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y23 wrote:
笑死我了。
1...(恕刪)
妳可不是說「還有」五十坪喔。
這麼久的文就別想翻案了,前面我有引文妳怎麼說的,可是清清楚楚。
妳還是解釋一下富比世和停車場/司機的邏輯吧⋯⋯說妳拿特例當通例有講錯嗎?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建議取得專業投資人...(恕刪)
digo1971 wrote:
根據『誰A走你帳戶裡的錢?銀行高層大爆料!為什麼你總是賺不到錢?』,作者私人銀行出身的,他說:『後來我跳槽到一家全球大型私人銀行任職。他們賺錢的技巧更是高超,手法更精妙,客戶也更有錢,光是把銀行的名號打出來,就會有一票客戶自動把錢送上門,但真正賺到錢的客戶也不過只有三、四成,不過績效確實已經比一般商業銀行強得太多了。
私人銀行的產品更複雜、種類更多樣,沒有幾個客戶能真正搞懂(說真的,有時連我也搞不太懂),我們只是把客戶唬得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再從中大賺一筆。有時客戶都被我們賣掉了,還不斷地向我們道謝呢!私人銀行大多會教育客戶一些理財觀念,好讓客戶不會對投資報酬率那麼斤斤計較,再搭配一些商業銀行無法提供的服務,讓客戶更願意掏錢委託銀行理財。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所提供的周到服務,最後還是由你買單。對於私人銀行而言,只要多提供一些服務就能讓客戶更忠誠,還能再多賺一筆服務費,何樂而不為?總之,私人銀行也不會比一般商業銀行好到哪裡去。』
我的網路未曾見面的理財老師allan lin(醫生,目前在天上享福了);2008年金融海嘯,托私銀的福賠了九位數,寫出了『私人銀行的真相』(有興趣可以搜尋)。
連大大說的一些特殊產品,只有私人銀行買得到,這我相信。
但也要自己有能力駕馭。連大大提到的『CB WB EWB ECB』,很丟臉,四個中,就有兩個沒聽過,而兩個有聽過的,也忘光光了。
這會不會陷入類似馬多夫騙局?
『製造特權階級:一般的基金用盡各種方法招募客人,登廣告,上媒體,大聲招睞投資人;馬多夫的基金客戶,沒有收過任何廣告信,甚至所獲得的訊息是,這是一支尊榮獨享的基金,只有少數有特權的人,才能獲准投資。使得在富商名流圈中,造成一種追求的風潮,獲准加入的,像是得到什麼恩寵,或晉升某種階級一樣,大家會說:「哇!你拿到馬多夫基金的投資資格了!」 如果你表達想加入之意,不一定會成功,馬多夫會說:「可以的時候,我會讓你加入!」為了滿足許多想加入這個私人俱樂部般的基金投資圈,名流間也成為展現權勢的象徵,「我認識馬多夫,我可以幫你弄進去。」這是無比風光的說法。
ggtiida wrote:
前面有人說 '即使...(恕刪)