乎比較沒有這麼好~~,而且小施似乎還是工程師個性,不太會行銷,才107個人看過部影片,明明是整個30億的新創子公司群的介紹,結果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這部影片~~不過仔細的想一想,這些產品似乎不是要賣消費者的,不是b2c而是b2b所以一般人看到應該也是沒有意義。

B2C 是Business to Consumer 是商家對消費者,如雅虎超級商城,聚集許多品牌店家。 而B2B 是Business to Business 是企業之間的交易交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0-dhHrRE
Acer_kewei wrote:
其實這和我們當初想的...(恕刪)

不要對太子要求太多了
acer的雲事業部基本上不成功
看看那段影片就知道,都是一些沒特別,沒什麼市場的東西
數位看板也是很成熟的東西
該認真想想處理雲事業部了
linoften wrote:
不要對太子要求太多...(恕刪)


當然宏碁的產品是不會像蘋果或特斯拉這麼前衛或是新奇,畢竟公司資本額不同,市場給的本益比也不同,台灣市市比益比普遍不過,和大陸、美國比起來別人本益比動軋上百倍,幾百倍的,台灣公司沒啥本事當特斯拉當google。


新創事業本來就是"現在"沒什麼市場,如果現在市場飽合了,讓你看出來很有市場,那叫什麼新創事業,所謂的新創事業就是10間只有一兩間會成功,成功後可以賺20~30或上百倍。宏碁是硬體廠,不要認為宏碁可以像google或像微軟做雲端這麼軟,這麼純。大概我覺得最好,最快的方法是想一些應用或是服務可以多賺一些獲利,搭配本身自已硬體優勢下手,不要妄想從一個很硬的硬體廠轉到純軟體廠,當初微軟就試過了,一家市值這麼大的公司,軟體自已做的公司,妄想直接切入硬體,我想結果我也不用多說,大家都很清楚,失敗落場,宏碁憑什麼可以從純硬體廠跳到很純的軟體或是類似google的雲端,我想有時候自已該認清自已能力在哪,做一些自已能力所及的,如果宏碁要切入和google一樣軟的雲端,或是和微軟一樣,那要燒多少錢?宏碁要轉多少年。


有時候在判斷一家公司的產品時要連目前的股價一起考慮進去,如果宏碁現在股價是100元,1000元,目前新創產品是太差,眼界太小,有這麼高的市值,這麼多錢可以燒,當然要做一些很前瞻的東西,賠了也不要緊,反正多的是錢可以賠,以目前宏碁的狀況,想的應該是最容易可以讓宏碁在比較短的時間可以賺錢的產品,最好是一步一腳印,自已優勢的硬體方面不能全放,靠著硬體優勢賣硬體時看可不可以搭一些小服務,小雲端技術,讓本身的獲利可以改善,未來賺錢時,再考慮把小服務,小雲端放大。

##################################################

題外話,我看佳仕達那一棟好像沒有人知道開這樣的財報後到底會漲還是會跌,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嗎?大概5秒我就知道結果了,如果我是玩短線,我應該馬上就會有動作了。你只需要看紅色字和藍色字你就秒懂了~~為什麼現在新聞媒體沒有說這是好或不好?很簡單嘛,財報剛出來,懂的人馬上要反應,今天晚上,六、日新聞會滿天飛的告訴你好或不好。

本公司民國106年第一季自結DMS(設計製造服務)暨合併營運結果比較

(單位: 新台幣百萬元)

項 目 106年Q1 105年Q4

----------------------------- ---------- ----------

DMS(設計製造服務)營業收入淨額 23,609 25,150

DMS(設計製造服務)營業淨利 406 813

合併稅後損益 1,291 1,674

合併稅後損益歸屬於母公司業主 1,230 1,600

基本每股盈餘(元) 0.63 0.81




如果懂營業淨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其實就不用再問啥匯損,啥業外,啥友達了~~~

Acer_kewei wrote:
呵呵~~頑固者愈來愈多,股票吃走一張就少一張了,對於我來說,
股票進我的口袋就等於是無暫的消失在市場上了,
至少一年8個月股票是不會有機會出來透透氣的


請教一下,像這種情況下,您會把股票出借嗎?
上次有看到您寫一篇,才知道股票是可以出借賺利息的,
但是不曉得有什麼風險?
是只要在除權息前還券就行了嗎?
會不會有賺到的利息比我付出的手續費還少的情形發生?

ysj wrote:
請教一下,像這種情...(恕刪)


哈哈~~我個人有一個很奇怪的堅持,就是不放空宏碁,不論我多看壞宏碁,對我而言如果我把股票借出去,我等於就是幫兇之一,去壓制宏碁的股價,所以就算我知道股票可以出借賺一點利息,我也不會去做,如果你借出的話,應該也不是長期有人會和你借,也許就是借個幾天,幾周,利息也不一定,好的話5%,不好的話1~2%,版上應該有人有出借的經驗。


有出借經驗的朋友,如果你願意,可以分享你的經驗給這位朋友~~~
ysj wrote:



請教一下,像這...(恕刪)



我沒出借過股票 但之前有查了一下資料 希望會幫助到你


1)出借日期最多180天  有分n+1 n+3 n+10 三種還劵日,即譬如你向借劵人要回你的股票 他必須在你告知日後的一天內 三天內 或十天內還劵 所以通常n+10比較容易出借


2)   出借張數要夠 我記得至少要100張


3)出借利率可以自訂 但不能超過20% 


4)手續費是借劵費用的0.4% 所以正常你拿到的利息不用怕會比手續費低


5)雖然借劵出去給別人 在除權息當下所有人是借劵人 但規定借劵人必須將股利全部歸還給出借人。所以不用怕你的股利不見喲


6)交易一定得經由你的證劵行來跟對方的證劵行打交道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證劵行都有 但小弟的(中國信託)剛好沒有 我打去證交所問過 他的回應是叫我去另一家證劵商開戶 把股票轉到新的那間再進行出借 但是股票轉移需要手續費 所以小弟我就打消這個念頭了


6*)對了 證交所還有說另兩種方式可出借  第一是用信託的方式。第二是私下找人交易 約定之後要還 我是聽不太懂他說的第二種方式 沒細問 但粗聽之下就是完全沒保障 直接排除了


希望這些資訊有幫到你
1.借券分兩種,一種是信託借券,一種是集保借券(或稱雙向借券)
2.信託借券:是把股票匯到信託帳戶,有專人幫你去集中市場撮和,通常是借給外資或法人,因為是集中市場,所以容易成交.
 集保借券:是針對你所屬券商裡的客戶,比如凱基證券,那就只能借給凱基證券的客戶,所以不太容易成交.
3.信託借券:如果是競價的方式,借出的利率是用市場決定,無法自訂,以宏碁目前來說大約2%.
集保借券:借出的利率是自己決定,通常在20%以內,愈低當然愈容易成交.
4.要開信託戶通常要單一個股100張或市價300萬,每一家規定不太一樣,市場有承作的的銀行或券商也不多.
5.集保借券的話,印像中如果有1張也可以借,每家券商規定也不太一樣,也不是每一家券商都有承作.
6.實際收到的金額大約是利息的7成,因為要扣掉一些費用跟稅.
7.其他~~~

Acer_kewei wrote:
哈哈~~我個人有一...(恕刪)
最大的風險就是在你沒有把股票call回來之前,你無法賣掉該持股~
ysj wrote:
請教一下,像這種情...(恕刪)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