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

鴻海的一點小看法


Kin Wu wrote:
一台PC, 除了CPU...(恕刪)



這就是郭董要的出海口
好幾年前的萬馬奔騰計畫可惜沒有成功
不然今天的鴻海就不是這個股價了

Kin Wu wrote:
一台PC, 除了CPU...(恕刪)


鴻海我也持有
想請問版主
有研究廣達及和碩這兩支股票嗎
不知現在是否適合進場?
此文與閒聊區版意不符, 故刪除以符合此版新方向.
Kin Wu wrote:
大家都不看好PC整體市場, 又不太了解鴻海聯合採購和高效生產的可怕, 所以看不出來牛肉在那𥚃很正常, 沒關係, 戴桑知道就好, 小弟繼續買鴻海, 大家不要跟我搶, 哈哈!...(恕刪)

屙....鴻海聯合採購和高效生產不是第一天才有的優勢,鴻海一直以來都很厲害不是嗎?
那牛肉一直都在的話,股價應該一直漲才對為什麼會跌呢?
因為市場短期漲跌看的是買方賣方的力量拉鋸,根本就不是企業本身
所以股市才會出現一種說法是基本面好不等於股價好,看財報難做股票
鴻海減資前股票在外流通數量高達一千三百多萬張
什麼概念呢? 就是散戶人手一張就可以去掉半個台灣的人口
這麼多的籌碼用搶這個字真的非常不合適
因為可以倒貨的人太多了,口袋再深估計你也搶不完
2000年郭董自己持股還有30%,18年後的現在剩12%
不要忘記這17年來鴻海是以每年10%的速度膨脹股本
結果郭董持股不增反減?
您說這些股票去了那裏呢?

再談PC,現在檯面上賺錢的PC股不是工控類如研華/樺翰,就是電競類如微星/技嘉
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專打利基型市場
商用PC/NB確實每年有大量的固定汰換需求,那為什麼惠普/東芝/索尼都不賺錢?
商用市場背後的需求是順跑OFFICE,這根本不需要多強勁的硬體支援
低性能需求反映回來就是終端售價的降低和利潤率的滑落
現在商用非電競的電腦有多賤價,只需要走一趟賣場就知道
而這種低利潤,使得集團內專注PC的PCEBG (D次集團) 年年績效墊底
郭董重要場合只帶著戴桑/呂芳銘這些人出席,PC負責人簡副總就跟小媳婦一樣不敢出門
D次內部高管在鴻海內想爬出頭,也只能脫離PCE轉投賺錢的樺翰
如樺翰前董座樓朝宗,就是原任PCE的協理
這種夕陽產業大勢下連微軟都大船轉向,把比爾蓋茲一手拉大的WINDOWS部門全部裁撤
Intel也不再堅持x86微架構,放低老大身段跟arm簽了授權要逆襲行動裝置市場
WINTEL兩大超級巨龍都別過頭去,在這邊說PC將來多有前途我壓根是不信的。
如果說郭董投資就是賺錢保證,我覺得就千萬千萬不要有這種念想
郭董機infocus當年強力整合原瑞電池作唯一供應商
原瑞最終倒閉收場,infocus也只剩幾隻入門機款在清庫存,如今幾乎淡出大眾視線。
還有投資亞太電郭董一股20元豪氣收購,看看現在亞太電虧成什麼樣? 股價又剩多少錢 ?
多年前投資建漢之類的小廠,也是併購利多一過就股價躺平
更不提還有和沛科技這種減資99.99%的亂七八糟東西
此文與閒聊區版意不符, 故刪除以符合此版新方向.
戴正吳曾於2017年4月時透露,考慮重返PC等智慧手機以外的IT機器市場。戴正吳2017年4月15日以視訊的方式參加在(土界)市總部舉行的夏普退休員工聚會時表示,「IT機器是最能發揮夏普/鴻海相乘效果的產品,因此希望藉由活用與鴻海之間的相乘效果、重返一度退出的IT機器市場」。
夏普計劃藉由活用母公司鴻海的強項、重返PC市場,且評估收購東芝PC事業是迅速開拓市場的良策。
鴻海幫美國HP、Dell代工生產PC產品,擁有能有效率生產PC的技術以及零件採購網路;另一方面,使用於PC、智慧手機等用途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是夏普的強項,因此若夏普重返PC市場、就能擁有液晶面板的新出海口。就整體策略來看,夏普收購東芝PC事業之後、是很有可能讓其重返成長軌道。
衝破89的大量區了


justinjwlin wrote:
這就是郭董要的出海口...(恕刪)

yves8235 wrote:
衝破89的大量區了...(恕刪)
壓力帶到了
夏普要跨入 PC 品牌業務...說不定對 緯創 和碩等傳統PC "代工"大廠是利多.

鴻海當年和好客戶廣達林百里撕破臉,跨入NB的代工業務,後來好像是失敗收攤了,退守既有的 DT 代工業務,仍有在幫 intel,HP,Dell,acer 代工主機板,和 DT整機...

品牌業者最忌諱,代工廠撈過界,也去搞個品牌來搶市. 如果,夏普真要跨入PC, 分寸要拿捏,否則 其他國際品牌大廠會開始封殺鴻海的接單.把訂單轉給其他代工廠.
此文與閒聊區版意不符, 故刪除以符合此版新方向.
  • 35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